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萍
?
學校教育評估中的問題和對策分析
□張傳萍
【摘要】學校教育評估是對學校教育的社會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在我國學校教育評估中,由于評估主體是代表國家和上級機關對學校進行評估,他們的權利很少受到限制,因此學校教育評估的主體出現(xiàn)的道德問題比較嚴重。評估是促進學校發(fā)展的一種有效手段,而本身并不是目的。
【關鍵詞】教育評估;問題;分析;對策
學校教育評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道德問題,從而影響了學校教育評估的價值體現(xiàn)。學校教育評估中的道德問題,是指在學校教育評估過程中,評估主體和評估客體出于個人私利和個人感情,而采取不正當手段,致使學校教育評估工作出現(xiàn)偏差的現(xiàn)象。分析這些道德問題和尋找其中產(chǎn)生的原因,對增加學校教育評估工作的實效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教育評估是對學校教育的社會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這里,從事教育活動的人或團體就是教育評估的客體,而從事教育評估活動即進行價值判斷的人或團體就是學校教育評估的主體。除自我評估以外,一般來說,教育評估的主體和客體總是分離的,即他們是不同的人或團體。學校教育評估中的道德問題就是由評估主體對評估客體所從事的教育活動及其效果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道德問題。
1.學校教育評估主體產(chǎn)生的道德問題
在我國學校教育評估體系中,由于評估主體是代表上級機關和國家對學校進行評估的,權利很少受到限制,因此學校教育評估的主體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部分評估主體對問題的認識程度不高,對評估指導思想、評估體系及方案把握不準,從而誤導評估客體,甚至容易走向歧途,達不到評估應有的效果。如評估主體不是客觀地去對待評估客體,而把重心放在找問題、吹毛求疵上,把評估活動看成是“整與被整”的關系;其次,評估主體受到學校的熱情款待,接受了饋贈的紀念品,甚至把這些與評價結果建立聯(lián)系。甚至有人用自己參與評估的權利,去向被評學校索取私利;再次,評估主體在評估過程中,帶著濃厚的私人感情去參與評估,評估主體無形中就會對評估客體作出高于實際的評價?;蛘咴u估主體中的成員對被評學校有一定的偏見,感情上容易出現(xiàn)偏離,造成刻意貶低被評學校的成績,夸大學校存在問題的現(xiàn)象;最后,在評估結果沒有批準公開時,評估主體就把內部討論的意見及評分,向被評學?;騻€人泄露,對學校匯報的材料、專家組直接獲得與評價有關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以及專家組實地考察所獲得的材料等等信息,評估主體欠缺一定的保密意識。
2.學校教育評估客體產(chǎn)生的道德問題
我國學校教育評估往往把過程評估和績效評估相結合。學校評估的結果如何,對學校經(jīng)費、學校的生源、學校教師的配置、學校教師的待遇等等都有一定的影響。為了給學校爭取更多的利益,評估客體在評估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的學校沒有認清學校教育評估的真正目的,不能正確對待評估,采取應付和蒙混過關的態(tài)度。在評估活動準備階段,學校開展突擊活動,如在學校的清潔活動、教學組織活動等方面大搞表面文章,與平時的管理大相徑庭。一次教育評估活動,學校為此要準備相當長的時間,配置專門人員對各方面進行檢查。整個學校都在為評估活動做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因此,師生牢騷滿腹,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在學校教育自評階段,有的學校向評估專家組匯報假材料,而對學校問題避而不談,或者避重就輕。甚至要求全校師生員工統(tǒng)一口徑虛構本校的優(yōu)勢與特色;在接受學校教育評估階段,有的學校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渠道,不惜代價地打聽評估結果,為評估專家組成員準備禮品,或者出資請專家組成員觀光旅游,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歡心;在接受評估結果反饋的階段,評估客體不是看自己本校的不足和采取應有的措施以求改進,而是對評估主體提出的意見不滿或者置之不理。
學校教育評估中既然存在著問題,那么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析這個問題,對我們提高學校教育評估的實效大有裨益。學校教育評估涉及的因素很多,評估主體、評估客體、評估政策、評估理論的發(fā)展與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等等都對學校教育評估出現(xiàn)的問題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目前的學校教育評估活動及相應的評估制度相對集中單一
其特點是所有評估活動都由管理職能部門組織,評估主體單一。社會在學校教育評估中不僅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且在整個學校教育評估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學校教育評估活動很難受到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雖然社會公眾對學校的質量高低,有著大致相同的看法,但是評估部門沒有對社會力量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發(fā)揮應有的評估作用。評估的結果還是采取計劃經(jīng)濟條件下的作法,評估主體把評估結果向上級匯報,而沒有及時地向學校,特別是向社會公眾公開。整個教育評估活動的透明度欠缺,與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所要求的民主性不相協(xié)調。
