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凌/深圳市寶安區(qū)鳳崗小學校長
在幸福教育的路上砥礪前行
汪凌/深圳市寶安區(qū)鳳崗小學校長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什么樣的學習資源、培養(yǎng)他們什么樣的學習能力,才能讓他們從容應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2014年,承載著眾多領導、同行、學生以及家長的厚望與支持,我榮幸地成為了深圳市寶安區(qū)“未來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之一,自此踏上了“未來教育家”的成長之路。在前行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促進了思考,點燃了希望……
我的教學理念是“讓每一位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推崇這樣一個比喻:一個健康的社會就像一個健康的森林,森林里有大樹、小草、灌木,對于健康社會而言,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樹像大樹、小草像小草!我們的教學就是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健康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我不斷思考,互聯(lián)網+時代面對身為“數字原住民”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什么樣的學習資源、培養(yǎng)他們什么樣的學習能力,才能讓他們從容應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帶著這種思考,教學中我注重多元整合,在整合過程中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把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直接融于學習、生活和娛樂中去。
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舟。學習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內化完成。為輔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我根據每節(jié)課不同的授課內容設計制作“我的學習任務單”,以探索問題來激活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及動機。利用“我的學習任務單”,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并鼓勵學生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
任務驅動——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舵。“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教學實施中,任務設計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任務設計分散重點、難點;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充分借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幫助;盡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
多元評價——學生學習的成功之槳。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重建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我在評價功能設計上,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發(fā)展;在評價主體上,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的多元化;在評價內容上,強調對評價對象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考察;在評價者與評價對象關系上,強調平等、理解、互動,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2015年走上校長工作崗位后,我來到一所以“幸福教育”為辦學理念的學校。短短一年時間我深切感受到,在這所學校,幸福不是未來虛無的等待,而是每一天實實在在的努力與精彩!在這里,學校辦學目標“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追求。在“幸福教育”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在歷任校長打下的堅實基礎上,我們開始實施“幸福種子計劃”。“幸福種子計劃”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從幸福環(huán)境建設,幸福課程創(chuàng)建,幸福教師發(fā)展,幸福評價實施等幾個方面構筑適合種子發(fā)展成長的,健康優(yōu)良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堅信,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顆自帶幸福基因的種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這顆種子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一個健康、和諧、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讓每一顆幸福種子在這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因汲取到所需的發(fā)展元素而變得飽滿、充實、蘊含無限生機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