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輝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盧龍鎮(zhèn)中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0)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怎么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李江輝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盧龍鎮(zhèn)中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0)
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初中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對初中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考查,也是教學考查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在當時考試試卷結構中,閱讀分數(shù)比重也占有重要地位,“得閱讀者,得天下”成為教師與學生的一個共識。在初中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訓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初中生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課堂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必須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應該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充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自主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zhì)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習民主。
閱讀主體是學生,閱讀對象是文章,而閱讀主要目標是正確理解、準確把握,其實,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是層次分明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學生理解一篇文章,是從感知到體會,從分析到體驗,從理解到把握,這樣一個從感情到理性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種主動接受系統(tǒng),而且這個系統(tǒng)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nèi)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huán)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nèi)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應體現(xiàn)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其實閱讀有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閱讀是一種慢慢積累的過程,沒有任何萬能的技巧,只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技巧好掌握,但是不能通用,通用的還是要靠實實在在的積累。積累的內(nèi)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外部呈現(xiàn),只有對思維源動力有正確的理解,才能應“源”而生,才能對文章有正確的把握。實踐教學中對學生培養(yǎng)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的培養(yǎng)顯得格外重要。
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力。給文章列寫內(nèi)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lián)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lián)想。教師還可根據(jù)聯(lián)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力的訓練。
有過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閱讀教學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是一種基礎的工具性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正解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入到處理問題層面。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知識積累、充實豐富的閱讀訓練,逐步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