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市海南中心校(225765) 唐 欣
兒童詩教學的有效策略
江蘇興化市海南中心校(225765) 唐欣
兒童詩作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因其語言節(jié)奏鮮明、歡快活潑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品讀、誦讀、表演的過程中真正領略兒童詩的豐蘊,真正愛學、好學,享受到兒童詩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真正愛上童詩。
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兒童詩
兒童詩教學承載著陶冶兒童情操,發(fā)展兒童語言的重任。在傳統(tǒng)的兒童詩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對兒童詩的分析,企圖讓學生明白兒童詩隱含的豐富意蘊,致使原本一首令人賞心悅目的兒童詩變得支離破碎。學生對這樣的教學也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極大影響學習的效果。要想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兒童詩的興趣,就要不斷優(yōu)化兒童詩的教學方法,一切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兒童詩。
選編入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兒童詩,都是經過編者精挑細選的,無論是在思想內容還是語言表達方面都有著其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用心品讀,感受兒童詩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傾聽童詩的聲音,受到美的熏陶。
如,蘇教版《老師,您好!》一課,作為一首兒童詩,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表現了小作者對老師的敬重與贊美。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對老師情感的認識,筆者引領學生用心品讀課文,并畫出能夠打動自己心靈的句子。這樣,在教師的鼓勵下,“哪一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老師的心血”“哪一項創(chuàng)造不包含著老師的辛勞”等歌頌老師的詩句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借此,筆者再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詩句中讀懂了什么、領悟到了什么,從而為學生真正走進老師、了解老師,與文本作者產生共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生的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采用了抓住句引領學生用心品讀并且談談感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深入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詩歌的內涵美,真正發(fā)揮出兒童詩的教學價值。
兒童詩大都具有語言精練、節(jié)奏明快、音韻和諧流暢等特點,非常適合學生朗誦。在教學時,教師如能把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在適合的輕音樂背景中進行朗誦,就可以使學生對兒童詩所流露出來的情感感受更深刻,也更能體會它的音韻美。
如,蘇教版《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作為一首兒童詩歌正好也是歌曲。對兒童歌曲,許多學生都能夠熟練地深情地演唱。為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深情,在教學時,筆者在學生對詩歌內容充分了解讀熟讀透的基礎上,把這首同名的音樂樂曲播放給學生聽,然后再讓學生跟著輕音樂進行誦讀。這樣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朗讀水平、背誦能力的提升,而且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真正把握兒童詩的韻律美。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根據兒童詩的特點,把配樂朗誦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樂曲進行深情朗誦。這樣,就使本來比較單一的兒童詩教學變得豐富起來、精彩起來,使學生在學習時更積極,更有動力,有效提升了學生兒童詩的學習效果。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些兒童詩非常適合學生表演。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如能根據兒童詩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盡情地表演,那么,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兒童詩煥發(fā)出別樣的精彩來。
如,在教學蘇教版《走,我們去植樹》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兒童詩學習的樂趣,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筆者把情境表演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內容的把握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在“迎著和煦多彩春風,邁著輕快的腳步……”第一個小節(jié)的教學時,學生們都做出一副整裝待發(fā)的準備,然后做著向前走的動作;在“今天栽下綠色的希望,明天長成參天的大樹”這些詩句的學習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就這樣,在一俯身、一抬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詩歌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愉悅,而且也真正感受到兒童詩的美。
由此可見,在課堂的教學中,兒童詩不僅是學生賞析品味的對象,而且也是學生產生想象或者創(chuàng)造表演的有效素材。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詩歌的特點,讓學生去表演、創(chuàng)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享受兒童詩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總之,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詩和學生的特點,一切從學生學習需要出發(f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真正愛學、好學,享受到兒童詩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真正愛上童詩。
(責編韋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