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秋
(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淺談小學語文的句段解析教學
徐同秋
(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從中年級開始,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答得不盡如人意。有的教師干脆讓學生把每篇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全背下來,但考試時很少碰上原題,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其實教給學生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語文 句段 教學
理解文章中的句子主要指對句子深層意思的領會,對句子修辭方法的理解,對句子作用的分析,對作者用意的解說。如何抓住關鍵詞,聯系文章內容、背景,找到句子背后的意義;或者撇開句子表面意思,找到文章中更深一層的意思。首先讓學生明確句子的含義,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蘊涵在句里,而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沒有說出來的感情,沒有說出來的思想。把握句子的含義,必須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思索,才能體會得到。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練習,讓學生理解“體會句子含義就是體會句子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感情和思想”,這是克服理解句子困難的第一步。
1. 抓關鍵詞語理解。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題有題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點詞。抓住了重點詞就抓住了一個句子的命脈,理解了重點詞就理解了該句的全部。例如: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秷A明園的毀滅》關鍵詞語“不可估量”指損失大得無法計算,說明圓明園的損失之大。圓明園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豐富多彩,巧奪天工,美不勝收。這樣一座具有國際性的文化藝術瑰寶被毀滅了,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課文一開始用這句感嘆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無比憤怒和痛惜的感情。
2. 聯系上下文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聯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jié)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fā)讀者感悟。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讀,句子含義便會迎刃而解。
3. 緊扣文章的中心。也就是讓學生根據文章中心思想揣摩作者寫句的目的,想想這句話作者要表達所寫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要表現所寫人、物、景的什么特點,還是要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4. 了解文章的背景。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寫成的,所以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了解作者,了解他寫作的初衷、寫作的背景,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些語言文字背后的訊息?!峨y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句話,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那就是作為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如果引導學生聯系當時時代背景想的話,臺灣剛剛光復,被日本人統(tǒng)治了五十年,許多臺灣人不會說中文,不會寫中文,他們重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我是中國人,我熱愛中國”出自被日本人奴役了五十年的臺灣同胞之口,那種真摯的情感,學生能從句子的語氣中體會到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一片深情,從而激起一種民族自豪感。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對文本理解至關重要,而詩歌的主要內容,更是與背景知識緊緊相連。
5. 聯系實際,深化主題。高年級課文中一些句子比較深奧,如果僅鉆字眼很難把握句子的準確含義,即便能“擠”出來一點,也讓句子的含義顯得空洞而蒼白。所以,根據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理解句子可以由淺入深,層層剝繭,把文章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去理解,才能體會得更真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啟示”,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教學本組課文,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為文本中的人和事感動,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然后帶領學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現實中,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待人真誠、誠實做人的重要,師生共同努力,一起為生活這本書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句話中的兩個“魚”,第二個“魚”為什么加引號?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諸如金錢、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暫時能帶來一點方便的事。理解重點句子方法還有很多,有時可以幾種方法并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類型、學生情況,抓住句子的特點,選擇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多讀多思,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能力。
學生理解得對,還要表達得好。一般來說,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義,至少要寫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及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如寫對“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這一句的理解,大多數學生會根據字面寫出諸如把石頭比做“雹子”說明石頭多,寫出了戰(zhàn)士們的決心、仇恨這一類句子,但這只是字面意思,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什么不把石頭比做“雨”,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及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的思想感情。作者把石頭比做“雹子”說明石頭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這兩句話充分體現出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決心和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這樣對句子含義的理解才算表達得比較完整。
對于運用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最好點明所用修辭手法和作用。如寫對“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一句的理解,這是一個反問句,“這句最簡單的話”即“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意思是說:沒有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自己這時的全部感情。要點明這句話是用反問語氣強調肯定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此時的全部感情。
理解蘊含哲理的句子,題目中往往會要求“聯系實際”談理解,如果有這樣的要求,那就要提醒學生別忘了舉生活中的一兩個事例印證其闡述的道理。事例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或看到的。
給學生歸納一首《歌訣》:理解難句有訣竅,了解背景很重要;上下內容須兼顧,不可孤立把義找;關鍵詞語不放過,一點擊破全知曉;聯系自己親實際,舉例說明更貼切;文章中心要考慮,修辭作用莫忘掉。
綜上所述,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并使學生熟練運用理解方法,無疑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更有助于對學生閱讀能力、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