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紅英(吉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淺談教師的心理健康與職業(yè)幸福感
習紅英
(吉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種穩(wěn)定而持久的心理感受。健康的心理靠人對事物的合理情緒和認知去構建。教師的心理健康和職業(yè)幸福感密切相關、緊密相連。心理健康是教師獲取持久而穩(wěn)定職業(yè)幸福感的源泉。
職業(yè)幸福感;元素;夢想;目標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有迷茫和倦怠的時候。工作與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知識的迅猛更新、學生思想與學業(yè)的千變萬化、教學考試的目標任務、家庭和人際關系的糾結與煩惱等都形成了制約和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重要元素。
如果教師對以上元素認識和處理不當,就會形成壓力和包袱,久而久之就會對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構成威脅,進而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
教師每天都在重復著教書育人的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備課、上課、考試、批改、談話。這樣的工作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如果對此認識和處理不當,很容易使教師產生興致漸無、煩躁不安的職業(yè)倦怠。
教師面對個性各異、天分與家庭迥異的學生,會經常顯得力不從心,芒然無措。如果認識和處理不當,天長日久,就可能會導致急躁和焦慮情緒的出現(xiàn)。
教師面對林林總總的考試和升學指標的壓力,面對同業(yè)教師的職務、職稱、績效考核指標等的競爭,如果認識和處理不當,難免會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積累,久而久之就可能使壓力疊加,進而轉化成苦悶和抑郁,嚴重危害教師的身心健康。
沒有夢想和目標的人是沒有幸??裳缘?。作為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更應有個人的發(fā)展方向。問問自己到底有什么優(yōu)勢,將來如何發(fā)展,怎么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一旦確定下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就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付諸行動。在努力和拼搏的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各種阻力甚至是失敗。但一定要告訴自己堅持住、別放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首先來自于積極進取、不甘于平庸的心態(tài)和因此取得的成就感。
當然,工作和生活是復雜的,有時不隨自己的意愿和努力變化。所以,教師還要有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
心理學中的合理情緒療法證明:人的情緒好壞,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人對事件的理解和認識。同樣的一件事情發(fā)生后,不同的人會對這個事件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和理解不同,獲得的情緒體驗也就不同。
一個人的心靈若是清凈無染,即使身處困厄的境界,也不會有眾多的煩擾;一個人的心靈若是不安、煩亂,即使身在山林,天天靜修,心也如同在鬧市,不得安寧。生活越接近平淡,內心就越接近絢爛。太過張揚的東西,一定是虛張聲勢;而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所謂幸福,就是身體的平安和靈魂的寧靜。
同樣爬一座山,爬到一大半時,樂觀的人會說:太好了,都爬一大半了,再堅持一下,就到頂峰了。他收獲了成功和愉悅的心理體驗。而悲觀的人會說,太糟糕了,爬了這么久還沒到山頂,累死我了,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他暗示給自己失敗和沮喪的心理體驗。而對爬山的兩種迥異的理解和認識,收獲的卻是截然相反的幸福和挫敗的感受。
因此,心理學研究表明:幸福是根植于人內心的一種感受,而非人所處的某種狀態(tài)。一個衣衫襤褸、窮困潦倒的人,在別人眼里可能是無盡的痛苦和悲哀,但他自己可能去尋樂、找樂、輕松自在、自得其樂,自己感覺可能是幸福的。而一個綾羅綢緞、腰纏萬貫的人,在他人眼里可能會無限風光和無比幸福,但他自己可能是欲壑難填、空虛寂寞、自尋煩惱。究其根源,這正是由對幸福的感受不同造成的。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亦是如此。不是教師職業(yè)本身天然地帶給了教師幸福,而是教師對自身職業(yè)的持久、全面、合理的認識帶給了教師幸福,進而使教師愛上了這個職業(yè)。
教師面對自己每天周而復始的備課、講課、批改等,首先應努力調整心態(tài),把每天都看作新的一天,堅持做好重復工作的同時,每天都去努力挖掘和創(chuàng)新業(yè)務亮點和工作內容,讓每天都成為自己嶄新而不平凡的一天,從而有效減少自身的職業(yè)倦怠。
教師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反反復復的考試、升學、同業(yè)競爭等壓力時,要主動而為,積極適應。所謂適者生存、適者為悅。面對教師無力改變的事物時,教師的合理認知應是:存在即合理。教師的合理做法應是:努力去適應和順勢而為。當教師把有些適應反復做成習慣后,就會搬走壓在身上的石頭,收獲一身輕的愉悅。
教師每天面對在家庭、智力、性格、相貌、習慣、努力等方面有著差異性的學生時,應努力避免用自己的主觀好惡去理解和評判學生。教師應善待每一個有差異性的學生個體,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濃妝淡抹總相宜”“千姿百態(tài)各千秋”。教師要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用一雙誨人不倦的手去指導幫助每個學生畫好自己的人生路。
心底無私天地寬。教師唯有疏通了自己的心結,合理地認識和理解了教師職業(yè)的內涵和真諦,才能解開自身的煩憂,才會有效增強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
賀曉龍.當前社會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