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兩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及其對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

        2016-03-04 01:40:00胡一楠
        西安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6年5期

        胡一楠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55;2.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8)

        ?

        兩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及其對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

        胡一楠1,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55;2.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8)

        兩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fā)展對中古中亞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我國西北邊疆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文章通過對張騫首通西域、絲綢之路的起源研究以及東漢班超再通西域、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演進的考察,指出誠信、“和為貴”儒家文化以及和平基礎(chǔ)上的大國、強國背景是兩漢絲綢之路開辟與發(fā)展中的關(guān)鍵要素。21世紀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發(fā)展應(yīng)以史為鑒,在世界和平中推動沿路國家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交融與發(fā)展。

        古絲綢之路;東漢張騫;西漢班超;新絲綢之路;誠信;儒家文化

        一、概念考辨

        最先提出“絲綢之路”概念的人是德國地理學家李?;舴?李希霍芬(Richthofen,F(xiàn)erdinand von,1833—1905年),德國地理學家、地質(zhì)學家。他于1860年起,在中國西域考察三年,回國后著成《中國親程旅行記》(5卷本),1877-1912年出版,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的概念。。他在19世紀60年代親自到中亞、中國西部一帶進行了長達三年之久的地理和經(jīng)濟考察。在考察過程中,他認真參讀了中國的歷史記載,并在德國出版了他的考察研究成果:《中國親程旅行記》(5卷本,1877-1912年)。在書中,他提出:在公元2世紀,存在著一條從洛陽、長安到中亞撒馬爾罕(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第二大城市)的重要商道,這條商道上的主要物流是絲綢。這是一條從中國輸出絲綢到中亞、西亞,最終到達歐洲的商道。因為這條商道上主要運輸?shù)氖墙z綢,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最大的也是絲綢,所以他將這條商道命名為“絲綢之路”。

        李?;舴业难芯吭谖鞣綄W術(shù)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關(guān)注,也激起了自19、20世紀以來西方漢學界、地理界、考古界、交通史學界以及歷史學界對中國西部、中亞、西亞這條“絲綢之路”研究的高潮。這里包括伯希和(P.Pelliot)*伯希和,法國漢學家,1908年參加法國考察團,從敦煌西域掠回6000余卷文獻。、馬伯樂(H.Maspeto)*馬伯樂,法國漢學家,著有《古代東方民族史1895-1897年》。、勞費爾(B.Laufur)*勞費爾,美國漢學家,1910年出版《中國伊朗編》,由林筠因譯,商務(wù)印書館1964年出版。等,也包括美國學者謝弗(Edward H.Schafer)*謝弗,美國漢學家(1913-1991年),1963年出版《撒馬爾罕的金桃》一書。,他的代表作《撒馬爾罕的金桃》,1963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后,被世界漢學界公認為研究唐代“絲綢之路”,體現(xiàn)東西方社會、文化史交融的代表作*該書200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吳玉貴同志翻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名為《唐代的外來文明》。。

        二、絲綢之路的起源——西漢張騫首通西域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由西方學者提出。因此,在中國的《二十四史》以及1870年以前的世界有關(guān)中國的書籍中沒有關(guān)于“絲綢之路”的記載。

        然而,人類由于生存的需要,本能地由于經(jīng)濟、政治、自然地理的需求需要不斷擴大交往。于是在西漢漢武帝時代,中國開始向西走出國土,去探求與異邦的交往。

        (一)張騫通西域的時代背景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經(jīng)濟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期。

        據(jù)史籍記載:

        “漢興……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1]《食貨志》950

        “孝慧、高后之時,海內(nèi)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盵1]《高后紀·贊》75

        “歷至孝文即位,……故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2]《律書》1083

        僅以糧食價格看,從漢初“凡米石五千”到“粟至十余錢”,糧價降低了近四、五百倍。其主要原因就是幾十年的息戰(zhàn),使人民遠離戰(zhàn)爭禍害,能專心從事農(nóng)耕生產(chǎn)。從漢武帝時期開始,農(nóng)業(yè)呈現(xiàn)出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形勢。國民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繁榮后,更需要經(jīng)濟的交流。在這樣大前提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才有能力,也有可能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漢武帝在國家發(fā)展有了一定經(jīng)濟能力之后,想徹底解決匈奴人常侵入漢邊疆,破壞邊疆人民生活的問題。當時漢武帝聽說匈奴人攻破月氏王,迫使月氏國王遁逃,因此他想聯(lián)合月氏國共同夾擊匈奴,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也就是說漢武帝要防守從遼東一直到黃河西面漫長的邊境,希望聯(lián)絡(luò)大月氏國結(jié)成一個軍事同盟,讓他們從西面進攻匈奴,漢朝從東面進攻,形成兩面夾擊之勢,給匈奴以重大打擊。所以,才招募勇敢者去完成這項使命。張騫是應(yīng)詔而去的使者。因此,張騫最初出使西域是為了漢朝的軍事目的而去的。

