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遼寧省朝陽縣羊山鎮(zhèn)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張 坤
(遼寧省朝陽縣羊山鎮(zhèn)中心小學 遼寧朝陽 122000)
就小學階段而言,朗讀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重大作用。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智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以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小學 語文 朗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便無從談起?!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于讀書,易于作文”的真理。
良好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接受朗讀教育的感情基礎,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開端。但是往往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忽略了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只是簡單地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自由朗讀,至于如何換氣、何時停頓,從來不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導致小學生感到讀得無感覺、無滋味,有的學生甚至覺得讀費神費力。再加上小學生好動,自制能力差,一但失去朗讀興趣,就會思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玩弄文具或者東張西望,從而嚴重地影響到朗讀效果。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才能使學生以一種心情愉悅的神態(tài),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開展朗讀,這樣的朗讀行為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我參與意識,而且可以提升小學生閱讀教學整體效率。我在進行朗讀教學時,首先鼓勵學生在朗讀時要充滿熱情,充滿感情,其次針對小學生識字量小,不容易將一篇課文完整、正確地朗讀完的特點,一一幫助學生解決好文章中的各個“攔路虎”。有的字不認識的,就讓學生自發(fā)地查字典;有的句子太長,就幫學生學會斷句、學會換氣、學會停頓;有的段落比較難,就對整個文章進行說明闡述。之后,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還要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這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就會更加順利、更加完美,在讀的過程中,就會自然不自然地帶上自己的喜惡感情,抑揚頓挫地開始朗讀。長期而往,他們就開始喜歡朗讀了,在此過程中,也會對優(yōu)美的詞、經(jīng)典的句進行記憶。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技巧比較薄弱,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朗讀技巧,糾正朗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注重朗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注重范讀、領讀和提示性的引讀。要讓朗讀溶“導”、“練”于一爐,而不是“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請同學們讀出高興的語氣”這樣毫無落實地指導。同時,還要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學生的不同程度,采用范讀、領讀或提示性引讀等不同的“導”。如教學《美麗的小路》這課,可通過教師范讀“美麗的小路不見了?!薄懊利惖男÷吩趺床灰娏耍俊薄拔乙欢ㄒ衙利惖男÷氛一貋?!”這三個句子。讓學生注意聽,比較帶有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再自由練讀,體會,比較,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朗讀技巧。此外,教師領著學生朗讀,也非常適用于低年級,特別是對于一些較長的、學生容易讀錯的句子。這時,教師就可領著學生多次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跟一句,讀的次數(shù)多了,讀成了破句的現(xiàn)象自然就消失了。
其次,教師還可進行提示性引讀。如朗讀《松鼠和松果》第一自然段時,師讀“松鼠--”,學生接“聰明活潑”;師讀“學會了--”,生接“摘松果吃”;師讀“他高高興興地--”,生接“起進大森林”……通過這樣引讀,學生很容易就把新課讀熟了??傊?,教師要注重不同形式的“導讀”,讓學生在導讀中不斷地練讀,從而掌握朗讀技巧。
俗話說:人伸出的五個手指都會有長有短。因此,學生的認知水平先天就有不同,作為教師,我們應承認并尊重這種差別。因此,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有所側重,這就是具有特殊性的朗讀教學,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朗讀,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能力。對于一部分后進生,如果他們能把一篇課文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讀下來,那么,就是滿分了。而相對于優(yōu)秀生,就必須引領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朗讀,不僅要用嘴巴讀,還要用眼睛、眉毛,用表情、肢體語言等參與朗讀,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血管都充滿情感來朗讀。要讓聽者不觀其人,便知其表情。此外,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遵循從易到難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力求多樣化。朗讀中教師以書本內容為主,但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朗讀的內容不僅可以是課本上的,而且可以是課本以外的童話、故事、寓言、詩歌等,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注意將所讀的內容與客觀事物的觀察表達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發(fā)展。
又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在指導朗讀時,我先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故事背景,把握住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掌握好基本情感:讓學生用同情、哀怨的語氣表現(xiàn)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時見到的美麗幻景,表達小女孩內心美好的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然后,指導學生理解更深層次的情感:用凄婉、悲憤之情表現(xiàn)小女孩希望破滅和最終被黑暗的社會所吞噬而死亡的悲慘命運。語氣的變化、氣氛的渲染,處境和愿望的強烈對比,使學生心中激起情感的波瀾。這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能由淺到深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
總之,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也是人們在社會交際活動中有聲的語言藝術。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它既能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豐富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懷,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教師學生必須充分認識朗讀的重要生,教師要努力教,學生應積極學,切實把朗讀本領學到手。
[1]賴正清.對小學朗讀的多元解析[J].中國小學語言教學論壇,2005(4).
[2]黃愉.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興趣的途徑[J].廣西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