2.評估主體與評估客體之間沒有建立監(jiān)督機制
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辦者和投資者共同舉辦高等教育評估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他們可以組織大規(guī)模的評估工作,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評估的主體對評估客體有控制作用,而評估客體對評估主體基本上沒有什么制約作用。我國學校教育評估包括四個主要程序:首先,由評估領導機構制定評估目標、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其次,評估客體根據(jù)評估指標體系進行自我評估;再次,由評估領導機構派出專家工作組,代表上級對學校進行評估;最后,由評估領導機構對評估客體進行評估。從這個程序可以看出,在整個評估活動過程中,評估主體基本上不受評估客體的約束。雙方權利和義務強烈地不對等,形成高等教育評估活動產(chǎn)生問題的隱性因素。
3.不能正確認識學校教育評估的功能
我國學校教育評估的目的有三個:(1)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級各類專門人才;(2)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使學校的教育工作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3)發(fā)揮國家社會對學校的檢查、監(jiān)督作用。學校教育評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參與者卻把評估的主要目的“異化”了。學校將能否通過鑒定視同“生死關”,因為這與學校立足、生存、發(fā)展息息相關,鑒定通不過,則得不到相關方面的更多資助,學校也難以吸引足夠的生源,因此學校非常重視評估。但學校不是通過平時下功夫加強實力通過評估。評估主體中也有人認為評估活動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沒有珍惜自己參與評估的機會。
4.學校教育評估理論自身不健全,也是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之一
指標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學校教育評估主體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給某些走歪路的人創(chuàng)造了空間。有許多指標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如教學態(tài)度評估。學校教育評估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也不健全。在學校教學工作評價專家組工作細則中,對評估主體應該遵循的紀律雖然有規(guī)定,但是對雙方違反紀律后,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卻沒有具體規(guī)定,這就使部分人敢于冒險去爭取不正當?shù)睦妗?/p>
5.評估主體心理品質欠佳,不能正確掌握評價標準
如被評學校有成見,或有不必要的同情心為第一印象(即首因效應)、最后印象(即近因效應)和感情(即月暈效應或光環(huán)效應)所左右,趨中心理(即不能對特別好的和特別差的分別給出很好和很差的結果,而使評價結果趨于中間值),從眾心理(即在評價過程中,與其他評價者相互研究交流,受某些因素的暗示,甚至為迎合某種看法而放棄自己的意見),投射效應,(即認為評價客體一定會有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等。這些心理因素都使專家在評估活動過程中,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有些心理因素是可以避免的,關鍵是看專家組人員素質的高低。
學校教育評估中的這些問題,使評估的實效大打折扣,甚至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為了使評估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實現(xiàn)評估的真正目的,本文針對學校教育評估中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1.評估主體多樣化
在美國,學校教育評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由民間機構對學校進行評估。正因為這是由社會監(jiān)督而不是由官方控制,因而其權威性、客觀性、科學民主性比較強。這種鑒定制度作為學校取得社會認可的必要條件,受到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重視。美國的民眾性評估雖然不完全適合我國教育的實情,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我國學校教育評估主體過于單一,導致評估主體的權利過于膨脹,而相應的義務卻無法受到公眾監(jiān)督。評估的暗箱操作,是評估中的道德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民眾的參與,無疑可以增加學校教育評估工作的透明度,對防止問題的產(chǎn)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2.建立評估客體對評估主體的制約作用