        (二)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奠基作用

        張騫是一位勇于探索并具有強烈國家民族使命感的人物。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他自愿應(yīng)召,出使西域。他和他的副使堂邑氏胡奴甘父*堂邑氏胡奴甘父:是一個人。此人姓堂邑氏,名字叫胡奴甘父。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堂邑縣的人,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胡人,在別人家作奴隸,名字叫甘父的。以后簡稱為堂邑氏。出使西域。張騫體型高大,為人寬厚,守信用,且愛人。少數(shù)民族和異國人都喜愛他。出行之初,張騫還帶領(lǐng)一支浩蕩的西行隊伍,共有一百多人。但不料,當隊伍走到匈奴人的轄域,被匈奴人扣留十多年,并且匈奴人讓他和匈奴女子結(jié)婚、生子。但是張騫不忘自己的使命,當匈奴人放松對他的戒心和監(jiān)管之后,他趁機帶領(lǐng)部眾逃亡出來。他的目的地仍是大月氏,要取得與大月氏結(jié)盟的效果。中途,他途徑大宛國,大宛國聽到漢朝的情況,愿與漢朝通好,便為張騫他們做向?qū)?,將他們導引到康居國??稻右苍概c漢朝通好,又將他們導引到大月氏國。但是這時的大月氏國因其國王已被匈奴所殺,立了原國王的夫人為王,臣服于大夏國。地域也已遷到土地肥饒、遠離匈奴、生活比較安定的地區(qū)。因而大月氏國因為距離漢朝太遠,不想結(jié)盟夾擊匈奴。所以,張騫的出使任務(wù)未完成。史書記載:“竟不能得月氏要領(lǐng)”[2]《大宛列傳》3158。也就是說,張騫未拿到與大月氏結(jié)盟的盟約。在大月氏呆了一年多,張騫他們從終南山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一年多,直到匈奴人內(nèi)亂,張騫才趁機帶上他的匈奴妻兒和副手堂邑父回到漢朝。這時距他出使時已經(jīng)過去了13年。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張騫與堂邑父返回長安。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的艱辛歷程,九死一生。一百多人的出使隊伍,最后返回的也僅存張騫與堂邑父二人。

        雖然出使西域的軍事結(jié)盟目的未達到,但張騫親自走過了西域四國:大宛國、大月氏國、大夏國、康居國。這幾個在西域很有影響力的大國在得知了漢朝的情況后,都很希望與漢朝有友好的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交流。同時,通過親歷的四國,他還聽聞了其余四國周邊的國家,國情、人文、地理、經(jīng)濟情況,他們也均想和漢朝有友好的和平交往。這其余的國家就是《史記·大宛傳》中提到的:烏孫國*烏孫國:漢代時,在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帶。西漢時人口63萬,游牧民族。近代哈薩克族中有烏孫部。、奄蔡國*奄蔡國:西域古國。約分布在今咸海至里海一帶,從事游牧。其后部分西遷至今伏爾加河、頓河下游。、安息國*安息國:亞洲西部古國。原為波斯帝國一行省。公元前二世紀為西亞大國,是古羅馬帝國與中國貿(mào)易必經(jīng)地。、條支國*條支國:西域古國,在安息西界,臨波斯灣,當在今伊拉克境內(nèi)。、黎軒國*黎軒國:即古羅馬帝國。等。所以《史記·大宛傳》記載:

        “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支、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之?!?大宛:地處今費爾干納盆地,中亞古國。大月支:漢時西遷到大夏,即今阿姆河上游??稻樱航癜褪部栔料毯?。

        可知,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已經(jīng)了解到漢境以外中亞地區(qū)許多國家的情況,經(jīng)他的宣傳,這些中亞游牧國家極欲和漢朝通好,進行經(jīng)濟與文化的交流。特別是他得知當時兩個大國安息國和黎軒國(古羅馬國)均愿與漢朝進行經(jīng)濟與文化上的友好交往。所以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軍事結(jié)盟任務(wù)雖未達到,但卻使?jié)h武帝得到大量有關(guān)西域的信息,這也激起了這位年輕的漢朝皇帝了解中國以外的世界的強烈愿望。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武帝在匈奴勢力比較衰弱時,第二次派遣熟悉西域的張騫出使西域。這次表面的原因仍是為解決聯(lián)合結(jié)盟抗擊匈奴之事。因為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所親歷獲得的西域各國情況,使“天子數(shù)問騫大夏之屬。”[2]《大宛列傳》3168張騫就以自己見聞,建議漢武帝趁匈奴勢弱時,聯(lián)合烏孫國,與之結(jié)盟,斷匈奴右臂。而烏孫國若與漢朝結(jié)盟,其余西面國家均可與漢朝建立友好關(guān)系。漢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這次出使隊伍有300多人,帶有大量馬匹、牛羊、賞賜的金幣和絲綢。并分設(shè)持節(jié)副使多人,可由張騫再派遣到其余國家。

        張騫隊伍到達烏孫國,與烏孫國王達成漢派翁主和親,結(jié)為同盟關(guān)系的盟約的意向。張騫又分別派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身毒:古印度國。等地,其副使所出使的路線已到了今天里海南岸的和櫝城。如果張騫的副使能渡過里海,就可以到達羅馬國了,那時古代東西方之間——兩大帝國之間的通道就可以打通了。但是很可惜,張騫于完成與烏孫國和親同盟意向的當年歸國,次年即公元前114年去世。

        張騫是中國古代打通東西方絲路貿(mào)易的第一人。他以他的勇敢、忠誠、和藹的誠信贏得了所出使各國人民的尊重和信任。被漢朝封為博望侯。在以后與漢朝交往的西域諸國,都盛傳博望侯的名聲。他的名字在2200年前的西域諸國就成為一張“誠信”名片,大家聽到“博望侯”,就相信漢朝政府。有《史記》記載為證:

        “然張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zhì)于外國,外國由此信之?!盵2]《 大宛列傳》3169

