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雪純
《詩經(jīng)》中“載”字談略
□隋雪純
“載”字在《詩經(jīng)》中高頻出現(xiàn),可分為虛詞與實詞用法兩大類:虛詞包括承接連詞、發(fā)語詞、“又”、語助詞、通“再”;實詞包括動詞和名詞?!拜d”字在《詩經(jīng)》中的使用呈現(xiàn)出作承接連詞用法使用頻率高、虛詞為主、實詞為輔、篇章分布不平衡的特點。“載”字的使用特性有其深刻的歷史、地理和文化原因,研究其用法與特點對后世的語用規(guī)范具有啟發(fā)意義。
《詩經(jīng)》;載;詞語歸納;詞語研究
“載”字在《說文解字·車部》中的解釋為“乘也”。而在實際語用中,“載”字涵義豐富,遠超其造字本意。事實上,“載”字的多樣化使用肇始于《詩經(jīng)》,其作為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共出現(xiàn)110次 (不算標題),是《詩經(jīng)》中的高頻詞匯之一,應作為一個語言現(xiàn)象加以重視并予以研究。在以往的學術(shù)探討中,大多單獨著眼于“載…載…”這一句式的單獨分析整理和影響研究,而對于“載”字的用法全面整理和“載”字使用現(xiàn)象特點的分析尚不多見。筆者試圖將《詩經(jīng)》中的“載”字進行較為系統(tǒng)地分類與歸納,并著力探求其用法現(xiàn)象特點及成因,考求其歷史影響,以就正于方家。
(一)作為虛詞
1.作為承接連詞“則”或“乃”
承接連詞,又叫“連貫連詞”、“承接連字”。連接的詞、詞組或句子時間上有先后之分,事理上有先后相承的情況?!拜d”字作承接連詞,與連詞“則”“乃”意義大致相同,詩經(jīng)中共出現(xiàn)65次。
①“載A載B”式
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國風·衛(wèi)·氓》)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小雅·四牡》)
載馳載驅(qū),周爰咨諏。(《小雅·皇皇者華》)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小雅·采薇》)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小雅·菁菁者莪》)
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小雅·沔水》)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小雅·小宛》)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小雅·四月》)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小雅·賓之初筵》)
載驂載駟,君子所屆。(《小雅·采菽》)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大雅·生民》)
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周頌·載芟》)
載色載笑,匪怒伊教。(《魯頌·泮水》)
②“載ABC”式
晛睆黃鳥,載好其音。(《國風·邶·凱風》)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
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小雅·斯干》)
維南有箕,載翕其舌。(《小雅·大東》)
載戢干戈,載橐弓矢。(《周頌·時邁》)
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洞笱拧せ室印?/p>
“AB載C”式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國風·豳·七月》)
神具醉止,皇尸載起。(《小雅·楚茨》)
時靡有爭,王心載寧。(《大雅·江漢》)
夙夜在公,在公載燕。(《魯頌·有駜》)
2.發(fā)語詞
載脂載轄,還車言邁。(《國風·邶·泉水》
載馳載驅(qū),歸唁衛(wèi)侯。(《國風·鄘·載馳》)
3.“又”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國風·豳·七月》)
4.語助詞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小雅·四牡》)
賓載手仇,室人入又。(《小雅·賓之初筵》)
5.通“再”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國風·秦·小戎》)
厭厭夜飲,在宗載考。(《小雅·湛露》)
(二)作為實詞——動詞
1.通假
①通“戴”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周頌·絲衣》)
②通“栽”,筑墻所立的木柱。
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大雅·綿》)
2.開始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國風·豳·七月》)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周頌·載見》)
3.承載
輶車鸞鑣,載獫歇驕。(《國風·秦·駟驖》)
其車既載,乃棄爾輔。(《小雅·正月》)
4.裝載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小雅·杕杜》)
薪是獲薪,尚可載也。(《小雅·大東》)
5.藏
彤弓弨兮,受言載之。(《小雅·彤弓》)
6.充滿
今我來思,雨雪載途。(《小雅·出車》)
實覃實訏,厥聲載路。(《大雅·生民》)
7.翻草
以我覃耜,俶載南畝。(《小雅·大田》)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周頌·良耜》)
8.設置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大雅·旱麓》)
9.持
或來瞻女,載筐及筥,其饟伊黍。(《周頌·良耜》)
(三)實詞——名詞
1.所載之物
載輸爾載,將伯助予!(《小雅·正月》)
屢顧爾仆,不輸爾載。(《小雅·正月》)
2.事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大雅·文王》)
3.年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大雅·大明》)
1.作承接連詞用法使用頻率高
