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小豐
母親進城的時候已近60歲。城是縣城,不大。農(nóng)村包圍城市,首先包圍的就是縣城,縣城因此抖不盡泥土的氣味,或者說依然和農(nóng)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再現(xiàn)代,也不像超凡脫俗的大都市那么熱烘烘又冷冰冰,總不近人情。母親搬進縣城,最初擔心自己會遠離鄉(xiāng)村而孤單寂寞,但終于沒有處于這樣的境地。因為縣城里到處都有像她一樣在農(nóng)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后才追隨子女進城來的老人,她一走出我們居住的小區(qū),站在街邊就能遇上一打打這樣的老頭老太,并很快和他們熱聊起來,迅速形成自己的社交圈。母親此后獲知的各種社會信息,大都來自這個城鄉(xiāng)兩通的特殊社交圈。當然,她聽來的有些是惡意中傷的謠言,有些是查無對證的市井趣談或雞毛蒜皮的街邊傳聞,也有空穴來風的小道消息,更有張家長李家短、指鼻子戳眼睛的鄰里悄悄話。如此,她也就難免有上當受騙的時候,比如聽信別人買一些江湖游醫(yī)兜售的狗皮膏藥回來。小區(qū)也恰好位于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圍墻背后就是農(nóng)村,那些農(nóng)家院子里的豬雞狗叫時時清晰地傳到耳邊。推開窗戶往外一看,生機勃勃的田園近在咫尺。這多少讓母親感覺到自己還置身于雞犬聲相聞的故鄉(xiāng),仿佛自己沒有走進真正的城市,因為他沒有一絲恐慌,沒有一絲鄉(xiāng)愁。
母親出生于50年代初,經(jīng)歷過解放以后的各個動蕩時期,過過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的艱苦生活。她身材瘦小,但勤勞精干,年輕的時候如此,現(xiàn)在也如此。和大多數(shù)進城的母親一樣,她不可能當甩手掌柜真正享受天倫之樂,她要承擔起所有的家務,客廳、廚房和月臺都是她的天地,是名副其實的自家的保姆。這些家務自然不比農(nóng)活那么辛苦,一天中清閑的時間還是占多數(shù)。母親雖文盲,但愛看連續(xù)劇,青春虐戀劇、狗血抗戰(zhàn)劇,暴力武打片,她都喜歡。你要是愿意坐下來和她一起看看電視,她會繪聲繪色地給你講上一通熱播的連續(xù)劇,還要或疾惡如仇、或見善若驚地點評一下其中的角色。這讓我輕易想到,我能寫點文章,編點故事,完全遺傳自母親。母親也喜歡熱鬧,愛上街,哪個地方搞個免費開放的活動,她都要去看,就連一些商家在店鋪門口搭臺請人唱歌跳舞或干吆喝搞促銷,她也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按理,母親應該就這么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或者到街上漫無目的地游走,只為消磨時光。殊不知,她還和以前住在農(nóng)村時一樣忙,除了看電視、逛街,她還要做別的事。或者說,看電視、逛街只是她茶余飯后的無聊之舉。
母親進城沒幾天,不知從哪兒找來些被人廢棄的木板和竹條,在樓頂上修建起雞舍來。她說,剩飯剩菜太多了,倒了可惜,拿來喂雞多好。最初,我不是很同意,因為這是公寓,怕別人有意見,也怕她提著看上去不那么舒服的剩飯剩菜小心翼翼地踩著樓梯上上下下,會招來不快的目光。但母親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們只好幫她搭好雞圈。有了雞圈,她馬不停蹄地去市場上買來十余只雞苗,再找個桶放在小區(qū)的某個角落,收集別人家的剩飯剩菜。母親一天至少要給這些雞喂三次,早中晚一頓不落,細心照料。差不多半年后,這些吃香喝辣的雞一只只長得肥肥胖胖,嗷嗷待宰了。從那以后,我們家在吃雞方面開始自給自足——宰掉一只成年雞,母親就會馬上補上一只小雞,供應不斷。甚至有些鄰居也時常跑來買母親喂養(yǎng)的這些高高在上的雞,母親自然樂呵允之,創(chuàng)點外快何樂不為呢。
買菜做飯,看家護院,加上喂雞,該夠母親忙的了??墒?,母親覺得還不夠充實。
一天,母親從外面抱進來一大捆菜葉子,讓我好生奇怪。我說,菜市場這么近,買這么多白菜怕還沒有吃完就變壞掉了。不是買的,是自己種的,我在附近租了幾分地,她說。她干這事兒我可不知道,我也照例不贊成,勸她在家休息散心就好,不要這么折騰自己。她卻說閑著也是閑著呀,心里悶得慌,還是找點事情做才好。我說你要買菜、煮飯、喂雞,事兒還少嗎。她說,不礙事,不礙事。我只好搖搖頭,隨她了。這以后,菜市場里有什么早市蔬菜,母親的小菜園里也產(chǎn)什么蔬菜。青菜、番茄、豆莢、茄子、大蒜、蔥子、生姜、海椒等等,十分豐富,一年四季都不斷,可以說我家在食用蔬菜方面也幾乎自給自足了。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菜農(nóng)們挑著鮮嫩的早春玉米棒子在叫賣,心想母親是不是也種了這種玉米呢。果真,下班回家就看見飯桌上有一大盆已經(jīng)煮好了的香噴噴的玉米棒子。我像餓狼一樣撲上去,抓起一根大啃起來,解了饞后方問母親這是不是她的勞動果實。母親開心地說,那當然!而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母親找到了自己的樂趣,但也因太投入而時常忘記了家務事。好幾回,她只顧在自己的菜園里埋頭忙活,竟然忘記了回家煮飯,等我們下班到家好久后,她才急匆匆地趕回來,一臉歉意。母親雖然種了許多種蔬菜,但她其實沒有什么廚藝,她習慣了粗茶淡飯,做的菜也很胡亂,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湯的風格。這一點,我們可不能對她老人家說三道四。她要是發(fā)脾氣了,我們只有自己動手??傊赣H的菜園子不光省了不少菜錢,更主要的能幫助她舒筋活血,老有所樂,在自充實。畢竟,人的生命在于運動嘛。
然而,母親還是不消停。每到農(nóng)忙季節(jié),他就叫我一一給住在鄉(xiāng)下的叔侄老表們打電話,問問哪家差人手。哎呦喂,算了吧,你老人家還操這些心!可是不,她非要去幫忙。閑著也是閑著,摘豌豆、扎煙葉等這些光動動手的活兒我又不是做不起,哪怕是給他們煮煮飯喂喂豬也能幫大忙。她的這些理由倒很充分。那就去吧。于是,她又回鄉(xiāng)下去當個半月的農(nóng)民?;貋砭痛筚澤缴系目諝夂?,吃飯香睡覺甜,渾身輕松。好像回城于她是件很委屈的事情。呵呵,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大概,農(nóng)村才是母親可寄托精神靈魂的家園,畢竟,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是在農(nóng)村度過,本質(zhì)上,她就是個農(nóng)村人。也許,她在城里喂雞種菜,只是為了保持一種和進城之前一致的生活,讓自己的精神處于一種生長的狀態(tài),像小雞和菜苗一樣旺盛生長,一茬又一茬。
母親進城,仍舊忙碌;心雖年老,依然生長。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