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樸
(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
例談美術課題的導入
梁永樸
(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
美術教師成功地把談話、實錄、懸念、演示等課題導入方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促使學生去創(chuàng)造美,切實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美術課題;導入;審美
美術教學更是審美的教育。一節(jié)契合新課標的美術課,除了按照新課標要求,認真鉆研教材、備課以外,美術教師還要開動腦筋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而成功的課題導入能夠迅速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當然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為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做好鋪墊。我在美術課堂上常用如下幾種導入方法與同仁分享。
談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課堂交流方式。在課堂上美術教師和學生溝通的話語是簡潔精練的、有技巧的,如何在較少的言語中蘊含豐富的內容,進而準確把控課堂節(jié)奏,這就要求老師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從教師的談話交流中得到引導和啟發(fā),順利地生成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如在教學《美術鑒賞及其意義》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言:“當我們置身天安門廣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在內心升起一種崇高、莊嚴和神圣的情感?這種情感來自何處?我們可否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視覺經(jīng)驗和相關知識對天安門廣場進行分析、判斷、體驗、聯(lián)想和評價?”簡潔的言語既導出美術鑒賞的基本特征,又表明我們學習美術鑒賞的具體目的,又用反問語氣的表達方式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嘗試的欲望。
教師經(jīng)常用多媒體來增強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什么時候用,如何用這是一個不小的課題。我也許經(jīng)常把自己的旅游圖片和中外建筑圖片找來,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看,使學生激動好奇于具體情境中,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拉近了美術課堂教學與課余生活的距離,又為學生觀察社會提供了真實而豐富的素材。我在講授《漫步中外建筑藝術》時,課前我把本課的圖片找來,再用剪輯軟件編輯成課件,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學生觀看后,老師就可以嘗試著提問:你們對這些圖片了解嗎?是哪里的圖片?可否見過?待學生一一回答后,老師就可以導入新課:“好!同學們的見識很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漫步中外建筑藝術》。”這樣的導入方法,既吸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學生的分析、判斷、體驗、聯(lián)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強,設置懸念導入無疑是最好的方式,最能激發(fā)他們的審美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競猜、提問、設疑等方式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懸念,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們預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上,能激活教學過程的活力,有利于新的問題的生成和探究。如在《走進意象藝術》課堂教學的導入上,老師可以列舉一些中外的抽象繪畫作品,讓學生競猜畫的什么?畫家想表達什么?學生就會憑自己的見識和想象踴躍競猜。學生表現(xiàn)得活躍且增強了美術課堂的氣氛,拉近美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距離,他們共同投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在《線造型》一課中,教師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畫講桌上的這盆美麗的菊花?!睂W生只是機械地反應了一下。教師繼續(xù)說:“但是,今天畫花有個特殊的要求——不能用筆畫。”“什么?不用筆,那怎么畫?”學生在短暫的驚訝后很快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都開動腦筋,有的想出了用紙卷,有的想出了用硬紙片,有的想出了樹枝、棉簽甚至是手指等方法。這樣的導入就使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學習就會有輕松愉快之感、興趣盎然之味及投入徹底的喜悅。
演示是美術課堂教學表達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機械的模仿,要讓學生學習到演示的精髓,能夠積極地、自覺地領會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達成。例如,在《有趣的拓印》一課中,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手拿三枚一元硬幣、三張拷貝紙、三支削好的鉛筆;然后將薄紙蒙在硬幣上,用鉛筆在硬幣的表面不停地摩擦;再讓學生仔細觀察紙上出現(xiàn)的圖案。老師在邊講邊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使課堂教學顯得直觀而有趣。學生在直觀體會后就會產(chǎn)生嘗試的想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碑斎唬惶妹佬g課的導入,有時并不是單純使用一種方法,而是要結合美術課堂教的需求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只有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才能科學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不斷地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lián)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1]毛可敏.師生口才的訓練術[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龍漢宸.論語[M].北京:燕京出版社,199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