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余心哲, 郁建平
(貴州大學藥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
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的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
張 杰, 余心哲, 郁建平*
(貴州大學藥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摘要[目的]優(yōu)選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的制備工藝并建立質量控制方法。[方法]將老鷹茶在一定提取方法下得到其水溶液,再通過大孔樹脂純化得到總黃酮干浸膏粉,通過考察不同輔料對顆粒劑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濕性的影響篩選出制備顆粒劑的最優(yōu)輔料和處方組成。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老鷹茶總黃酮進行定性,通過分光光度法對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含量進行測定及方法學考察。[結果]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最佳處方為總黃酮粉末30 g,甘露醇20 g,乳糖10 g;最佳工藝條件為原輔料比1∶1.0 g/g,潤濕劑70%乙醇,烘干溫度60 ℃??傸S酮的標準曲線為A=22.100c+0.001 0(R2=0.999 86),顆粒劑的水分、溶化性、粒度均符合要求,總黃酮含量為134.4 mg/g,加樣回收率96.94%。[結論]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制備工藝簡單、可行,質量穩(wěn)定可控。
關鍵詞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質量控制
老鷹茶俗稱“白茶”,是利用豹皮樟的嫩梢和葉片為原料,以簡單的工藝制成的一種天然飲品,在民間有較悠久的飲用歷史。研究表明,老鷹茶具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保肝、降糖降脂等作用,且無明顯毒副作用,為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老鷹茶含有黃酮、苷類、有機酸、香豆素和鞣質等成分,其中黃酮類成分是主要活性成分[1-2]。將老鷹茶中的總黃酮提取制備為顆粒制劑,可為人體健康提供一種新的保健產品。目前,尚未有此方面的研究。筆者以產于貴州省息烽縣的老鷹茶為原料,通過大孔樹脂純化得到總黃酮干浸膏粉,添加輔料制備出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考察該顆粒劑的最佳輔料及配方組成,并測定其總黃酮含量,以期為老鷹茶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對象。試驗用老鷹茶均來源于貴州省息烽縣老鷹茶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經干燥、粉碎、過篩備用。
1.1.2主要儀器。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GZX-9140MBE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KW-1000D數顯恒溫水浴鍋,上海梅香儀器有限公司;RE52CS-1型旋轉蒸發(fā)器,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HB-ⅢS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BS224S型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KW-1740QTD型超聲清洗機,北京科璽科技有限公司;ZF-2型紫外儀,上海市海亭電子儀器廠;藥用粉碎機;藥用篩。
1.1.3主要試劑。蘆丁對照品(≥98%),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市售。
1.2方法
1.2.1浸膏粉制備工藝。先將老鷹茶粉末石油醚回流脫脂,然后在30倍量的70%乙醇、80 ℃條件下提取1.5 h后過濾,濾渣再次提取,合并2次濾液,旋轉蒸發(fā)至無醇味,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后通過AB-8大孔樹脂柱,富集一定量后用75%的乙醇溶液洗脫收集,旋轉蒸發(fā)濃縮至干浸膏,粉碎即得老鷹茶總黃酮干浸膏粉末[3]。
1.2.2顆粒劑制備[4-5]。
1.2.2.1處方組成。老鷹茶總黃酮干浸膏粉末與乳糖、甘露醇等混合均勻,制粒,干燥,即得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
1.2.2.2單一輔料的篩選。根據預試驗結果,稱取表1中的原輔料并混勻,用75%乙醇制軟材,過10目篩制粒,50 ℃烘干,過篩整粒,備用。
表1單一輔料與總黃酮粉末配比
Table 1Proportions of single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total flavonoids powder
g
1.2.2.3成型率測定。取“1.2.2.2”中干燥后的4種顆粒劑進行稱量,按照《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錄XI B中雙分法測定成型率。
成型率=合格顆粒的質量/(干浸膏粉質量+輔料質量)×100%
1.2.2.4堆密度測定。精密稱取“1.2.2.2”中制備的4種顆粒劑(m),加入刻度試管中讀取刻度(V),計算堆密度(ρ),公式如下:
ρ=m/V
1.2.2.5休止角測定。精密稱取“1.2.2.2”中制備的4種顆粒劑,按照注入法測定休止角(β),計算公式:
tanβ=h/r
式中,h為錐體的高度;r為錐體底部圓的半徑。
1.2.2.6吸濕性測定。精密稱取“1.2.2.2”中制備的4種顆粒劑放入稱量瓶中,厚度約為2 mm,然后放入干燥器內,底部放有氯化鈉飽和溶液(相對濕度為75%),24 h后取出,精密稱定。按下列公式計算吸濕率:
吸濕率(%)=(吸濕后質量-吸濕前質量)/吸濕前質量×100%
1.2.2.7溶化性測定。取“1.2.2.2”中制備的顆粒劑,按照《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錄I C中溶化性檢查方法進行溶化性測定。
