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凌閣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363-02
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給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內容。問題生的教育藝術便是我們每位教師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于教師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待問題生更是如此。
而所謂的問題生并不是原來就有問題,之所以出現(xiàn)"問題"都有原因,轉化問題生必須了解他們,弄清問題的癥結和病因,問題生有"問題"的一面,更有他們長處的一面,有潛在發(fā)展的動力和閃光點。因此,轉化他們的工作應從挖掘其潛在動力和閃光點入手。在教育中,教師要永遠盯住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亮點、特點,永遠從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角度去看問題;要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缺點的克服要在優(yōu)點的發(fā)揚中進行。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去發(fā)展他們的閃光點和潛在動力,關注他們的心理需要,滿足他們與其他同學同樣的心理需求,并以此作為了解教育他們的前提,才會有利于問題生的轉化。
1.問題生需要師愛
愛是教育的真諦,教育需要情感的付出。愛可以消除煩惱、彌補缺陷;人在愛中靈魂將得以洗禮、心靈將得以升華、不良的行為甚至罪惡都會在愛中得以洗滌。作為教師我們要知道"上帝不會創(chuàng)造無用的東西。"我們要愛學生,更要愛問題生,因為他們都是一群有血肉 、有情感、有思維、充滿希望的鮮活生命。教育家葉圣陶說:"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愛他們是教育好他們的前提,讓每一顆純真樸實的心靈從小在充滿愛和關懷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就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那么愛就會在他們手中傳遞,從他們身上延續(xù),就會在他們心靈里開花,結出謙讓、團結、感激、寬容等美德。教育問題生不僅需要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奉獻出無私的愛,傾注大量的心血。教師與兒童相處的時間占據他們活動時間的三分之二,這為教師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時間保證。教師要對他們傾注滿腔的愛心,真心地愛他們,關注他們,以真正平等的態(tài)度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并真正地信任他們。這樣不僅能與他們形成情感上的交融,使他們信任和尊重老師,變"敵意"為友誼,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去掉許多心理上的負擔和障礙。師愛與母愛同樣偉大與溫暖,只是多了一份科學的引導,因而師愛能教育人、轉化人、塑造人。
2.問題生需要溫暖
將教師的愛心和班集體友愛傾注給問題生,更會有利于問題生轉化。在班集體,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老師關心他們,找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因為問題生更渴望集體的溫暖。利用集體的環(huán)境氛圍與情感作用,使問題生感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愛,感到集體有很強的吸引力,才會從心理、行為上溶入集體,并逐漸轉變。問題生在集體的懷抱中感受到的愛越深刻,教育的持久性會越強。因此教師在問題生的教育上,不可孤立進行,要帶領全體同學,創(chuàng)設正確的班級輿論導向。正確的輿論,不僅是鞏固班集體的力量,更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言行舉止、思想認識、情感意志有不可低估的導向性,教師應利用晨會、班會的時間,運用板報、專欄的形式,口頭或者書面地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班級輿論,學生就會在它的引導下,明辨是非、分清榮辱、理解善惡,順理成章地在行為上堅持正確的、學習光榮的、宏揚善良的,從而養(yǎng)成有益于他們成長的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以改正。
3.問題生需要鼓勵
問題生的進步需要精神動力,老師的關心鼓勵會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從而鼓起他們進步的勇氣。問題生在品行、學習、紀律、個性心理鍛煉中,時冷時熱,一次小小的失敗或挫折,就會心灰意冷;有的學生昨天才受教育,今又犯錯誤,這些都是轉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復或倒退,這是問題生意志品質脆弱的表現(xiàn)。我們在轉化問題生過程中要做到多鼓勵、多激勵,要顧及他們的自尊心,有反復抓、抓反復的思想準備。當然,鼓勵的語言是多方面的,不是一味的夸獎這么簡單,如:面對突發(fā)事件,教師要善于運用教育智慧、教育機智機動靈活的處理,從而避其鋒芒,欲揚先抑,欲進先退,變換角度,這也是一種鼓勵的藝術,更有利于轉化師生間的矛盾。在處理問題時講究語言藝術,可以直話曲說、急話緩說、硬話軟說、正話反說、嚴話寬說,都是對問題生的一種尊重。如果教師掌握了教育的科學原理與教育的藝術方法,并善于運用鼓勵的語言,問題生的轉化在我們將不會是太難的問題。
4.問題生更需要寬容
寬容優(yōu)秀生容易,寬容問題生難,這是在教師中普遍存在的心理。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對問題生的寬容比處罰更具震撼力。孩子成為問題生并不是主觀的意識,主要是他們不具備獨立分辨是非的能力所致。有些學生也許根本還感覺不到自己的做法是對是錯,就成了問題生了。這就需要老師在潛移默化中把他們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不能置之不理,同樣也不能急于采取批評的處理方法。我們可以通過集體討論,特別是孩子們之間的討論,效果更好,孩子與孩子的語言是相通的,再加上老師從旁設疑、提問,很容易就會使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判斷出自己的做法是對是錯。老師的重點工作應該是"趁熱打鐵",千萬別用諷刺性語言,孩子也有自尊心,特別是犯錯誤的孩子,他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老師的心照不宣的鼓勵與支持是非常必要的,這樣的寬容,會給學生留出主動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余地,學生才會在一個沒有心理壓力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努力學習。寬容是給即將激化的矛盾留有更充裕的緩解的時間和空間,是喚起問題生自尊心和良知的需要,因而他們更需要這種寬容。
教師應是最富有感情的,同時又應是最有理智的,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育是在發(fā)展健全的人。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要客觀公正的認識評價每一位學生,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讓人人成才。對問題生,多指導、多鼓勵,帶他們轉化;常教育、勤督促,促他們提高;高標準、嚴要求,使他們完善,而決不能歧視他們。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高高在上、說一不二、不可侵犯早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和現(xiàn)代的孩子了。合格的教師要具有崇高的愛心,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孩子們個性、情感發(fā)展的空間,并能正確引導、分析,適當的給予寬容與理解,要做到把即將發(fā)泄的情緒內部消化,這才真正有利于問題生的轉化。
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問題生的轉化也不例外。要正確引導,耐心等待他們進步。我們只有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擁有一顆火熱的愛心,擁有一雙公正誠實的眼睛,永遠用健康的語言去感化他們,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鼓勵他們,關注他們的需要,問題生才會自覺丟掉問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