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學?!↓徑ㄆ?/p>
以愛心為舟,以責任為槳
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學校龔建平
本文從“和風細雨,無聲處勝有聲”和“恰當使用懲罰教育”兩方面闡述愛與責任能使班主任更好地正面教育學生。最后呼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同舟共濟,以愛為舟,以責任為槳,乘風破浪共同譜寫教育的新篇章!
和風細雨無聲處勝有聲懲罰教育
在新一輪學習“踐行新《規(guī)范》,做人民滿意教師”主題活動的指引下,本人也就自己十幾年來教育教學點滴,談談自己一些膚淺的做法和想法。
有這樣一則寓言頗為耐人尋味: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讓游客自動脫下斗篷。冷風呼嘯而來,使勁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緊斗篷不松。太陽出來了,暖洋洋地用愛心關照著游客,不一會兒,游客“感動”得自動脫下斗篷到樹蔭下乘涼。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愛心來感化比教育懲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質是要有一顆愛心。
本班有個叫郭某的女孩,由于與一個男生走得很近,上課總是說話傳紙條,影響了他人,也耽誤了自己。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她談話,絞盡腦汁想對策,但她卻始終不見好轉,我一氣之下,把她調到教室的一個角落里。一次,我在與一名班干部的談話中,無意間談到郭某,就囑咐了幾句,讓她督促一下郭某,沒想到,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卻化解了一段心結,解決了一個頑疾。一天,講臺上多了一張紙條,是郭某寫的:老師,我認為您再也不會理我這個壞學生了,我好自卑,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我也恨我自己,沒想到,您居然沒有扔下我,老師,我錯了,請相信我!短短的幾句話,是一個問題學生的真情流露,卻震撼了我的心:對問題學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需要有更多的愛心,哪怕再多一次的努力,就有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改變學生的一生。
有了熱愛學生的思想,班主任就會自覺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密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更好地完成艱巨復雜的教育任務。當然,這決不是姑息縱容和溺愛,而應是理智的愛,是對學生負責的愛,是基于對祖國、民族的未來的高度責任感而產(chǎn)生的,是感情和理智的高度集中和統(tǒng)一。
時下,賞識教育、無批評式教育的提法越來越熱,而懲罰教育則逐漸被弱化,似乎一批評就傷害了學生,一懲罰就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但我卻認為教育中不能沒有懲罰,正如教育專家孫云曉說的那樣: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的教育。
當一些學生光靠說服教育難以奏效甚至無效時,我就在本班內制定了一些較行之有效的違紀懲戒“立法”,以化解我們教師的管理危機。例如,要求學生五分鐘自助讀報。下午上課前用幾分鐘讀報,內容學生自己找,也可由老師指定,使之成為班級的一個習慣。如果有同學沒有按時讀報,要處以約定的懲罰,這時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讓學生懂得誠信對于一個人立身的重要,把誠信作為人性中最閃光的東西牢牢地定格在他們的做人品質中。此時可要求學生寫周記來反思自己的行為習慣,也可來個五分鐘“習慣和誠信”的即興演講。我認為通過師生約定的這種“受罰”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也使他們在這種習慣中養(yǎng)成了誠信。當然以上這些懲戒細則,要由全體學生自己討論通過,交家長委員會審核,借助集體力量來約束學生。
但是在對學生施行懲罰時,應允許或規(guī)定被懲罰的學生做一些有利于集體的事,以此“將功補過”。用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話說:“做好事,起到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學生犯錯誤的精力,將其導向真善美的疏導作用,起到了使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更強大的自我作用。”所以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我認為可以恰當?shù)厥褂脩土P教育,而不能一概地將其變?yōu)樽兿囿w罰,低估了其正面的教育意義。
總之,無論是和風細雨的教育,還是恰當懲罰教育,其目的和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更好地正面教育學生。就讓愛與責任成為我們一個無聲的諾言吧,愿我們各位同行們同舟共濟,以愛為舟,以責任為槳,乘風破浪共同譜寫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