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雷
(吉林省白城毓才實驗學校 吉林白城 137000)
淺談高中地理新課堂教學的建構
張春雷
(吉林省白城毓才實驗學校 吉林白城 137000)
高中地理承載著向學生傳遞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的使命,既包含自然科學,又融合社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性學科。由于高中地理課時安排較為緊張,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所創(chuàng)新,構建地理新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將以此作為課題進行研究。
高中地理 新課堂教學 建構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出發(fā),構建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fā)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課標”明確了高中地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性地位,地理教師在新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獨立、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具體來看,高中地理新課堂建構由以下內容組合而成:
教學行為并不是完全由教師的“教”組合而成,還包含“學生的學,在“教”和“學”的互動過程中,完成教學行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提倡新理念、新方式,構建高效高質的精品課堂。要落實“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出發(f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備課、教學設計、課堂導入、課堂氛圍調控、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反饋都要把這一理念貫穿始終。[1]
要想完成教學目標,達到精品課程水準,單純的依靠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整合與課程相關的各種資源。在文本素材方面,可以搜集與教學任務相關的多方面內容,在硬件操作方面,有條件的學??梢园才艑W生走進實驗室,通過做“地理實驗”來揭曉相關原理和規(guī)律,此外還可整合校外資源,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去上一堂生動的情境體驗課,比如可以去博物館,通過博物館陳列的文物向學生講解文物出土區(qū)域的地理背景和人文精神。在整合課程相關資源時,教師不必完全局限于自己對資源的挖掘,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講旅游資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他們去過的旅游景區(qū),認為該景區(qū)“哪里好”、“怎么好”,“景區(qū)資源有哪些因素構成”。[2]
教師在組織教學中,選擇何種教學組織形式對于課堂教學效果尤為重要,地理教學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實踐性強,為此應該開展以案例為主題的分組研究性學習方式,為了避免讓分組學習流于形式,教師應該認真?zhèn)湔n,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規(guī)律,教學目標要明確,問題設置必須緊緊的圍繞在教學目標上,以邏輯性強,結構嚴謹?shù)摹皢栴}鏈條”來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進行分組學習。[3]
新課程提倡“獨自、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地理新課堂教學要始終貫徹“新課程”的理念,選擇適宜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對學習方式的建構,教師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學生當前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類型,前者是基礎,只有充分掌握學生當前的學習進度,才能對學習的難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難易程度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也是在實際教學中考慮最多的構成因素,依據(jù)教學內容普遍采用的學習方式依次包括“邏輯—結構—形式”、“論述—研討—結論”、“自主—探究—合作”,比如在學習“日夜交替變換的原因”、“洋流的分布與規(guī)律”等抽象性、邏輯性、概念性都很強的內容時,就不適宜采取后兩種學習方式,應該采用第一種學習方式,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撥開隱藏在客觀事物中的原理和規(guī)律。
新課程對教學目標的解釋包括三個內容,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目標時要嚴格遵循這三個維度,以“海陸變遷”的教學模塊進行舉例說明:知識與技能維度,掌握版塊構造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知名山脈和火山分布情況、明確版塊分布與地震的關系;過程與方法維度,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運用版塊運用的原理解釋地震產生的原因和分布情況;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對版塊構造的基本原理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形成科學的學習地理的方式方法。
教師在備課時,要提前想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對知識的困惑點、迷惑點,盡可能的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預設學生在理解中的難點,假設和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生提問,為生成性問題做足準備,這樣教師才會在新課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有條不紊”,由于準備工作扎實到位,教學機智才會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才會擦出智慧的火花。[4]
高中地理新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新”,這里的新并不是指不受約束的創(chuàng)新,而是要在“課標”的基礎上為提高課堂效率而采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新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教師的教”轉換為“學生的學”,從教學行為、整合課程相關資源、教學組織形式、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確定教學目標、完成生成預案六個方面上做文章,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傳遞出更多的地理知識與規(guī)律。
[1]劉麗燕;新課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6期
[2]張小玲;高中地理教學中歷史知識的運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3]黃雨青;淺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和諧社會教育[J];法制與社會;2007年12期
[4]位偉;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