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芳
(江蘇省常熟市楊園中心小學)
愛,一路相隨
——低年級學生任性行為的矯正研究
薛敏芳
(江蘇省常熟市楊園中心小學)
任性是許多孩子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會出現的性格問題的表現。當孩子任性時,家長、老師以及社會應當多多給予孩子關愛,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點亮一盞明燈,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孩子健康向上,在點點滴滴的呵護中,讓孩子改變任性的習慣,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關愛的,只有讓愛一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才能讓任性的孩子變成一個個可愛的天使。
在本人的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低年級學生任性的情況,例如,我們班有個同學小名叫櫻×,她是家里的獨生女,櫻×的爺爺奶奶都把她當小公主一般看待,櫻×經常愛發(fā)脾氣,在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哭就是一上午。櫻×同學愛哭泣、愛發(fā)脾氣就是典型的低年級學生任性的表現。孩子的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從嬰兒到幼兒,孩子的大腦有一個較強的運動過程,其會利用自己思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去看待世界,看待事物。
任性雖然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但低年級學生的任性也是有原因的,通過多年的教育經驗,總結孩子任性原因如下:
(一)寵溺驕縱的結果
現代家庭的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因此許多父母對于孩子都是呵護備至,說嬌生慣養(yǎng)也不為過,這就導致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要求誠惶誠恐。家長的這種關愛孩子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無節(jié)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過分地寵溺和驕縱,容易導致孩子得寸進尺,養(yǎng)成其任性的問題。
(二)父母缺乏耐心
在孩子不聽話,出現任性的行為時,一開始父母還會耐心教導,循循善誘,但孩子繼續(xù)為所欲為,展現出執(zhí)拗的一面時,許多孩子父母就會覺得不耐煩,會出現“孩子小,不懂事,長大了自己就會好的”等錯誤想法,更有甚者,有的家長甚至因為孩子的任性行為影響了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是一種對孩子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明確了低年級學生任性的原因,就應對癥下藥,研究低年級學生任性的解決方法:
(一)家庭方面
1.嚴肅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如果不及時進行矯治,很容易養(yǎng)成孩子為我獨尊、為所欲為的缺點,這會對其性格的養(yǎng)成以及未來的社會化成長造成影響,因此,家長應當充分重視起來,要嚴肅地對待孩子的任性問題,不能出現“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的逃避心理,要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基本道理。
2.切忌寵溺驕縱: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不能過分地寵溺驕縱,古語有云:“嚴父出孝子?!奔议L的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這種愛不應當體現在寵溺驕縱上,這只會為孩子任性心理和行為提供發(fā)展的溫床,在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中,家長應當適時地嚴厲起來,對于孩子過分的要求要懂得拒絕,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孩子正確的認知,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孩子任性問題。例如,在孩子任性地要買某種玩具的時候,家長應當態(tài)度嚴厲一點,語氣堅決一些,讓孩子在心理形成一種并不是自己所有的要求父母都會滿足的意識。
3.冷靜處理:對于孩子任性,哭鬧時,家長可以采取冷靜處理的辦法,可以不作出反應,等孩子情緒冷靜之后再做處理,不能一看到孩子哭就慌了手腳。例如,在孩子任性哭鬧的時候,父母可以假裝什么也沒發(fā)生,互相聊聊天,看看報紙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哭鬧并不能解決問題或達成自己的目的。
(二)學校方面
1.多多關愛:在課堂上,孩子很容易因為自己的任性出現一些錯誤,如果此時教師一味地進行批評,只會讓孩子害怕,而解決不了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多多鼓勵孩子,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對于一些任性的孩子,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都會感動孩子,這樣點點滴滴的關愛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任性問題。
2.多做交流:孩子任性不是沒有根源的,教師應當多多與學生交流,與孩子形成心理上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才能夠針對孩子的任性對癥下藥,例如,本人對于一些課堂上不參與活動的孩子會積極與他們談心,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是因為孩子內向,還是因為活動不好玩,只有找出孩子任性的原因才能解決其任性問題。
3.多多教育: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不夠成熟,教師能夠幫助孩子對事物形成正確的認知,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孩子在事物認知上的教育,例如,教師教育孩子勤儉節(jié)約、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這樣會大大改善孩子的任性行為。
(三)社會方面
社會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發(fā)育的重要環(huán)境,還能從社會環(huán)境中獲取一些錯誤的信息,從而變得任性起來,因此,我們應當優(yōu)化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環(huán)境,例如家長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給孩子看,也可以教導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古詩,這樣孩子就能對一些傳統的美德形成初步的認識,對解決孩子任性問題有著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孩子的任性行為是應當及時管制的,應當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入手,形成合力,積極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孩子在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需要關愛,只有讓家庭的關愛、學校的關愛和社會的關愛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性格。
[1]徐艷.趣化學習行為獲取數學思想樂趣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5(29).
[2]張銳.小學生學習行為觀察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