王成娣
(江蘇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學)
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三年級起步習作教學策略探析
王成娣
(江蘇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學)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語文寫作的啟蒙階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語文習作提出以下階段性標準: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習作;在實踐教學中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在習作教學中引導學生“易于動腦,樂于表達”讓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實情感。探討了怎樣在三年級習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結合三年級教材進行習作的教學實踐和策略。
體驗生活;習作教學;探討策略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清楚字、詞以及閱讀等相關知識學生容易理解并接受。但是,寫作一直是困擾學生的難題,諸多學生對于寫作往往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尤其是三年級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作文之時沒有思路導致不知從何寫起,常常在構思中彷徨游走、冥思苦想,這些都是學生在寫作中常有的現(xiàn)象。學生的這種現(xiàn)象主要由于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少,不注意生活素材和周圍事物,以及明明知構思的是什么但是并不知曉如何應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基于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知識體系,上述現(xiàn)象非常正常。所以,對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啟發(fā)學生克服心理壓力,愛上寫作、擅長寫作已經(jīng)成為共同關注的話題。因此,筆者針對“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三年級起步習作教學策略探析”一題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觀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保證學生作文能力提升的首要途徑。在課余時間或者活動課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貛ьI學生去戶外,觀察生活、貼近自然,激發(fā)學生對生活、自然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將在戶外所看到、所聽、所感及時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發(fā)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逐步提升觀察、體會、感受自然的能力。在教師確定作文題目前,認真指導學生進行推理和分析,比如,作文題目為《校園中的一角》,很多學生可能只會想到校園里有很多大樹,有不同的運動器材和校舍等,沒有更多、更好的詞匯去描繪校園中美麗的一角。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使得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發(fā)現(xiàn)學校里的特點,讓學生細致地感受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認知觀察的樂趣所在,感受生活之美,并在觀察的基礎上作文,保證作文能力的提升。
(二)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辛伺d趣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興趣學生就不會提高習作水平。因此,在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實踐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所在,是提升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基礎。而在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的過程中,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需要在觀察靜物、觀察生活等方面進行。其次,觀察靜物要從大到小、由遠及近、從左到右,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保證學生能夠分清靜物的主次關系,抓住事物的重點及特點,做好觀察記錄。如,寫一種學習用品時教師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書包,引導學生觀察書包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與其他學生的書包之間存在何種差異,教師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說出書包的用途等。最后,觀察生活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保證學生能夠?qū)ι畹木拔?、事件、人物進行全方位的觀察。
(一)練好口語交際
很多學生將口頭語言轉(zhuǎn)化為書面語言的能力轉(zhuǎn)換比較弱,常常是嘴上能說,但是轉(zhuǎn)換到書面上就會很困難,常常不知道怎么表達,出現(xiàn)詞窮狀態(tài)。針對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將學生的讀寫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首先引導學生將內(nèi)心的想法與感受有條理地說出來,當學生能夠很好地說出來時是學生處于思維最活躍階段,同時將會期待將想法落實在筆上,此時教師就可以繼續(xù)跟進,引導學生將想法寫出來,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二)增加課外閱讀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古人的名言真理,心中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詞匯積累是難以提升寫作水平的。所以,在實踐小學生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引導和要求學生增加讀書量,保證學生能夠在書中感受寫作的魅力,感知語言的韻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出具體化的要求,同時還要與家長形成聯(lián)動機制,使得學生能夠在家長和老師的雙重教育引導下,養(yǎng)成好看書、看好書的習慣。
(三)學會講述故事
童話故事很適合學生練習口語,所有在學生講述故事變成口頭語言,教師可以給學生每人一個小本子,讓自己把想象的故事寫在本子上,還可以把故事畫上圖,學生一定會對這種新穎的東西所吸引,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會很興奮,并互相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會加強學生對寫和讀的興趣。在交流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讓大家把好的句子最好歸納到本子上,學以致用。
鼓勵學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應對學生的每個習作作品給予相應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以鼓勵為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在閃光點中給予鼓勵。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二次評改,我們的作文本上設有修改、積累和二次復批的欄目,每次習作后教師批改提出意見并全班評講,然后讓學生自主修改或小組合作修改。修改合格后,教師第一次批改的基礎上加分。這樣每次評講修改課學生都很期待,自改互改積極主動,漸漸地養(yǎng)成了修改作文的好習慣,既能緩解學生對習作的畏懼,也能提升其對習作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習作,對這方面學生在好奇中還有點畏懼,作為剛讓學生接觸習作的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書面練習的能力,教師要給學生鼓勵,引導學生了解習作,產(chǎn)生興趣,習作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不強,口語不多,不會用方位詞連貫的把句子連起來,在這些問題上教師要注意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語言表述的規(guī)范性,培養(yǎng)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1]傅婷.如何讓學生贏在習作的起跑線上:談中年級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J].寫作:上旬刊,2014,1(11):77-80.
[2]虞蔚英.低起點作文教學微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5,3 (9):80-82.
[3]施茂枝.確保教學與學生的適配:低年級寫話教學應努力讓孩子“易于動筆”[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5(4):29-32.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