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燕
(安恕鎮(zhèn)第二中學 吉林遼源 136619)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存在的問題與發(fā)展路徑探析
程麗燕
(安恕鎮(zhèn)第二中學 吉林遼源 136619)
新時代下,信息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的主要發(fā)展方向。為了與時俱進,我國已經將學科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并成為時下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新方向。本文將針對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參考性建議,為其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問題 發(fā)展
信息技術是各行各業(yè)的技術支持,也是發(fā)展的必然途徑之一,其以網絡技術做為主要發(fā)展手段。為了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已經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即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但是在整合并實踐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探討,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科學合理的發(fā)展建議,以促進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可以促進教育行業(yè)向著新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在目前的整合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教育的發(fā)展,也成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阻礙,其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信息技術作用的忽略
目前,我國倡導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的應用,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以學科教學為主,信息技術為輔,二者相輔相成,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是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還是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沒有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真正的作用,沒有將教學本質的需求掌握好。一部分教師思想過于老舊,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另一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過多的信息技術環(huán)節(jié),導致教學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致使教學偏離了最初的宗旨[1]。
2.學生接受能力的忽視
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是原始課堂不具備的特點。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要知道,學生是具有個體化差異的,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沒有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后就一味地進行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上按照已經設計好的課件一步步教學,使課堂變得機械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2]。這樣的方法雖然節(jié)省了講課的時間,但是其達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3.實際操作實驗的忽視
實驗課的設置是通過現(xiàn)場觀察讓學生親身體會,快速并深刻地掌握知識,其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實驗本身的性質(如一些實驗具有毒性和危險性等),部分教師直接將實驗環(huán)節(jié)省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演示,直接播放實驗的步驟,讓學生進行觀察。這樣做使實驗失去了本身的意義,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此外,一些教師為了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直接口述實驗過程,這樣做,學生很難從教師的語言中快速理解實驗的意義,從而導致教學的失敗。
針對上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的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將文字、聲音、動畫、圖片等元素結合到一起,為學生的課堂增加許多色彩,使教學更加生動,知識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一方面要保證課堂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動態(tài)教學,促進學生學會掌握正確方法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3]。而且,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能夠通過不斷想象和創(chuàng)新,動手實踐來解決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2.關注學生接受能力及學習特點
學生能夠學會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清楚知道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特點,可以通過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來了解,也需要通過融入學生的生活來了解,然后將了解到的特點進行整理,并設計出適合學生們的教學課件,這樣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知識才是容易被學生們接受的[4]。此外,教師在整合教學過程中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理解能力都會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同時,以建構學習主義為主要指導,同時使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進行信息整體化教學,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3.注重學習資源的開發(fā)
實驗教學和理論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能夠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后,其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其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實驗;另一方面,其能夠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實驗教學方法,使實驗教學達到更加理想化的教學目的[5]。但是這項技術目前還在探索使用階段,筆者建議:第一,各地方可以組織當?shù)貎?yōu)秀的教師,以研發(fā)的形式進行資源的開發(fā);第二,學校建立研發(fā)獎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通過福利機制讓各個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實驗教學方式;第三,通過網絡征集各種好的開發(fā)資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建立一個更加堅實的發(fā)展平臺。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已經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大方向,為了教育行業(yè)更好的發(fā)展,教育者要把握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正確關系,正確認識其在教學中的作用。同時要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教育者自身的綜合能力,并通過信息化實驗教學的資源開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結合。
[1]李榮.如何加強對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實踐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0):218.
[2]陳紫佳.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學科整合的策略[J].學周刊C版,2014(1):35.
[3]朱敏.學科整合,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魂”[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6):215-216.
[4]俞德卯.談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J].散文百家(下),2016(3):190.
[5]格桑平措.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西藏科技,2013(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