        這“質(zhì)”于外國的“質(zhì)”,就是“誠信”。張騫的個人魅力中有許多都是漢代首席外交家中可貴的品質(zhì),然而“誠信”是第一要素。因為張騫的誠信,其后與外國開拓交往的外交官,也以博望侯名義交往,“外國由此信之”。所以,作為今人,我們當知,中國在2200年前,打通“絲綢之路”的國際交通、經(jīng)貿(mào)、人文、科學交通線時,遵循的就是“誠信”原則。它是中華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基因。

        三、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演進——東漢班超再通西域

        “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fā)展是一帆風順或一勞永逸的。尤其在古代,由于地理、文化語言以及人們對經(jīng)濟利益認識的差異,雖有張騫作為“鑿空西域第一人”,然而其后,這條打通古代東西方交通貿(mào)易與文化交往的道路仍要許多勇敢且有足夠智慧的時代偉人去維護,才能不斷綿延。

        東漢初年的班超就是張騫之后續(xù)承擔重任的一位。班超出生于公元32年,歿于公元102年,即東漢光武帝至和帝時期的人。班超從公元71年隨從竇固出擊匈奴,以其才能出眾,被派遣出使西域。此后在西域作為漢朝使者出使31年,直到七十歲,因身體原因,請求退休回漢朝。當年即病逝于漢朝,可謂將一生貢獻給了絲綢之路維護的事業(yè)。

        維護這條東西方之間的經(jīng)濟要道,需要敏銳的觀察力、超群的判斷力、忠于祖國的信念和勇敢的戰(zhàn)斗精神。班超初出使西域到鄯善國*鄯善:古西域國名,本名樓蘭,王居抨泥城(今新疆若羌縣治卡克里克)。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內(nèi)附。東漢時其王數(shù)次遣子入侍。其地離陽關(guān)一千六百里,離長安六千一百里。,該國王對漢朝使者十分禮遇。但不久,便禮待疏懈。班超機智地察覺是因為匈奴的使者也來到鄯善,國王受匈奴勢力威脅,無所適從。班超立即果斷地召集漢朝隨從吏士僅36人,決定斬殺匈奴使者,防止鄯善王將漢使全部獻交匈奴。其間有人猶豫想等漢朝派出的文職官員回來相商。因為機不可失,班超說服大家夜半突襲匈奴使者住地斬殺其使者,天亮將匈奴使者首級示鄯善王,鄯善震怖。此絲路便繼續(xù)開通了。出使于窴國*于窴:西域古國名,地在今新疆和田地區(qū)。西漢通西域后,屬西域都護府。東漢初被莎車國所并。至廣德為王,擊滅莎車,勢力強大,公元94年(和帝永元六年)班超聯(lián)合于窴等國,擊敗焉耆。打通西去道路。其地距長安九千六百七十里。,于窴王受匈奴脅迫,見漢使人少,便以巫者說急需班超的坐騎祭祀天神,威脅班超,試探班超。班超佯許,當巫者來到時斬其首級,并送給于窴王。于窴王已聽說過班超在鄯善國勇殺匈奴使者事,于是攻殺匈奴來使而降漢。班超因之重賜于窴王,保證了此路的開通。其后,當時原已屬漢西域都護府的龜茲王為匈奴所立,并在西域北道攻破疏勒國*疏勒:西域古國,故治在今新疆喀什市。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起,屬西域都護府。,殺其國王。為維護北道安寧,班超從小道派使者去勸說,被匈奴人新立的疏勒王不聽。班超的使者劫縛其,班超到后,召集疏勒民眾,申說龜茲依仗匈奴的種種無道,按疏勒民意新立國王,但并不殺原匈奴所立的傀儡。以后,西域的焉耆*焉耆:西域古國,故址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屬西域都護府。東漢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擊破之,又內(nèi)屬。、龜茲*龜茲:西域古國,故治在新疆庫車縣一帶。漢通西域后屬西域都護府。等國在匈奴支持下,趁漢朝皇帝(漢和帝)新葬,發(fā)兵攻疏勒,漢章帝新即位,只好讓班超撤軍退回漢朝,當?shù)孛癖姳ё“喑R腿哭泣,認為漢朝在都護府保證了西域道上平安的經(jīng)濟交往,如父母一般。漢使撤回后,西域人民會再次陷入部落小國混戰(zhàn),民生無寧日。班超考慮當?shù)刂T國要求,復(fù)返回西域,保證了西域的安定,也保證了絲路經(jīng)濟的暢通。

        班超在西域的31年,能靈活利用西域當?shù)孛裥?,維護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貿(mào)易數(shù)十年,保證了漢與西方國家經(jīng)濟和平發(fā)展,維系了西域各國經(jīng)濟的安定交往,使西域50余國都納屬于西域都護府的保護之下?!逗鬂h書·班超傳》稱:“超……不動中國、不煩戎土,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致天誅、蠲宿恥,以報將士之仇。司馬法曰:‘賞不逾月,欲人速睹為善之利也’。”[3]《班梁列傳》1067這說明,班超繼張騫之后,又一次以漢朝當時的影響和他個人的能力維護了絲綢之路經(jīng)濟發(fā)展及各國人民的生活安定。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大秦:古羅馬帝國。,至條支國*條支:西域古國名。據(jù)《漢書·西域傳》載,當在今伊拉克境內(nèi)。的西海(今波斯灣)遇海阻攔而還。說明那時漢朝也早想打通歐亞兩洲的直接經(jīng)濟交通線。

        從張騫與班超傳中,我們了解到兩人能維護西域的絲路經(jīng)濟。首先,因為漢代是當時世界大國和強國,絲路經(jīng)濟帶上需要這個大國、強國起帶領(lǐng)作用;其次,因為漢朝儒家文化的“和為貴”思想,漢代通西域其實起的是地域經(jīng)濟的維和作用,所以才能使從西漢開辟的絲綢之路延續(xù)兩漢四百年。