評估活動應對評估客體所從事的教育活動及其效果的社會價值作出判斷,因而是一個具有準法律裁定性質的過程。在這種判斷過程中,只有使評估主體和評估客體在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準則下互相制約、互相監(jiān)督,才能使整個過程按照所預定的目標正常進行。如果有一方不受任何制約,那么在評估工作中,這一方實際上就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為所欲為。這就很容易被評估工作偏離正確的方向,也就不可能達到教育評估的真正目的。在我國學校教育評估中,評估主體對評估客體有很強的制約作用,而評估主體很少受到評估客體的制約。因此建立制約關系,需要強調的是建立評估客體對評估主體的制約。當前客觀上存在著不正之氣的問題,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建立這種制約關系,對于防止不正之風染指學校教育評估工作而妨礙評估工作的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在評估主體對評估客體所從事的教育活動進行評估的同時,評估的客體也應該按照一定的指標體系對評估主體所從事的評估活動進行評估,在評估活動公布結果時,雙方交換意見。如果雙方意見分歧很大,就可以向評估主體的派出機構進行申訴。評估主體的派出機構不能對評估主體有所偏袒,對的確存在問題的主體給予一定程度的處罰。同時,另外派出人員重新對學校進行評估。
3.學校教育評估指標盡量做到科學和量化
學校教育評估是對教育的社會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也就是要進行價值判斷。對任何事物進行價值判斷,就要對該事物進行事實判斷,即對該事物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認識。教育測量在事實判斷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它是學校教育評估的基礎。學校教育中有些指標較好量化,如教室數(shù)量、辦公室數(shù)、學校的面積和教師數(shù)目等等,但有一些指標卻難于量化,如教學態(tài)度、辦學效益和辦學方向等等。有一些指標雖然難于量化,但是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正如桑代克所說,凡是存在的都有數(shù)量,凡有數(shù)量的都可以測量。有的指標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產(chǎn)且定性指標中包含有定量的指標。如教育質量的評估,可以通過對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評價進行綜合評估,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少評估人員的主觀性。
4.注重學校教育評估主體的來源和素質
國外的評估體系中非常重視同行評估,特別是校外專家的評估。我國的職能管理部門也可借鑒,建立專門的評估專家?guī)欤渲械娜藛T要定期進行換屆選舉,不能實行終身制。對一所學校的評估,評估主體就人專家?guī)熘须S機抽取。對違反規(guī)定的人員,就撤除參加這個專家?guī)斓馁Y格。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增加專家組的人數(shù)。按照統(tǒng)計學原量,對同一對象,測量的專家人數(shù)越多,經(jīng)過統(tǒng)計處理隨機誤差消除得就越徹底,道德問題避免的機率就越高,評估的結果就越可靠。但是,增加的人數(shù)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則就會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參加學校教育評估的人員,要準備一定時期集中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對在評估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
5.評估主體和評估客體要增加道德自律,加強個人修養(yǎng)
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雖然起作用,但要受到內因的限制。以上提出的措施,主要還是一些外在因素,而防止評估中的道德問題,關鍵在于評估的參與人提高自身道德素質,這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對策。只有如此,評估主體才能在物質利益面前抵制誘惑、堅持原則和照章辦事。評估客體就會注重學校的平時建設,正視本校的不足,而不是在評估工作中投機取巧。要做到道德自律,參加者就要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規(guī)范,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雙方要正確認識評估的真正目的,評估是促進學校發(fā)展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許茂祖.張桂花.高等教育評估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7,258,208.
[2]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滬港教育評估論文集[C].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3,35.
(編輯:趙悅)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7-0082-03
作者簡介:張傳萍,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