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黑龍江省大慶市景園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453)
小學語文一年級新版教材趣味化實現(xiàn)的探索
孫艷華
(黑龍江省大慶市景園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453)
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結合案例的描寫和分析,對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新版教材進行了探究。通過研讀了大量關于本文選題的文獻資料,目的在于通過對一年級新版教材的趣味化進行分析,使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開闊思維。對教材中不同板塊、教學類別進行了統(tǒng)計,并進一步對于趣味化版塊功能類型、排版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
小學語文 一年級 新版教材 趣味化
教師語文教學的責任在于引導小學生比較順利地完成從關注言語內容到關注言語形式的過渡。分析文本時,教師要注重對文本中的典范語言加以揣摩、賞析,充分感受語言的魅力所在,從而在課堂上引領學生通過字斟句酌的品位、積淀,提升語感,形成語文素養(yǎng)。審視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不少老師過分強調內容理解,過分注重人文灌輸,而忽視引領學生涵泳語言、內化語言、建構語言。其根源在于教師在分析教材時未能沉浸于作品語言之中細細品味,反復體悟,以至于得“意”卻忘“言”[1]。
小學語文教材是借以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目標,承載、呈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統(tǒng).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化.也是重要的小學語文課程資源。與語文教材內涵的理解相同,小學語文教材的內涵也有專指、特指和泛指之分。專指的小學語文教材就是小學語文教科書,是基于我國教育方針和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經(jīng)過選擇而編排好的、適于教學的、簡化了的、系統(tǒng)反映語文學科內容的小學語文教學用書[2]。
特指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指與學校小學語文教學直接相關的一切資料的總和,包括小學語文教科書、教學掛圖、音像材料、教學軟件、練習冊以及供小學語文教師參考的教學指導書、教學參考書等。泛指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指涵蓋一切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影響的書面的和非書面的、學校的和社會的言語材料,是一種“大語文教育”觀念下的概念泛指[2]。
總體看來,目前出版發(fā)行的小學語文2016新版教科書都較好地體現(xiàn)了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在內容選擇和組織上有很大突破。較以往的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表現(xiàn)出鮮明的特色。
1.目標集中,突出整合
在教材編排上,避免了煩瑣,加強了整合。主題組元編排,每個單元都體現(xiàn)了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學習領域的整合,體現(xiàn)了學習內容、學習要求的整體推進以及語文能力的螺旋上升。精選最基礎的知識作為教材主體內容,突出重點,注重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2.選文典范,貼近時代
選文上的變化是此次課改編寫的實驗教科書的突出特色。刪掉了許多不合時宜的課文,精選了大量以往教科書中從未謀面、能凸顯時代精神和現(xiàn)代意識的精品文章。有的教科書甚至更新了60%的選文。這些選文反映了當代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涉及的題材相當豐富,可讀性強。選入的課文內容包括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人類自身等方面,通過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角度反映兒童生活,語言活潑,生動有趣,注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并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質兼美,體現(xiàn)了教材內容的多樣化。
3.留足空間,延伸開放
新版本語文實驗教材在合理安排語文課程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盡可能體現(xiàn)層次性、選擇性,以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要。一種教材可有不同的版本,不同層次;一種版本可以既有必教必學內容,又有選教選學內容,給不同地方、學校和教師、學生留有多樣選擇、另辟蹊徑、展示個性的空間。而簡化教學頭緒,減去煩瑣分析和機械練習,也有效地節(jié)約了課本教學的時間,使師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課程資源開發(fā)權利的下放更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
4.改變功能,親和力強
新教材在編寫中都試圖改變教材的服務功能,由服務于教師教的“教本”轉向既方便教師教又易于學生學的“學本”。無論是單元前的導語、課后的練習,還是安排的學習活動,都盡量以自讀自悟的形式或是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學習與練習的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另外,教材在編寫中注意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設計精美的插圖,不但能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有助于學生的閱讀與理解,使圖與文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圖文并茂。
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以前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
先學常用漢字再學拼音,教學順序發(fā)生變化。漢字是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但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接觸、使用都很少,教學順序換一換,其實是更關注孩子們的需求了。
新增“快樂閱讀吧”欄目,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語文學習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表達,通過讀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閱讀能力。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4]。
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按笕恕卑芏嘁馑?,可以是老師、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叔叔阿姨,或者是鄰居家的小哥哥、小姐姐等。
新增一個“書寫提示”的欄目。寫字是有規(guī)律的,筆順都有自己的規(guī)則?,F(xiàn)在信息技術發(fā)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會打字就可以,寫字也不能弱化。
選編教材,需要精密組織并采用多種形式去呈現(xiàn)語文學科知識和技能,不是隨便找?guī)妆緯鴣磉M行采集,或是隨便拿起筆來進行編寫的。對小學語文教材的選編,葉圣陶先生曾提出三點原則性建議:課文必須文質兼?zhèn)?,選內容和表達都好的文章;兼顧到教材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教學性;選用的文選體裁應該是多樣的,尤其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運用。他認為:“編教材跟個人寫作不同。個人寫作只要‘持之以恒,言之成理’,不違背基本原則,都可以寫出‘爭鳴’,編教材可不能這樣。課本是各科教學的重要憑借,重要工具,教和學雙方都如此。教師教的時候,要把課本上用文字表達的思想和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學生不僅能懂得講,而且通過課本受到教育,能終身受用?!闭n標提出“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教材選文要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內涵”,“設計的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要體現(xiàn)語文特點”等,這是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中文化內涵的最基本點。同時還提出教材要“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要吸收本民族以外的世界文化。這是教材編寫中文化內涵的另一內容。
總之,我國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制理念可以概括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重點訓練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注重發(fā)展小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強調小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
[1]俞明雅.小學語文教材選文標準的堅守與嬗變——基于百年語文課程文件的分析[J].教育參考,2016,01:78-83.
[2]唐泉,何婷婷.培智學校一年級生活語文教材的比較與分析——以浙教版和上海版為例[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08: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