        四、古絲綢之路在促進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一)東西方世界以中國與羅馬為首形成兩大經(jīng)濟主體

        2200年前的東西方社會,本是互不相通的,然而張騫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國也紛紛派遣使者與使團來中國。西域各國使團來到中國,他們目睹了當時漢朝的強大,人口眾多,國富民強;而中國又是一個儒學文化的禮儀之邦,他們愿意和一個這樣的國家進行心悅誠服的往來交流,所以,中國在那時幾乎成為絲綢之路上國際交流的交匯點之一,是一個重要的平臺。從此開始的世界兩千多年的交流,雖有很多困難,卻一直生生不息傳承了下去。中國是這個交流的發(fā)起國、主導國和堅持國。還有學習張騫榜樣的班超出使西域,其不僅延續(xù)了張騫的路線,而且有了發(fā)展。而西域各國也紛紛派遣使團來漢朝。直至公元166年,東漢皇帝漢恒帝時,西羅馬帝國皇帝安東尼派遣的商人使團直接在洛陽拜見了中國皇帝,東西方兩大帝國在古代世界真實地結(jié)交上了。

        “166年希臘商人的代表團在中國皇帝宮中的出現(xiàn)便證明了這一時期商業(yè)和國際關(guān)系的廣度。他們自稱為元首(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安托尼努斯,安托尼努斯·披烏斯的后裔)的使節(jié)并進行建立地中海國家與中國之間正常海上貿(mào)易的談判?!盵4]683

        公元前二世紀,通過張騫通西域,漢武帝就已知曉了地中海上亞平寧半島的大秦國了。那時,依張騫的介紹,這個國家被稱為黎軒或黎靬。所以當公元前114年,張騫的副使從里海邊帶回一支被羅馬政府軍打敗的羅馬奴隸起義軍團的羅馬人時,漢武帝命令將他們安置在現(xiàn)今甘肅的永昌縣地方的地界內(nèi),直屬于張掖郡,并為之專門設(shè)立一個縣稱為驪靬縣,保留了“黎靬”古音。以至兩千二百年后,這支古羅馬人的后裔仍存。因為人種上的差異不是兩千年就能消失的,所以,現(xiàn)存于甘肅永昌縣驪靬村的古羅馬人后裔以其形體上所顯示的歐、亞人種的差異也可作為古代東西方絲路經(jīng)濟交往的證明[5]。

        絲綢之路的開辟雖歷經(jīng)艱難,但總有勇敢的商貿(mào)往來的開創(chuàng)者、持續(xù)者,通過絲路駝鈴讓這條聯(lián)通兩大洲的貿(mào)易路走下去,而人類的經(jīng)濟也借助于這種溝通加快了發(fā)展的步伐。在這條經(jīng)濟帶上,中國和羅馬是其維系發(fā)展的重要紐帶。

        (二)古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東西方經(jīng)濟的交流

        張騫將西域的新農(nóng)作物引進到中國。如葡萄、苜蓿、胡蔥、胡荽、胡瓜(黃瓜)、胡麻(芝麻)、胡桃、紅花、無花果、安石榴等[6]255。這些引進之物,首先在京師離宮別館種植,作為示范,以后逐漸推廣到民間,便傳播開去。

        “苑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shù)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2]《大宛列傳》3173-3174

        “今北地諸州舊安定、北地之境往往有苜蓿者,皆漢時所種也。”[3]《西域傳·大宛國》2871

        馬匹也大大繁殖。西北各郡,地域遼闊,水草豐盛,成為天然大牧場。

        “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guān)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盵2]《貨殖列傳》3262

        為了迎接從西域烏孫國和大宛國得來的好馬,漢武帝將烏孫國的好馬稱為“西極”,將大宛國來的汗血馬稱為“天馬”,也專設(shè)酒泉郡通西域各國,各國使者因此多則數(shù)百,少則百十人地通行于漢朝。

        因為經(jīng)濟的交流,在兩漢,絲綢之路雖往返不易,一趟出使,往往都是數(shù)年或近十年往返一次,但絲綢之路終于延續(xù)下來。

        經(jīng)濟上的往來是互惠的,中國古代是以陸上交易為主的,所以,由張騫通西域到班超通西域,主要走陸上絲綢之路,這是十分艱辛的事。公元97年,東漢和帝永元九年,班超的副使甘英曾到達波斯灣邊,且西望羅馬帝國,而終因聞聽海道艱難,放棄去羅馬帝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望。所以《后漢書·西域傳》載:

        “論曰:西域風土之載,前古未聞也。漢世張騫懷致遠之略,班超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猾I方奇,納愛質(zhì),露頂肘行,東向而朝天下。故設(shè)戍己之官,分任其事;建都護之帥,總領(lǐng)其權(quán)?!⑼吞镉诟嚯橹?,列郵置于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其后甘英乃抵條支而歷安息,臨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門、陽關(guān)者四萬余里,靡不周盡焉?!盵3]《西域傳》1982

        這里總結(jié)了西漢自張騫開辟西域通道至班超任通西域使者,漢朝政府因之設(shè)西域都護府,實行邊疆屯田制,設(shè)立通西域郵置使得絲綢之路持續(xù)開通,使得各國商人順此道路絡(luò)繹不絕進行物資交流。甘英止步于波斯灣,雖未直通羅馬帝國,已可“臨西海以望大秦”。當時中國對西域的通商距離,從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算起,也已四萬多里了。