1.2.2.8混合輔料的篩選。根據以上測定結果,得出最佳輔料為乳糖和甘露醇的混合輔料。對混合輔料配比進行篩選,根據表2的原輔料配比進行混勻,用75%乙醇制軟材,過10目篩制粒,45 ℃烘干,過篩整粒,備用。
表2混合輔料與總黃酮粉末配比
Table 2Proportions of mixed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total flavonoids powder
g
1.2.3制粒工藝條件的選擇。
1.2.3.1潤濕劑的選擇。選取50%、60%、70%、80%、90%的乙醇作為潤濕劑,以制成顆粒劑的合格率為指標,結果顯示70%的乙醇最佳。
1.2.3.2正交試驗設計。根據試驗選擇對顆粒劑成型率影響最大的原輔料配比、潤濕劑濃度、烘干溫度為考察因素,以顆粒劑成型率為考察指標設計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見表3。
1.2.4供試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顆粒劑2 g,加適量乙醇溶解,抽濾,旋轉蒸發(fā)乙醇,加適量甲醇溶液制成供試品溶液備用。
表3 制粒工藝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1.2.5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蘆丁,加適量乙醇溶液制備成約0.1 mg/mL的溶液備用。
1.2.6對照藥材溶液制備。取2 g老鷹茶在70%乙醇溶液中提取1.5 h,過濾,濾液蒸干,加適量甲醇溶液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備用。
1.2.7方法學考察。
1.2.7.1最大波長選擇。取適量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分別在200~600 nm波長范圍內掃描,都在495 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且無干擾,選擇495 nm為測定波長。
1.2.7.2標準曲線繪制。精密稱取經120 ℃干燥至恒重的蘆丁對照品25.0 mg,置50 mL容量瓶中,加適量60%乙醇溶液溶解,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0.5 mg/mL蘆丁標準溶液。精密量取蘆丁標準溶液0、1.0、1.5、2.0、2.5、3.0 mL,分別置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60%乙醇至6 mL;然后分別加5%NaNO2溶液2 mL,搖勻,放置6 min;分別加10%Al(NO3)3溶液2 mL,搖勻,放置6 min;最后分別加4% NaOH溶液10 mL,并加60%乙醇至刻度,搖勻,靜置15 min,在波長495 nm測定吸光度,以對照品溶液的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6]。
1.2.7.3穩(wěn)定性試驗。精密量取蘆丁溶液2 mL,置于50 mL容量瓶中分別于10、20、30、40、50、60 min時在波長495 nm處按照“1.2.7.2”中方法測定吸光度,并計算吸光度RSD。
1.2.7.4精密度試驗。精密量取蘆丁溶液2 mL,置于50 mL容量瓶,在波長495 nm處按照“1.2.7.2”中方法測定吸光度5次,并計算吸光度RSD。
1.2.7.5重復性試驗。按照“1.2.4”中的方法分別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2 mL,置于50 mL容量瓶,在波長495 nm處按照“1.2.7.2”中方法測定吸光度5次,并計算吸光度RSD。
1.2.7.6加樣回收試驗。精密稱取6份含有1.492 mg蘆丁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加入含有1.00 mg總黃酮的顆粒劑置于50 mL容量瓶中,在波長495 nm處按照“1.2.7.2”中方法測定吸光度5次,并計算吸光度RSD。
1.2.8質量控制[7-8]。
1.2.8.1性狀鑒別。 取3批樣品,批號分別為20150607、20150608、20150609,進行性狀鑒別。
1.2.8.2溶化性檢查。按照《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錄I C中溶化性檢查方法,取3份顆粒劑10 g,加熱水200 mL,攪拌5 min,進行溶化性檢查。
1.2.8.3粒度檢查。按照《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錄XI B中雙分法進行測定。
1.2.8.4含量測定。精密稱取3個批次的(20150701、20150702、2015703)的顆粒劑各0.50 g,按照“1.2.4”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照“1.2.7.2”中方法測定吸光度,計算總黃酮含量。
1.2.9定性鑒別。按照“1.2.4”、“1.2.5”、“1.2.6”中的方法分別制備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根據《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錄VI B中薄層色譜法,以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展開、晾干,放置紫外燈下檢視,進行定性鑒別。
2結果與分析
2.1輔料選擇根據表4結果顯示,最佳輔料為乳糖和甘露醇的混合輔料。根據表3對混合輔料配比進行篩選,結果見表5。
表4 單一輔料與總黃酮制粒結果
由表5可知,乳糖和甘露醇的最佳混合比例為2∶4,此時的成型率最高,吸濕率相對較低,溶化性合格。
表5 混合輔料的考察結果
2.2制粒工藝的篩選由表6分析可知,以顆粒劑成型率為評價指標,最佳制粒工藝條件A1B1C3,即原輔料配比1∶1.0 g/g,乙醇濃度70%,烘干溫度60 ℃。由極差R可知,對成型率的影響因素大小依次為烘干溫度、原輔料配比、乙醇濃度。根據最佳制粒工藝條件A1B1C3制備3批顆粒劑并進行合格率測定,分別為90.42%、91.57%、91.01%,符合《中國藥典》(2010版)中對顆粒劑粒度要求。
表6 制粒工藝正交設計表及結果
2.3方法學考察
2.3.1線性考察結果。標準曲線的線性回歸方程:A=22.100c+0.001 0(R2=0.999 86),表明蘆丁在0.000 0~30.00 μg/mL范圍內濃度與吸光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3.2穩(wěn)定性試驗。根據“1.2.7.3”的方法計算得平均吸光度值為0.478,RSD為1.60%(n=6)。.
