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張易鎮(zhèn)中心校)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王根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張易鎮(zhèn)中心校)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視人文性的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重視人文性,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提高學生判斷事物是非的能力和對自我的約束標準。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人文性的現(xiàn)狀,并提出一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人文性的措施。
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人文性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能夠形成學生基本的語感并奠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近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在人文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人文性的教學,創(chuàng)設人文環(huán)境,加強人文關懷,讓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無法完全擺脫傳統(tǒng)教學,局限于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導致人文性較為缺乏,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1)教師將教學目標和內容停留在熟讀課文方面,而對于文中所蘊含的深意卻往往不求甚解;(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重視課文表面,對于作者通過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則選擇忽視;(3)教師為遵從新課改中對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將大而空洞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其效果甚微;(4)教師在聽取學生答案時,若發(fā)現(xiàn)與參考答案有偏差便制止學生的發(fā)言和思考,嚴重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1.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意識
小學生對外界好奇心強,正處于思維開發(fā)的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還應適當培養(yǎng)其探究性學習意識。在傳統(tǒng)觀念中,小學語文無非認字、念書等,這種觀念已經不能適應如今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設置一些適合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后進行課堂發(fā)言。小學生年齡較小,其童真能夠促進想象力的發(fā)展和延伸,還有著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力,因此,學生在發(fā)言過程中,教師不應將自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應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教師在講授完《趙州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還知道什么其他中外著名的橋嗎?并簡要介紹一下,在下次課堂上為同學們介紹?!敝袊臉蛄簩W生可能會想到盧溝橋,并對其進行簡要介紹,如下:位于北京市西南的豐臺區(qū)永定河上,是北京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石造連拱橋。外國的橋梁學生可能會想到金門大橋,并對其進行簡要介紹,如下: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金門海峽上,是世界著名橋梁之一,更是近代橋梁工程的一大奇跡。
2.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具有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應對其進行因材施教,尊重其個體差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所處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從而使其性格存在差異,還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而做到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盡量避開劣勢。如,有的學生性格開朗并喜歡朗誦,教師可將其任命為小組長或是課代表,帶領其他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誦練習。有的學生對古詩詞等較感興趣,教師可在課堂任務完成后補充一些古詩詞,并對其進行一定講解。還有的學生對科幻故事和小說較感興趣,教師可在課堂結束后向學生介紹一些科幻小故事或書本,讓學生在課下自己進行查閱??偟膩碚f,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融入人文情懷的個體差異予以充分尊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予以學生足夠的尊重和自主性外,還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深遠持久的人文情懷。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幼,其對于事物正誤的判斷和標準還不夠明確,尤其是小學語文中的語句學習,如,病句修改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對學生理解和感受語言方面的能力做強硬要求,原因在于語文這一學科中有的內容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若強硬要求用語言文字對其進行表達,往往不能真正表達學生的內心感受,使表達和感受之間存在較大出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心感悟和通過文章所獲得的心理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長期全面發(fā)展。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學生通過文章中的環(huán)境渲染“天灰蒙蒙的”等語句便能深刻領悟文章的感情基調和作者通過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不必對思想感情這一板塊花費太多課堂時間。教師可對周總理的生平進行一定的介紹,讓學生明白總理是如何為新中國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的,尤其是總理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培養(yǎng)學生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民族精神,促進學生發(fā)展。
從上述的分析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重視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為提高教學的人文性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意識,應對學生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還應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長期發(fā)展。
[1]平秀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3(9).
[2]張筱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人文性[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2(12).
[2]顧明剛.讓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充滿人文性[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