        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上對外貿(mào)易的一個重點是絲綢的輸出。漢代時由于中國在周邊世界中經(jīng)濟發(fā)達,故對外貿(mào)易也相當發(fā)達。但當時的貿(mào)易是一種順差貿(mào)易,也就是出口遠遠超過進口。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是絲綢。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世界上育蠶和織絲最早的國家,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fā)現(xiàn)野蠶,對之馴化,因之養(yǎng)蠶和織絲的技術(shù)隨之逐漸發(fā)展起來。到漢代時絲織業(yè)日益發(fā)達,先秦時僅供老年人享用的帛之類,所謂“五十者可以衣帛矣”[7]《孟子·梁惠王章句》2666的狀況早已大大改變。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能穿絲綢了。西漢昭帝時的桓寬在記載鹽鐵辯論會議的《鹽鐵論》中說:

        “今富者縟繡羅紈,中者素綈冰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褻人而居婚姻之飾。夫紈素之賈倍縑,縑之用倍紈也?!盵6]359

        也就是說,漢朝時富有人家被褥都是刺繡的絹制作的;中等人家也身穿較厚的素色或花色絲織物;普通人家都可穿過去后妃們才能穿著的絲質(zhì)衣物;連人們的內(nèi)衣都可穿著過去結(jié)婚時才能穿戴的絲織服飾。這都是因為絲織物很普遍。作為絲織物來說,紈素的價錢貴于縑的價格一倍,因而縑的使用也更廣泛,書畫等也用縑來制作。

        正因為漢代織絲、養(yǎng)蠶技術(shù)的發(fā)達,每個家庭,婦女都從事絲織業(yè)。生產(chǎn)的絲織物、生絲,均可以成為家庭收入與開支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故而,作為出嫁婦女,其重要的家內(nèi)勞動就是織絲?!稘h樂府》中多處寫到這點。例如:

        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fù)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出自《漢樂府·上山采蘼蕪》。

        這是漢代的原作,詩中反映了一位被休棄的前妻向前夫打問新娶之妻的情況,卻從前夫口中聽到丈夫不滿意新娶的妻子,主要原因在于新娶妻子織絲技藝比舊妻差多了。這個差,不僅在于織絲的數(shù)量,而且在于質(zhì)量,因而,導致的后果是家庭收入明顯減少。新妻僅能織縑,而舊妻能織素。新妻一日能織一匹縑,而舊妻一日織五丈多素。再折合成貨幣,一匹縑僅能賣得素價的一半,那舊妻織素所得收入,比新妻要多到近兩倍了。所以丈夫才自己說出:“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p>

        漢代貨幣已大量使用,按漢代法律規(guī)定,每個家庭除向國家繳納十五分之一的田租稅收外,還要繳人頭稅,即以成年人要繳的算賦是每人每年120錢;如果家中有15—30歲未出嫁,或出嫁后丈夫故去未生子而歸回娘家的女子,則每人要繳五倍的算賦,即600錢。此外,男丁一年要在地方服一月的徭役,到邊疆服役三日。人們不可能自己親去,便折合成更賦共2300錢。當然,家庭日用油、鹽、柴、米等,要花費的也是錢,這些錢自然均靠家庭婦女織絲出售所得。

        因為從事絲織業(yè)獲錢比農(nóng)耕容易得多,所以漢代社會出現(xiàn)重手工紡織業(yè)、商業(yè),輕農(nóng)耕的現(xiàn)象。司馬遷寫道:

        “凡編戶之民,富相什則卑下之,伯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仆,物之理也。夫用貧求富,農(nóng)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yè),貧者之資也?!盵2]《貨殖列傳》2473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般的小老百姓,目光是逐利的,你家中只有十個錢,他瞧不起你;你有一百個錢,他就畏懼你;你有一千個錢,你就可役使別人;你有一萬錢,就可雇用奴仆。這是很自然的物質(zhì)財富觀。那么,因為貧窮尋求致富的辦法,則是從事農(nóng)業(yè)不如從事手工業(yè);從事紡織刺繡業(yè)不如開商店。這些工作,雖然在社會排位上算末等職業(yè),然而卻是貧窮人致富獲得資本的來源。所以司馬遷目睹漢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感嘆道:“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蚯С酥酰f家之侯,百家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2]《貨殖列傳》2463

        在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之下,漢代的對外貿(mào)易十分發(fā)達,尤其在張騫通西域后,打通了對外貿(mào)易的通道,中外商人將大量的文繡繒帛、羅紈錦綺運往中亞、西亞,甚至遠至歐洲的羅馬帝國,形成了聞名后世的“絲綢之路”。近代西方的考古學家、經(jīng)濟學家、地理學家,曾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在新疆的尼雅、甘肅的武威、蒙古的諾因烏拉以及古樓蘭遺址羅布泊等地發(fā)現(xiàn)了不少漢代的絲綢物,有的甚至是成捆的繒帛埋藏于干燥的沙漠中,經(jīng)歷兩千年的悠悠歲月仍能完好保留下來。中外史籍也對之有記載。例如:

