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潤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課標強調(diào):“學習必須是主動性的”. 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參與體驗、主動探究,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理解、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 筆者在執(zhí)教《認識線段》時充分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做、動口數(shù)、動口說、動手畫、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變枯燥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激趣樂學.
片段一
(一)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在學生通過觀察“變曲為直”的毛線,得出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線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后,組織學生開展活動.
1. 生生合作:同桌兩名同學互相合作:一人兩手拉直毛線變出一條線段,另一人摸一摸線段直直的地方從哪兒到哪兒,并指一指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然后互相交換另一人拉緊,對方摸一摸和指一指.
2. 師生合作:師拉緊毛線,變出線段豎著放、斜著放,分別請學生來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3. 師:誰能完整的說說,線段是什么樣的?
師小結(jié):不管是橫著、豎著的、斜著的,同學們都能摸出直直的、指出兩個端點,所以他們都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
片段二
(一)找一找
(1)在生活中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的物體中就有很多線段的存在,你能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嗎?
師指名同學上來說一說、摸一摸線段直直的是從哪兒到哪兒,并指一指兩個端點在哪.
同桌兩人合作,提出要求:兩人輪流像剛才的同學那樣指一指、說一說直直的地方和兩個端點.
(2)在圖形中找線段
師:其實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也都是有線段圍成的. 下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五邊形中找線段)
(二)折一折
師:對折長方形紙,展開后的折痕也是一條線段,你能摸一摸這條線段直直的地方,指出他的兩個端點在哪兒嗎?
師:你能自己折出一條與老師的不一樣的線段嗎?動手試一試.
展示出幾條不同的折痕線段.
師:請仔細觀察:這幾條線段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位置不同,有長有短
片段三
(一)畫一畫
1. 剛才我們在周圍找到了線段,又折出了線段,那線段畫出來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請自己動手試著畫一畫.
2. 展示、交流畫法.
(1)先展示不直的.(2)再展示端點有問題的.(3)最后展示正確的.
師:要想把線段畫的又規(guī)范又漂亮,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呢?
3. 再次畫
請再畫出一條跟剛才不一樣的線段.
展示一些各不相同的線段.
請同桌互相欣賞一下對方畫的線段,如果他畫得很好,就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如果有畫得不對的地方,也請你給他指出來.
回顧本課的設(shè)計思路,筆者從引領(lǐng)學生主動參與的“做中學”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認一認、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主動經(jīng)歷一系列動手“做”的活動,在“做”中幫助學生達到“學”的目的.
1. 線段究竟什么樣?動手試試就明了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間”,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動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識變成看得見、講得清的現(xiàn)象. 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使操作、思維、語言有機結(jié)合,這樣獲得的體驗才會深刻、牢固,從而積累有效的操作經(jīng)驗.
2. 線段究竟哪里有?“和和面團”能知曉
片段二中,在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認、摸、指、說)初步感知到“線段”的兩個特征后,及時引導學生到周圍和圖形中去找一找線段. 這就需要學生自主調(diào)用前面對線段的初步感知來解決問題,找到周圍的線段后,還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個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哪里是線段直直的?兩個端點又在哪里?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回答,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生成新的經(jīng)驗,問題的解決深化了學生對線段的進一步認識. 接著讓學生用長方形的紙折出一條與老師折的不同的線段,學生不能簡單的模仿操作,需要進一步的思考、探究. 找一找、折一折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學生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同時改造、提煉自身的活動經(jīng)驗.
3. 線段究竟畫啥樣?我們一起來說說
我們在組織數(shù)學活動時,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guān)注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與結(jié)果;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關(guān)注學生的合作研究與相互交流,讓每一個人的智慧與經(jīng)驗得以共享.
精致的講解永遠也無法代替清澈的動手實踐,“做”發(fā)揮著“聽”無法代替的作用. 數(shù)學課堂需要實踐,需要學生親身經(jīng)歷. “做”,能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獲取具有數(shù)學本質(zhì)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建構(gòu)數(shù)學模型、數(shù)學思想方法,達到“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