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溧水區(qū)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小學(211200) 史娟娟
挖掘教材資源提升作文素養(yǎng)——《荷花》教學例談
江蘇南京市溧水區(qū)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小學(211200) 史娟娟
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鋪墊,作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使命。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荷花》一課為例,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為學生的習作積累語言并進行實際操練,從而使學生易于習作、樂于習作。
習作教材資源作文素養(yǎng)
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課文內(nèi)容、感悟課文語言,并挖掘教材中的作文元素,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就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走向語用的境界。
對于像《荷花》這樣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清楚的課文。我們在教學中更要注意無痕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使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受到熏陶、感染。
課開始,教師先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荷花的古詩文背給大家聽。通過部分學生的介紹,大家對荷花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再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從學生的眼神中、“嘖嘖”聲中,不難看出他們已陶醉于荷花的美中。欣賞之后,學生們紛紛談自己的感受,課堂氣氛非常熱烈。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如果讓你寫荷花,你準備怎么寫?”學生交流后,教師提示說作者筆下的荷花更美。至此,教師以濃郁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這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又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還滲透了文章的行文脈絡,在無形中進行了寫作方法的指導。
被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無不閃爍著智慧、情感的魅力,而且每一篇或每一單元的課文都滲透著不同的習作練習點。語文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應結(jié)合教材中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體悟詞句的精妙,以增強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中年段的教學目標中非常重視詞句教學,明確提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例如,在《荷花》一課中:“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边@兩句話把荷葉、荷花寫得非常生動、形象。在教學“挨挨擠擠”時,教師先讓學生看圖理解,再想象什么情況下是“挨挨擠擠”。學生通過看圖感受到了什么是“挨挨擠擠”,又想起平時在公交車、集會上那挨挨擠擠的情景。這樣的學習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還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妙。對于“冒”字,教師首先讓學生給“冒”換詞,再通過動作表現(xiàn)怎樣才是“冒”。學生在充分讀書后,通過比較“冒”與“頂、鉆、長”等的不同語義,感悟到“冒”的內(nèi)涵,并進一步用動作將自己對“冒”的理解展現(xiàn)出來。這樣,通過看圖畫與對文字的理解,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以無限的發(fā)揮,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積累了語言,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也在無形中得到了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閱讀教學要能“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教師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可以給學生提供范例。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心中有了參考的依據(jù),便能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表達起來也會更有創(chuàng)意。
例如,《荷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是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想象課文中作者介紹的三種荷花的姿態(tài),并進行充分的朗讀。接著,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荷花還有很多種姿態(tài),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了“千姿百態(tài)”。然后,為了幫助學生背誦課文中對于荷花的三種姿態(tài)的描寫,教師邊出示荷花的圖片及文字,邊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之后,教師又用圖片出示春天的花,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對荷花的描寫,也寫一寫春天的花。
學生從課文中學會了方法,找到了依據(jù)。課文的學習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保障,使他們掌握了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知道了可以模仿這種寫作思路,將自己平時所觀察到的景物描寫出來。在作者的示范下,學生會感覺自己眼中的景物也很優(yōu)美,有了可以模仿的樣板,他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用筆描繪出眼中的大自然。這樣,學生練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不會覺得無從下手,以后也會格外注意觀察,寫作興趣更是越來越濃。
以生為本,尊重兒童文化,遵循兒童各年齡段的主導活動和心理特點,挖掘教材資源,是扎實地進行習作教學的又一條重要途徑。我們語文教師要時刻保持一雙慧眼、一顆匠心,更要擁有一個創(chuàng)新的腦袋,不斷挖掘教材資源,開創(chuàng)學生喜歡的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充盈教學泉源,讓學生創(chuàng)作的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使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3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