        “(大秦國)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盵3]《西域傳·大秦》1974

        這段史實記載古羅馬帝國與漢朝其實早已相互有耳聞,作為當時東西方間兩個最有影響的大帝國,雙方想直接交通的愿望是早已有之。對于漢朝來說,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想結(jié)交與羅馬帝國,可能更主要的目的是開闊視野,擴大認識,宣揚其國威。因此,當公元前114年,張騫的副使經(jīng)由里海南岸帶回一支羅馬“降人”時,為了交好羅馬帝國,他專門將此支羅馬“降人”安置在通西域后新設(shè)置的張掖郡,并在張掖郡十縣中設(shè)置“驪靬”縣專門安置他們。這支羅馬人的后裔至今經(jīng)兩千多年仍存在。因此,2013年在西北政法大學與羅馬第一、第二大學共同召開的“長安與羅馬:東西方文明的對話——羅馬法與中國法的傳承和發(fā)展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中意雙方學者親自去考察了這支現(xiàn)存的古羅馬人后裔——“驪靬人”[5]102-104。一方面,這方面說明了漢朝政府很想友好地對待羅馬帝國的來人,因為這支羅馬“降人”并不是被漢朝軍隊打敗了的,而是羅馬共和國起義的奴隸,但他們建立的奴隸王國“新敘利亞王國”失敗后,為了求生,殘敗的起義軍輾轉(zhuǎn)東逃至里海北岸,聽到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者到達里海南岸的和櫝城時,他們主動投降漢使,而被漢使帶回中國。漢武帝專設(shè)驪靬縣安置他們,是為了表示對羅馬的友好。另一方面,從羅馬方面來說,他們也早聽說了漢朝,這是因為,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絲綢成為中亞、西亞商道上的主要贏利貴重商品。當時的絲綢,其高級者,在中國本土也要價值萬錢一匹。而一斤黃金也僅值萬錢。

        羅馬帝國與中國結(jié)交的主要目的是兩國直接通商,尤其是羅馬貴族生活中極需比黃金還貴重的中國絲綢,他們不想使中間商安息、波斯等賺取百倍以上的絲綢利潤。羅馬人在獲得比黃金還貴重數(shù)十倍的中國絲綢后,會將之再分解為更細的絲紗,織出密度更細薄的紗來供貴族使用。這樣,絲價可以稍微降減一些。而即使這樣的絲織品,羅馬貴族也僅能佩戴在服飾上作為身份的標志。而這種再分解的絲織物,被中國人稱為“綾”。在中國,則是用來作為富貴人家糊窗戶用的。這種習慣到清代仍如此。

        這種絲綢貿(mào)易不僅與中亞、西亞、羅馬帝國進行,甚至在與匈奴相處時,也存在絲綢貿(mào)易,《史記》記載:“初,匈奴好漢繒絮食物?!盵2]《匈奴傳》2218

        武帝打敗匈奴后,漢與匈奴建立了和平的邊塞貿(mào)易。匈奴人喜歡漢朝的絲綢,漢朝便用絲綢與匈奴人進行邊關(guān)貿(mào)易,所以憑借絲綢可換得匈奴累金之物。漢朝塞內(nèi)的騾驢運輸,銜尾入塞外,而塞外匈奴的各色馬匹被換回,匈奴地區(qū)適應(yīng)御寒的貂皮毛氈類也換回進入中國的內(nèi)庫。這顯示了中國的絲綢在當時世界的商貿(mào)中的影響。

        不僅史籍有記載,我們從考古發(fā)掘出的漢代原始文獻,漢簡中也看到絲綢路上,連漢代守邊的士兵也在進行少量的絲綢交易。例如:

        “吞遠煫卒夏收XX自言債代胡煫長張赦之買收縑一丈,直錢三百六十?!币欢栁?/p>

        “望南煫卒康輔XX十石以買練一匹?!币涣栆籄[9]

        這是張掖郡居延縣守邊戰(zhàn)士的買賣少量絲綢記載。出土文獻是最可靠的第一手信史資料,它反映了即使是漢武帝因張騫通西域后新設(shè)置的西域四郡: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守邊的軍士們也以自己微薄的薪俸參與絲綢貿(mào)易了。絲綢之路的開辟使?jié)h代商品經(jīng)濟有了巨大的發(fā)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高峰期。

        然而,商道一旦打開,它便是雙向的而絕非單向的。漢朝使者雖因波斯灣之隔,未能直通羅馬帝國,而作為古代東西方世界兩大帝國之一的羅馬帝國,卻不想讓貿(mào)易的利潤為中間商安息國所壟斷,羅馬的元老院的貴族們喜歡穿中國絲綢制作的衣服以標志自己身份的高貴。為之每年用于絲綢交易的銀錢是巨大的,尤其是通過中間商安息商人,羅馬的史學家因此感嘆:“帝國的對外貿(mào)易也不次于國內(nèi)貿(mào)易。根據(jù)老普林尼所提供的證據(jù)[4] 696-697,在他的時代,……羅馬每年從印度、中國和阿拉伯輸入的總值達1億謝斯鐵爾提烏斯。普林尼遺憾地表示,這樣的巨款從帝國流出去:‘奢侈和婦女使我們付出了這樣的代價!’”[4]697

        正是由于商業(yè)的需求,羅馬帝國終于發(fā)現(xiàn)利用固定的季節(jié)風,可以打通往返于紅海到印度的海上通道。公元一世紀末,羅馬努力打通與漢朝的商貿(mào)通道。他們利用羅馬東方部分,在97年,中國東漢使節(jié)甘英到達敘利亞的城市安提奧啟亞,與敘利亞長官進行了貿(mào)易談判。而考古發(fā)現(xiàn),“在這里沙漠中間找到了中國的絲織品和敘利亞刺繡的毛織品的殘余?!盵4]698而又進一步到公元二世紀,羅馬對印度的海上貿(mào)易進抵孟加拉灣。有一個希臘商人穿過馬來半島,在公元166年,代表羅馬皇帝安敦在洛陽拜見東漢桓帝[4]698。這就說明,公元二世紀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直接商道打通了,這是羅馬帝國根據(jù)自己的商業(yè)需求打開的海上絲綢之路。

