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陰超(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第一中學)
?
談高中物理解題技巧
譚陰超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第一中學)
摘要:探索高中物理解題的有效方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分別從注重審查題目,思考解題方式,加強解題訓練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技巧;解題模式
物理學科涉及的內容多而復雜,很多高中學生反映物理學習比較困難,主要體現在沒有掌握解題技巧,從而做題效果不好。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物理解題也是一樣,因此我們要分析物理解題過程中的規(guī)律,明確其中的關鍵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解題指導,并為學生提供解題可參考的經驗,在日常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解題訓練,從而讓學生明確解題的思維,通過掌握相應的解題規(guī)律以及基本的物理學習的基礎,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提升學習效率,達到準確解題。
學會解題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會解題說明學生能夠理解和消化知識,并具有一定的運用能力。但從物理教學的實際來看,一部分學生不會解題,表現在審不好題,學生知道學習的原理和公式,但是在具體的解題中卻無從下手,這樣就會做錯題。因此,我們認為學生的審題的是關鍵,提升審題能力,就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如力學的題目,主要研究兩個或者多個相互關聯的物體。這就要求我們在力學審題的過程中,要做好三方面:首先要確立研究對象,很多物理習題要結題之前,要先對受力和物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從題目的實際環(huán)境和要解決問題分析,然后確立要研究的對象,特別是研究兩個和兩個以上的相關聯物體時,研究對象是多個問題,如疊加體、連接體等,這樣就確定了研究對象;其次抽象研究模型,研究對象確定后,應根據題目所給定的研究對象,進行抽象思維,這樣在一定條件下,物理圖景就會建立并完善,而相應的物理圖景就能促進敘述思維的發(fā)展,最后達到情景結合讓讓學生的思維激活;最后就是要了解對象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運動具有平衡與非平衡兩種狀態(tài),在什么情況下受的合力影響的,物體受力和運動狀態(tài)是相互關聯的。因此在審題的中我們必須了解對象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這樣解題思維會更清晰,從而促進學生有效解題。
通過審題后物理概念模型大致形成,后面就要思考解題的方法。高中物理力學方面的內容,我們要掌握三個觀點,既力學觀點、動量觀點、能量觀點。具體來講就是將牛頓定律與運動學結合起來解題,動量定理與動量守恒定理結合起來解題;還有就是能量守恒定理與動能定理結合起來解題。力學觀念一般用于在恒力作用下的物體運動的解題,如直線和曲線的勻變速運動,還有變速運動中的一個點的分析;而能量的觀點則用于變速運動和對運動過程中的物體,還有當個物體的分析;而物體系統(tǒng)可以運用能量守恒定理解決,在解題的過程中也可把兩種結合起來。圖表分析之后可以把解題轉化為圖表,圖表的分析只要是針對原理分析圖和物理過程的示意圖。如受力分析示意圖,等效電路示意圖和運動示意圖。我們畫出圖表,這樣就能了解解題的過程,從而更好地分析題目,找到解題方法。對于圖示的分析,我們通常使用的是受力分析,按著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然后再按其他的方式進行,然后逐步轉化。
如在解題的過程中對于勻速運動的物體,我們要用箭頭標出加速度的方向和相應的狀態(tài)。這樣我們就能明確使用平衡方程和牛頓第二定律方程。運動示意圖的轉化,我們可以畫出流程圖,也可以畫V-T圖像,并分段畫出。物體的位移便能從圖像中求出,平板車和小木塊的位移關系也能從板塊模型中得知。對于電路圖的轉化,電源的E、r參數也應標注在電源的位置上,這樣電源的內阻數值可以準確計算,從而提升準確率。
1.創(chuàng)設多變解題模式
對于學生的理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做適當的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同過練習讓學發(fā)散思維,積累經驗。教師和學生都要堅持做定量的練習。但是練習的形式也要多樣化。練習的形式可以是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是輔助學習。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作為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各種途徑,讓學生融入這種解題氛圍,讓學生充分討論和交流,共同努力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一定的情境,物理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情境。物理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物理活動情境,讓他們體驗和探索,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從而感受學習物理的作用,增強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新物理解題策略
物理解題策略的研究是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掌握一定解題策略,就能提升解題的實效,讓學習效果更佳。高中學生有了相應的能力和智慧,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和挖掘,讓他們形成解題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解題習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解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物理教師要從高中生能力和物理學科的特點出發(fā),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經驗,在學習過程中探索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物理解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梁云.談高中物理力學三大解題技巧[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2.
·編輯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