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喜娟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安恕第一中心小學 吉林遼源 136619)
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握情感
封喜娟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安恕第一中心小學 吉林遼源 136619)
有人曾說,情感語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東西”。這就說明教學語言一旦飽含情感性,就能產(chǎn)生“聽語動容”、“受言激情”、“納言暖心”的神奇效應。
語文老師要有一種能夠創(chuàng)設作品情境,喚起學生情感的能力。心理學表明:情感是對認知對象的態(tài)度的體驗,它取決于認知對象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它總是在一定情境下產(chǎn)生的。教學中要著重訓練學生的語感,借此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作者通過情境傳遞的情感。
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要準確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把情感融入課文并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共鳴,然后才能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從直覺的認識轉(zhuǎn)變?yōu)閮?nèi)在體驗,并能真正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指導朗讀也是培養(yǎng)情感的有效方法?!堕_國大典》一文充滿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請學生們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通過指導重點語句、同學領讀、錄音欣賞、配樂練讀等方法,讓學生們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讀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從讀中體會祖國的偉大。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自身語言對學生情感的感染。節(jié)奏、語調(diào)、語氣,肢體語言,情緒、精神、手勢,都可以撥動學生的心弦。再把有聲的語言和無聲的動作結(jié)合起來,就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教師借助文章的思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總結(jié),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結(jié)束語充滿了真情實感,課雖講完了,但形象將永遠印在大家的心靈中
課本上的作品無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結(jié)果,蘊含著他們豐盈的思想與情致?!昂商猎律钡撵o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兒女惆悵;“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懷;“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國之痛;“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氣概。作品中那些蘊涵豐富的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語文課應當抓住這些語言材料,在認知的基礎上,領略其中蘊含和傳達的豐富情感,從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yǎng)情感。
適宜的情境可以喚起相應的情感。人處在樂觀的環(huán)境中可以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處在悲傷的環(huán)境中就會產(chǎn)生痛苦的情感;我們在看小說或電視時不是常常伴隨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歡笑或悲傷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形成樂學的環(huán)境;耐心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王國,使學生在輕松中思考學習;在活潑中自覺學習和發(fā)展能力。寓教于樂,寓美于教學之中,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猶如在春風化雨之中,獲得愉悅和滿足。促使學生的知趣、理趣、語趣與個性得到和諧的發(fā)展。
語文情感教育,僅僅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正如學生的語文知識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一樣,老師也要隨時挖掘生活中情感的題材。學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情感教育的好時機,語文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如課下有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老師發(fā)現(xiàn)后,弄清事實,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對此事進行討論:遇到這樣的情形你該怎么做?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什么“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兩個人爭吵起來錯在那個比較聰明的人”……在同學們的討論中,發(fā)生爭執(zhí)的同學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樣既鍛煉了同學們的評議表達能力,又對全體學生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還有很多這樣的情境,如學生在教室過生日時,聽到有同學罵臟話時……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中處處是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發(fā)后,教師要順勢引入課文深層次的學習中,將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滲透在文章中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之中的。在品賞詞句教學時,我們要抓住文中關鍵句,講清深層內(nèi)涵和蘊意,讓學生“披文人情”,體會文章的“味”,與作者感情共鳴。
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的認知活動,同時也受人的情感的支配。真所謂:“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啊=虒W過程總是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脫離情感活動的教學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應有機滲透情感交流。
1.創(chuàng)情。教師通過語言描繪、電教儀器等教學手段,去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閱讀動機。這是情感體驗的第一步。
2.啟情。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動情明理,受到感染。
3.入情。教學中,不僅要把蘊含在課文的作者思想感情發(fā)掘出來,鼓勵和感染學生,而且還要通過各種形式、各種途徑把這種感情滲透到學生的心里,使之逐步內(nèi)化。
葉圣陶說:“一個教師,四五十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的確,當語文課堂教學充滿了圍爐夜話般的寬容性的時候,情感的陶冶便變得輕而易舉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情感的運用,能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融洽、感情和諧,也會使教師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