        (三)古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古絲綢之路的開通,不僅僅影響了古代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也必然形成文化思想上的交流。

        文化上的影響與漢朝政府實行的派遣宗室公主與絲路上大國君主的和親政策密不可分。

        中國文化中自古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而要使天下大同“和諧”一致,通婚是很好的措施,古人認為通婚可以“附遠厚別”。就是使遠方異族國家因通婚和中國結(jié)成婚姻親屬關(guān)系,中國更應(yīng)厚待這些婚姻關(guān)系國,雙方之間,便多了“和諧”少了爭斗。所以,張騫通西域時建議與烏孫國結(jié)成婚姻之國。漢武帝于是在公元前107年(元封中)接受了烏孫國以馬千匹為聘禮,派遣江都王的女兒細君公主與之通婚。而漢朝也在送親時賞賜了乘輿服飾、御用物資,陪嫁的官員、宦官、侍御數(shù)百人,“贈送甚盛”[3]《西域傳》2876。這實際是一支文化交流的隊伍。細君公主死后,漢朝又派遣解憂公主繼續(xù)承擔和親任務(wù),并在匈奴侵犯烏孫國時,發(fā)大兵幫助烏孫國,取得大勝利。漢朝派遣去作為陪嫁的公主侍者馮嫽懂史學,能主持政務(wù),曾持漢節(jié)作為公主使節(jié)處理烏孫國內(nèi)糾紛。解憂公主直到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才因年紀已近70返回漢朝,這個和親前后已過半世紀。與烏孫國的關(guān)系直到西漢末年漢平帝元始中(公元三年),仍處于可控狀態(tài)。[3]西域傳·烏孫, 2875-2881這種和親因為漢朝派去的陪嫁人數(shù)多至數(shù)百人,帶出去許多物資,以及陪嫁人群中知識、技能、工匠、語言翻譯等促進了雙方的文化、思想的交流,擴大了漢朝在西域的影響。此后還有漢元帝時的昭君出塞,與匈奴單于呼韓邪和親至少持續(xù)邊疆的安定四十余年[2]《匈奴傳》2812-2828。古往今來,國際間的交往就存在著義與利的關(guān)系,而漢代的和親政策從總的局勢看,它有利于國際間的和平安定與文化交往。在兩千年前,它仍是可值得稱道于外交關(guān)系的一種做法。并使儒學文化向西域發(fā)展,即和平、中庸、互利、互惠文化觀西傳。

        五、兩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構(gòu)建新絲綢之路的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辟不僅對當時漢代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有極大影響,而且綿延至后世,有的甚至在今天已融入到我們生活中。例如:“撒馬爾罕的金桃”。撒馬爾罕是今日烏茲別克共和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古國。在張騫通西域時稱為康居國。后來,一支分出去就成為古史上稱的“康國”?!侗笔贰の饔騻鳌酚杏涊d:

        “康國者,康居之后也,遷徙無常,不恒故地,自漢以來,相承不絕。……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國?!士祰笥抑T國并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盵3]《北史·西域傳·康國》2145

        唐朝時,康國是唐的臣屬國,七世紀時,兩次正式將其地的特產(chǎn)進貢給唐朝宮廷。《唐會要》記載:

        “康國獻黃桃,大如鵝卵,其色如金,亦呼金桃?!?/p>

        這種被稱為“撒馬爾罕的金桃”以其味甘色美,作為稀有物種被種植在長安的御苑中。當時御苑范圍很大,動輒數(shù)百里。想來,這種“金桃”存續(xù)下來。如今西安市區(qū)居民,在夏季桃子上市時,還可購買到從涇陽運至西安的大如壘球,其色如金,味道甘美如飴的黃桃,它不禁使人們腦中浮現(xiàn)千年絲路古道上“撒馬爾罕的金桃”。同理,中國西北的張掖,因其自然地理條件的相適應(yīng),已成為著名的葡萄產(chǎn)地和葡萄酒釀造地?!捌咸衙谰埔构獗保@膾炙人口的唐詩,也使西域的美食成為今天中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了。

        而絲綢、漆器、鑄鐵打造刀具等,以及以金銀制作器皿的技術(shù),也都是漢通西域后,中國與西域中亞、西亞諸國各民族交往中流傳過去,如今其許多手工藝已成為當?shù)厝说募妓嚵恕?/p>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其人……善賈市,爭分銖。……其地(皆)(無)絲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它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盵3]《西域傳》2863-2871

        時至今日,有出國旅游到中亞、西亞一些國家的國人帶回旅游時買回的國外刀具或打造精美的餐具常嘖嘖稱贊,殊不知這些均依賴絲綢之路開通,中國漢代技藝西傳,再經(jīng)當?shù)啬芄で山呈来妓噦鞒卸鴣怼?/p>

        同樣,西域中亞、中東甚至古羅馬國的良馬、珍珠、翡翠、獅子、大象、葡萄、葡萄酒等珍奇物品傳入中國,如今的中國人民也視這些物品為本國已有的了。

        “遭值文景玄默,養(yǎng)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馀,士兵強盛,故能睹犀布瑇瑁則建珠崖七郡。感枸牆、竹杖則開牂柯越巂。聞天馬、蒲陶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于是廣開上林,穿昆明池……設(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及賂遺贈送,萬里相奉,師旅之費,不可勝計。”[3]《西域傳》2892-2893

