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南縣百祿小學(222500) 周紅軍
論作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江蘇灌南縣百祿小學(222500) 周紅軍
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出發(fā),增強作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學中要選擇富有趣味性、情感性的作文題目;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傾聽、多體驗、多聯(lián)想;科學組織讀寫一體化教學;注重寫作教學的生活化。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寫作興趣
對于作文,學生們常常感到無話可說或無事可寫。其實,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也有著非常強的表達欲、表現(xiàn)欲。因而,語文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時,就要做到因勢利導,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出發(fā),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讓學生面對寫作變得自信、自如。
對于小學作文教學而言,作文命題不宜過于復雜,而要貼近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要多選擇一些趣味性的作文題目,這樣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時,務(wù)必有效把握命題,以確保作文內(nèi)容的真實、有趣和新穎。
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寫一篇關(guān)于動物的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寫《漂亮的金魚》,這樣的作文題目相對簡單和真實,而且將寫作范圍限制在金魚上,所以寫作的視角也比較小,更有助于學生在課下進行觀察和想象,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以及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最終實現(xiàn)以實見情、以小見大的寫作目的。
對于作文,很多學生之所以無從下筆,是因為他們?nèi)鄙賹懽魉夭?。所以,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平時多積累素材,而這需要學生多觀察、多傾聽、多體驗、多聯(lián)想。學生通過自己的雙眼觀察這個世界,能收集到很多精彩的瞬間和畫面,而對世界各種聲音的聆聽,又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活力和靈氣,再融入他們個人的體驗與聯(lián)想,那么學生的寫作情感就能夠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
例如,在《熱愛自然》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燕子飛翔的姿態(tài),聆聽叮咚的泉水聲、嘩啦啦的雨水聲,感受陽光的溫暖,或者想象大自然沒有綠色的景象……這能促使學生對大自然的神奇進行感悟和體會,從而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情感。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都是分開進行的。如此的作文教學模式不但耗費時間,也難以盡快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甚至還會使學生出現(xiàn)厭煩心理。對此,語文教師應(yīng)當有針對性的加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有目的地向課外拓展閱讀空間,注重實施片段性的訓練,如改寫、續(xù)寫、寫片段等,從而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篇課文時,教師先是要求學生通讀課文,然后選擇一段精彩語句讓學生進行仿寫或改寫。如課文當中對一匹馬、一條狗、一頭獅子的描繪,以及應(yīng)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的排比句式,顯得形象生動,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jù),導入一些寫作訓練項目,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作文教學應(yīng)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讓學生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充實自身的經(jīng)歷,注重自身的獨特體會,累積大量的寫作素材。但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比較封閉,缺少擁抱大自然的機會。如此單調(diào)的生活方式使得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很難樹立起積極的寫作情感,所能夠駕馭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時,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情感,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
例如,在要求學生寫《看媽媽做晚飯》的作文時,教師讓學生在放學后真正地去觀察媽媽慢慢準備晚餐的過程,然后根據(jù)媽媽的一系列動作和做飯的具體順序進行寫作,如媽媽是如何摘菜、洗菜、切菜、刷鍋、加油、加調(diào)料的。學生觀察與思考的過程,恰恰是激發(fā)他們語言表達興趣的過程,也是學生嘗試利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表達的過程,其作文效果顯然會更加高效。
總而言之,教師的指導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關(guān)鍵。為此,教師應(yīng)當提高作文命題的有效性,有效地統(tǒng)一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啟發(fā)學生仔細地傾聽實際生活,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實際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夠大大提升作文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
[1] 姚良君.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四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2] 張希讓.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現(xiàn)個性化作文的對策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6(7).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3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