2.3.3精密度試驗。根據“1.2.7.4”的方法計算得平均吸光度值為0.660 8,RSD為0.35%(n=5)。
2.3.4重復性試驗。根據“1.2.7.5”的方法計算得平均吸光度值為0.532,RSD為0.59%(n=5)。
2.3.5加樣回收試驗。根據“1.2.7.6”的方法計算平均回收率為96.94%,RSD為0.90%(n=6)。
2.4質量檢查
2.4.1性狀鑒別。試驗制得的老鷹茶黃酮顆粒劑顏色為深褐色,味微苦,顆粒大小均勻,干燥,顏色均一,無潮解、軟化、吸潮等現象。
2.4.2溶化性檢查。試驗制得的老鷹茶黃酮顆粒劑全部溶化,符合規(guī)定。
2.4.3粒度檢查。試驗得出,制得的老鷹茶黃酮顆粒劑能通過1號篩不能通過5號篩的總和為9.00%,符合要求。
2.4.4總黃酮含量。試驗制得的老鷹茶黃酮顆粒劑平均總黃酮含量為134.4 mg/g。
2.4.5定性鑒別。由圖1可見,在薄層色譜圖中,樣品、對照藥材、對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
3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主要采用乙醇回流的方法得到老鷹茶總黃酮溶液,通過AB-8大孔樹脂對總黃酮溶液進行純化,得到純度77.12%的總黃酮粉末,符合《中國藥典》(2010版)中對顆粒劑主藥純度的要求。
通過考察不同輔料對顆粒劑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濕性、溶化性的影響,并用綜合評分法篩選出制備顆粒劑的最優(yōu)輔料和處方組成:總黃酮粉末30 g,甘露醇20 g,乳糖10 g。通過正交試驗得到顆粒劑制備的最佳工藝條件:原輔料比1∶1.0 g/g,潤濕劑70%乙醇,烘干溫度為60 ℃。
注:1.對照藥材;2.樣品溶液;3.對照品溶液?!ote: 1. Control drug; 2. Sample solution; 3. Reference solution.圖1 總黃酮TCL圖譜Fig. 1 TCL of total flavonoids
質量控制標準以活性成分總黃酮為指標。其中以蘆丁為對照品,通過分光光度法對老鷹茶總黃酮顆粒劑含量進行測定及方法學考察。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老鷹茶總黃酮進行定性,顆粒劑總黃酮含量為134.4 mg/g。
通過此方法制備的總黃酮顆粒劑操作簡單,質量可控,并通過對顆粒劑的性狀、溶化性、粒度、含量進行檢查,說明所選的輔料和制備工藝條件可行,為老鷹茶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郁建平,古練權.貴州老鷹茶的化學成分[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1,10(3):61-62.
[2] 孫玲.豹皮樟總黃酮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6(4):80-82.
[3] 朱慧,董坤,于子惠,等.蓬子萊總黃酮顆粒劑的制備工藝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13,41(3):53-56.
[4] 楊群,張凱.山楂葉顆粒劑的制備和質量控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12):7016-7017.
[5] 霍清,孔令旭.雙丹顆粒劑制備工藝的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7):1784-1785.
[6] 范尚坦,李金蘭,張勇,等.仙牛顆粒劑制備工藝和質量標準研究[J].藥物研究,2008,17(15):18-19.
[7]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學出版社,2010.
[8] 王美玲.中藥顆粒劑質量標準的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5,5(3):98.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ZHANG Jie, YU Xin-zhe, YU Jian-ping*(College of Pharmac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granules and to establish methods for its quality control. [Method] Water solution of Laoying tea was obtained under a given extraction method. Extract powder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obtained by macroporous resin. Effects of auxiliary materials on the compactibility, hygroscopicity, bulk density and slope of repose were investigated, so as to screen the optimal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prescriptions.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granules were qualitatively analyz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Content detection and methodology study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carried out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Result] The optimal prescrip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Laoying tea granules were as follows: 30 g powder of total flavonoids, 20 g mannitol and 10 g lactose. The optimal technology was 1∶1.0 g/g raw materials to auxiliary materials ratio, 70% ethanol as wetting agent and 60 ℃ baking temperature. The standard curve of total flavonoids wasA=22.100c+0.001 0(R2=0.999 86). The dissolubility, moisture content and grain size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134.4 mg/g, the added recovery rate was 96.94%. [Conclusion] This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feasible; and the quality was stable and controllable.
Key wordsLaoying tea; Total flavonoids; Granules; Quality control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簡介張杰(1988- ),男,陜西渭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產物提取及制劑制備。*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天然產物的提取開發(fā)研究。
中圖分類號S 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