        這段《漢書》的原始記載,說明因為有漢初文帝、景帝及之前從高祖開始五代君主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使國家積累了大量財富,士兵也培養(yǎng)得強盛,所以到漢武帝時代開疆擴土。為能與西南諸地通商,獲得內(nèi)地沒有的犀牛皮、玳瑁等物,漢武帝開設(shè)了珠崖七郡。為了與今天的四川等地交流竹器,開設(shè)了牂柯郡、越巂郡。聽到張騫通西域后西域諸小國想與漢交通,漢武帝也想獲得良馬、葡萄、苜蓿等,設(shè)西域四郡打通漢通大宛、安息的交通。從此之后,西域的明珠、翡翠、珍奇羽毛,都交流到漢室后宮了,而汗血馬等良馬、大象、獅子等珍奇動物也都以禮品送到漢室馬廄和皇家上林苑養(yǎng)育。所以,漢武帝設(shè)置了數(shù)百里的上林苑,鑿了昆明池,又以昂貴的代價豢養(yǎng)了這些珍貴物種,并招待四方來的外國客人和貢使,他們走時還要饋贈重禮。維持軍隊和招待各國使者的費用,不可勝數(shù)。

        在西域諸國與漢的交往中,漢也常采取和親政策。而和親中,漢朝常以大量的絲綢與手工業(yè)工匠作為陪嫁,使中國的絲綢及手工藝向西域傳播。而有些嫁與西域的漢室公主,在生兒育女后,又會派遣自己子女作為西域國家代表再回漢室學習漢的技藝,再帶回西域流傳開去。

        “公主上書,愿令女比宗室入朝,而龜茲王絳賓亦愛其夫人,上書言得尚漢外孫為昆弟,愿與公主女入朝。元康元年遂來朝賀。王及夫人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賜以車騎旗鼓,歌吹數(shù)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shù)千萬。留且一年,厚贈送之。后數(shù)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其室,作徼道周衛(wèi),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3]《西域傳》2885

        這里記敘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文中所提的公主是烏孫公主,就是漢武帝時派去與烏孫國王和親的漢室公主。烏孫公主在烏孫國生了女兒后向漢室請求將自己女兒比照宗室公主來漢朝學習禮儀。然而龜茲國王喜愛烏孫公主的女兒,便向漢朝上書想娶漢朝的外孫女,要求與烏孫公主的女兒一起到漢朝學習漢朝文化。漢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他獲準與烏孫公主的女兒一起入漢朝朝賀。在漢朝停留一年,烏孫公主的女兒也被漢朝再封為漢室公主。漢朝贈與龜茲國王及公主車騎、旗鼓、歌吹演藝人數(shù)十人、綺繡、雜繒、珍奇物品價值幾千萬,一年后又厚贈送別他們。這以后,龜茲王多次來漢朝朝賀,因為喜愛漢朝的衣服及各項禮儀制度,他回國后完全按照漢朝的禮儀制度治理自己國家。這段記載真實地再現(xiàn)了絲綢之路在當時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也特別令我們知道,為什么到唐代時龜茲音樂傳入西域、中國,甚至它的音樂與舞蹈成為西域代表樂,唐玄宗創(chuàng)作、楊貴妃跳出的“霓裳羽衣舞”中就有大量龜茲音樂的成分。它們證明了絲綢之路的開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這條道路的斷裂和繼續(xù)均與當時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從總體來說,凡是外部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下,交流就會斷裂,凡是處于較和平的時代,交流就會頻繁。而人類社會也因這種交流而向前發(fā)展。所以,21世紀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開辟,必然給世界的繁榮和發(fā)展帶來新的更美好的機遇。但只有世界的和平在繼續(xù),交流和機遇就會更快、更發(fā)達。反之,它會受到負面的影響。這是我們每一個認真讀史書的人都能深切體會到的。

        [1]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 司馬遷. 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 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M].上海:上海書局,2001.

        [5] 馮卓慧.我國甘肅永昌縣發(fā)現(xiàn)古羅馬人后裔[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4(4):102-104.

        [6] 傅筑夫.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論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陳壽.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 陳壽.三國志:卷三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9.

        [9] 馮卓慧.漢代民事經(jīng)濟法律制度研究——漢簡、律令、文獻所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

        (責任編輯:任 燕)

        The Enlightenment of Silk Road in Han Dynasty to the New Silk Road's Development

        HUYi-nan1,2

        (1.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2.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of Shaanxi,Xi’an 710068,China)

        The ope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silk road in Han Dynasty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f central Asia in mediaeval times. The paper investaged the orig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according to Zhangqian and Banchao’s travel to western countries. It shows the integrity, confucion culture and power countries were the crucial elements of the silk 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ilk road should take the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propel the inter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old silk road; Zhangqi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anchao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new silk road; integrity; confucion culture

        2015-04-18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2015年度科研課題“兩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及其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研究”(15D-06-B07)

        胡一楠(1988-),男,陜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陜西廣播電視大學人事處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財務(wù)管理、區(qū)域經(jīng)濟。

        K234:F127.4

        A

        1672-2817(2016)05-0020-09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av天堂| 日本国产精品久久一线| 中国人妻与老外黑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国产免费精品一品二区三|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 极品美女高潮喷白浆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在线播放国产女同闺蜜|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y| 婷婷亚洲岛国热超碰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白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女人被弄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福利网址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做老熟女| 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 超碰观看| 北条麻妃在线中文字幕|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日韩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九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亚洲AV日韩AV高潮喷潮无码| 一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小说| 色婷婷精久久品蜜臀av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麻豆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久久|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