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莉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183-01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嶄新的氣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實現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組織有效的學生合作學習能改進課堂內學生的心理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就成了我們研究的對象。
1.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把握合作學習的內涵
數學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標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時加強對有關合作學習理論、方法的學習,進一步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及操作方法,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到實處。
2.教師要充分掌握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技能
2.1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tài)的。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
2.2抓住契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背景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教學中不能為了合作學習而進行合作學習,應根據數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那么,在什么情況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最恰當呢?(1)辨析易混概念時,開展合作學習。例如:"質數"和"互質數"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辨析、理解兩者的本質屬性,區(qū)別內涵,在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題目,導向性地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1、2、3、5、7、8、9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你會選取其中的兩個數組成互質數嗎?為什么?質數與互質數有什么區(qū)別?"各小組爭辯激烈,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到各組巡視,聽取同學的討論,啟發(fā)誘導,鼓勵敢于發(fā)言,勇于爭論的學生,引導合作討論,步步深入。通過激烈討論,學生正確理解了"質數"和"互質數"的本質區(qū)別與各自內涵,還掌握了組合互質數的規(guī)律。(2)探究規(guī)律性知識時,開展合作學習。對于學習一些抽象的規(guī)律性的數學知識需要學生通過操作才能發(fā)現,僅憑個人的才智是不夠的,須挖掘集體智慧,才能集思廣益,達成目的。教學"認識物體"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來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每組學生把收集來的乒乓球、小積木、各種紙盒、飲料盒、瓶瓶罐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組內將收集來的物品分類。有的小組按制作的材料分為玻璃的、塑料的、鐵的、硬紙的幾類。有的小組按功能分為吃的、用的、玩的3類。還有的按形狀分:方的、圓的和不圓不方的。在小組活動中人人積極發(fā)表意見,熱烈討論、爭辯,經過教師的及時引導,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狀分類比較合適。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樣呢?還能再分類嗎?""那些圓的是不是也有區(qū)別,還能怎樣分類?"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很快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的基本特征。整個教學活動有小組的相互啟發(fā)、爭論,又有全班的人人參與,在集思廣益中,實現了真正的理解和把握。(3)在學習重點、難點上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也就是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攻克"教與學"的重、難點。例如:學習"分數的意義"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分數單位"1"的含義。在教學時,先讓小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種材料,動手分分,用分數表示,看哪組得到的分數多;再讓各小組匯報交流、力求創(chuàng)新,說說這些分數是怎樣得到的。這里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過程,讓學生突破"一個整體",感受到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1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其中這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最后,教師引導各小組自己舉例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這樣讓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與,共同探究,構建新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全過程。
3.加強合作學習的課堂管理
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重點是如何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但是,要使合作學習能始終卓有成效,僅僅依靠教師事先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規(guī)則外,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4.訓練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掌握必要的技能
4.1端正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學生在合作學習應具備這些態(tài)度:學習積極主動,勤于思考,不依賴教師和同學;樂于助人,優(yōu)勢互補,強弱相助虛心學習,專心傾聽別人發(fā)表意見;敢于發(fā)言和質疑;服從領導,討論時要輪流發(fā)言,說話聲音要輕,不大聲喧嘩。
4.2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如何關鍵看學生是否掌握合作的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合作的技能視為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培養(yǎng)好學生的傾聽(激發(fā)、引導、鼓勵、訓練傾聽)和交流能力(敢于表達、學會提問、規(guī)范語言)。
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進行獨立學習時不能達到理想目標時所采取的其中一種形式。一般是教學活動中的重點、難點、疑點,需要辯析的問題,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參與、感知、經歷問題的討論過程,使學生的知識、情感與態(tài)度得以體現。我們每一位教師應具備"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加深對合作學習實質的認識,使之在實踐中落實,才能使學生多擁有一此些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