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熙燕(四川省犍為縣敖家初級中學)
初中物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探究
萬熙燕
(四川省犍為縣敖家初級中學)
物理這門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物理,學生們不但可以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還能夠提高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要重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緊密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容易地理解所學知識,從而為高中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在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初中物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究。
初中物理;理論;實踐;結合教學
我們都知道,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最早對物理的研究就是由實驗構成的,在眾多的物理理論之中,大部分都可以由實驗來證明,物理理論都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識,并靈活運用在生活當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初中物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探究。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物理教師總是直接將物理知識理論告訴學生,學生不能清楚地掌握物理理論的來源,因此總是處于混沌狀態(tài),并不是真的理解,所以初中物理理論教學并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初中物理教師們要想傳授給學生們物理理論知識,首先要引導他們發(fā)現物理理論知識的緣由,因此,物理教師首先應當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們的探究性的物理思維,引導他們發(fā)現某一個物理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們應當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把話題引向物理問題這一塊區(qū)域,讓學生們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從而激發(fā)研究興趣。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課時,教科書中的理論告訴我們:“聲音的發(fā)生是由于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彼?,在給學生講解理論的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初中物理教師們應當注意物理知識通常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于一些復雜知識的講解應當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了解物理理論,當學生能深入了解相關知識時,再讓他們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對于知識點的記憶也能夠更加深刻,不會輕易忘記。
在成功激發(fā)了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我們就可以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帶領學生們深入地探索物理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采取合適的方法來進行物理理論的介紹,例如實驗探究法和理論推導法等,這幾個方法是比較具有權威性的,能夠讓學生們明確地了解物理理論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的,從而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理論中,初中物理老師可以協(xié)助學生進行實驗,從而引導學生們探索物理規(guī)律。例如:1.讓學生感知說話與不說話時喉嚨部位的情況。2.觀察比較按緊的直尺不發(fā)聲與撥動發(fā)聲時的情況。3.觀察比較拉緊的橡皮筋發(fā)聲與不發(fā)聲時的情況。對比實驗的結果,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結論。
在初中教育階段,物理課堂的教學并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們學習簡單的物理定律和物理知識,更是要讓學生們能夠深入地理解物理理論,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不應當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僅停留在表面上,而不進行深入了解,造成做題時的失誤。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級學習《浮力》這課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理論教學告訴學生:“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痹谥袊鴤鹘y(tǒng)式教學之中,教師們一直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們一直在講臺下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結果并不理想,教學效率并不高,學生忙于把老師所講的知識點記錄下來,但是卻疏于理解,往往是四十五分鐘過后,學生們只是把物理理論記住了,這個規(guī)律怎么來的卻沒有記住和理解,使得不能很好的運用知識來解題。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給學生證明:“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在液體密度不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教師們應當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詳細地對物理理論的得來過程和推理過程進行分析,讓學生們能夠加深記憶,并且能夠理解物理知識背后的故事,從而能夠熟練地運用物理知識。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的教學方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對物理理論的教學與實驗的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充分重視兩者的合力作用,不斷地探索物理的教學方式,并且把這種教學方式與物理課堂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物理教學是一項十分具有藝術性的工作,廣大教師朋友們一定要勇于創(chuàng)新,為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們的美好明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姚麗麗.初中物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互動探索[J].考試周刊,2015(66):139.
·編輯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