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實驗學校(256600) 王珊珊
讓童詩打開認知世界之窗
——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
山東濱州實驗學校(256600) 王珊珊
童詩受眾群體是少年兒童。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入童詩,能為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成長契機,也可以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打開兒童認知世界的窗戶。教師可引導學生朗讀童詩,激發(fā)思維認知活力;對話童詩,拓寬探索認知視野;仿寫童詩,歷練感悟認知能力。
小學語文童詩教學探索
所謂童詩,就是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于兒童聽賞、吟誦、閱讀的詩歌。童詩展示的是優(yōu)美的意境、豐富的影像、活潑的氣氛,令學生心馳神往、愛不釋手,為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生了難得的教育契機。教師應引導學生品讀童詩、對話童詩、仿寫童詩,促使學生建立嶄新的認知意識。
小學生對童詩情有獨鐘,教師要進行多元設計,為學生品讀童詩創(chuàng)造機會。教師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精品童詩,讓學生天天讀、課課讀,一定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并能使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全面塑造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首先是教師范讀,給學生介紹朗讀技巧,并讓學生仿讀;然后指名個體朗讀,教師糾正朗讀偏差;接著是學習小組集體朗讀、女生組朗讀、男生組朗讀、分聲部朗讀;最后是全班齊讀。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課堂互動,對詩歌進行重點解讀。這樣,課堂學習氣氛濃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大為提升。
由于課文本身就是童詩,學生朗讀時深受感染,學習思維順利啟動,對詩歌語言、結構、形象和朗讀技巧都有了深刻認知,由此建立起來的詩歌個性認知自然是多元的、清晰的,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對話童詩是教師引導學生品析童詩的過程。優(yōu)秀的童詩能夠觸動人的內心,教師通過對童詩展開解讀,能夠幫助學生走進童詩的世界,拓展認知維度。童詩描繪的是學生熟悉的世界,讓學生對話童詩,就是要引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共鳴,通過對多種形象的感知體悟,形成重要的學習認知。學生走進童詩,課堂教學自然進入到佳境之中,從而形成重要的學習內驅力。
語文教材中童詩的比例不大,教師要開闊視野,將課外童詩引入課堂學習之中,引導學生拓展學習,這對提升學生探索語文世界的主動性有特殊意義。
如學習《找春天》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引入幾段童詩?!洞猴L》:“春風輕,春風軟,/蜜蜂采蜜春風甜。/花兒開放春風香,/吹在臉上春風暖?!薄洞骸罚骸按禾斓聂[鐘響了,/驚醒了種子,/睜開了眼睛。/春天的鬧鐘響了,/吵醒了小草,/鉆出了頭兒。/春天的鬧鐘響了,/叫醒了樹木,/伸出了胳膊?!睂W生對童詩有特別的興趣,很快就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結合文本展開課堂講解,學生就能順利掌握學習要義。
關于春天的童詩有很多,教師精心篩選,讓學生通過童詩誦讀賞析,進入到文本學習之中,體現(xiàn)了教學設計的精巧性。小學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fā)達,童詩描繪的景物具有形象化特征,很容易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利用課外童詩展開文本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童詩是兒童內心世界的外化表現(xiàn)形式,教師要在引導學生閱讀、賞析童詩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參與童詩的創(chuàng)作。小學生對詩歌寫作會充滿畏懼感,教師要給予針對性的關注和引導,解除學生的顧慮。教師不妨從仿寫角度進行引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用特定的視角和形象,展示內心世界,歷練學生的感悟認知能力。
在學習《雷雨》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仿寫童詩,并給出具體提示和要求:以夏天的雷雨為描繪對象,從雨聲、雨形、雨帶來的影響等角度展開思維,要求詩句比較工整,有一定節(jié)奏感,不要求押韻。學生快速行動起來。在成果展示時,很多學生都有比較出色的表現(xiàn)。有學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嘩啦啦,嘩啦啦,/大雨使勁下。/禾苗低下頭,/鮮花流淚花。/嘩啦啦,嘩啦啦,/大雨不停下。/天空烏云翻,地上成河啦?!?/p>
從學生展示的童詩來看,不僅有明顯的節(jié)奏感,還有一定的韻味,特別是分節(jié)詠唱意識,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說明教師引導是成功的。其實,童詩是最自由的體裁,在學生展開仿寫時,教師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維,這樣才能獲得預想的效果。
童詩短小精悍,情感充沛,富有情趣,處處閃爍智慧的火花,能夠給學生帶來重要啟蒙作用。在小學開展童詩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特征,適合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引導得當,必然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品質,幫助學生打開認知世界的窗戶。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