“載”字在《詩經(jīng)》中共出現(xiàn)110次,而其中作承接連詞出現(xiàn)多達65次,占總數(shù)量的一半以上。在承接連詞的用法中,又以“載A載B”句式用法為多,共出現(xiàn)47次。在這一句式中,“載”起連接“A”、“B”的作用,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A”、“B”可近義、反義、異義,詞性可為動詞、活用作動詞的名詞或形容詞等,從時間順序上也可為共時性、連續(xù)性或交叉出現(xiàn)等,用法靈活多變。
從歷史成因看,作承接連詞用法使用是周代文化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周代以禮樂治國,《詩經(jīng)》是周人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chuàng)作自然要適應“樂”文化的需要。同時,周代人注意到詩歌的審美價值,《尚書·舜典》中載舜夔的對話:“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盵1]這種注重音律和諧性的文化特點深深影響了文學創(chuàng)作。故“載”作為虛詞以配合詩歌節(jié)奏的功能性成為其一個重要的用法單元,用“載”虛詞意義構(gòu)成的句式“載A載B”“載ABC”“AB載C”中都具有補充音節(jié)、和諧音律的作用,以增強語調(diào)抑揚頓挫的聽覺感受,更有力地渲染抒情氛圍和頌詠的表現(xiàn)力。從中國語言發(fā)展的角度看,用“載”字補充四言詩歌體式,不僅是審美感受的需要,也是漢語詞匯雙音化的歷史必然。
2.虛詞為主,實詞為輔
“載”字在《詩經(jīng)》中的110處使用中,有85處為虛詞用法;虛詞用法中以承接連詞的使用為主。有25處實詞用法;在實詞用法中,又以動詞的使用為主。
3.篇章分布不平衡
“載”字的篇章分布不平衡:《小雅》中有59處,《大雅》中有18處,《周頌》中有11處,《豳風》中有7處,《魯頌》中有4處,《邶風》、《秦風》中有3處,《鄘風》、《衛(wèi)風》中各有2處,《齊風》中有1處,《周南》、《召南》、《王風》、《鄭風》、《魏風》、《唐風》、《陳風》、《檜風》、《曹風》現(xiàn)存篇章中沒有“載”字用例?!拜d”字在篇章中分布不均的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歷史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下的產(chǎn)物。
從地理成因看,“載”字較為集中地出現(xiàn)在 《小雅》、《大雅》、《周頌》、《豳風》中。從產(chǎn)生地域看,《大雅》的產(chǎn)地為當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西周的鎬京(今西安)及其城郊周圍這些地區(qū);《小雅》作品產(chǎn)生于西周鎬京、東周洛邑(今洛陽)及其城郊周圍這些地區(qū);《周頌》也出之于鎬京;《豳風》產(chǎn)生于陜西旬邑、邠州一帶。顯然,在地理上以陜西中心地域較密集分布。由此可以推測,“載”字作為寫作《詩經(jīng)》所使用的一種雅言,是以周代鎬京為中心的語言為基礎(chǔ)發(fā)展起來的。與此相對應,沒有“載”字出現(xiàn)的《周南》、《召南》、《王風》、《鄭風》、《魏風》、《唐風》、《陳風》、《檜風》、《曹風》等篇章所產(chǎn)生的地域,則分布在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空間距離上與陜西較遠,方言特征也與鎬京地區(qū)有所不同,這一差異反映在書面語上,則表現(xiàn)為“載”字使用頻率的空白。
從歷史成因看,“載”字使用頻率的變化也是時代語言習慣變遷的體現(xiàn)?!拜d”字使用頻繁的《大雅》、《小雅》、《周頌》、《豳風》都是西周時代的作品,而沒有“載”字出現(xiàn)的《周南》、《召南》、《王風》、《鄭風》、《魏風》、《唐風》、《陳風》、《檜風》、《曹風》等篇章則基本寫成于周王朝東遷后至春秋時期。由此大致可推斷,在西周的語匯中,“載”應是高頻詞之一,而隨時代更迭,社會語用習慣發(fā)生變化,“載”字使用頻率也逐漸減少。
從文化成因看,創(chuàng)作全體存在差異?!秶L》則多屬普通大眾口頭創(chuàng)作,而《大雅》、《小雅》、《頌》等作品都是出于統(tǒng)治階級不同階層士大夫之手,具有濃厚的書面語色彩。同樣具有典雅莊重性的“載”字離民間俚語較遠,而更容易為講究煉字的士大夫貴族階層選用。同時,由于士大夫階層受教育程度較高,其創(chuàng)作的《大雅》、《小雅》、《頌》與民間性和口頭隨意性更強的《國風》相比較,語言表達上更加注重生動形象性、音韻的和諧性以及作品的文學性?!拜d”字由于具有實詞意義上的多義性、虛詞意義上的承接上下文、補充音節(jié)、強化韻律效果的功能性,更能夠滿足士大夫階層文學創(chuàng)作的需要,所以“載”字在《大雅》、《小雅》、《頌》中的頻繁使用便成為歷史的必然。
“載”字在《詩經(jīng)》中的用法深刻影響了后世的語用規(guī)范,乃至文學寫作。以“載”字虛詞用法為例,魏晉至清的各個時期都有效仿詩經(jīng)中“載”字用法的句式,如“欣此暮春,和氣載柔。(晉王羲之《蘭亭》)”、“昔我云別,倉庚載鳴。(晉陶淵明 《答龐參軍》)”、“永言念茲,舊章載煥。(南朝宋阮彥 《皇太子釋莫會》)”、“皇談載大,惟人之慶。(唐柳宗元《唐撓歌鼓吹曲·靖本邦》)”、“載念行在,將士適當隆署,暴露之久,尤轉(zhuǎn)膚懷。(宋徐夢羊《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七)”、“載晗載思,周不由圣。(元揭懊斯 《孔林圖詩》)”、“有璐者螢,載飛載揚。(明劉基《秋懷》詩之五)”、“載辟載拔,會于中權(quán)。(清陳廷敬《平滇稚·湘東》)”等,都與《詩經(jīng)》中“載”字的虛詞用法如出一轍,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中“載”字使用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巨大影響力。
而從現(xiàn)代漢語語用上考察,“載”字在《詩經(jīng)》中的用法被部分地保留下來,并成為現(xiàn)代漢語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釋義,“載”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的虛詞的意義范疇中保持了“又、且”的意義;在實詞方面則保留了“裝載”、“充滿”的動詞意義以及“所載之物”、“年”的名詞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語言的不斷發(fā)展,“載”字在《詩經(jīng)》以后的意義也在不斷得以豐富和調(diào)整。如“載”字的承接連詞用法在齊梁朝以后,由于格式固定化以及五言詩、七言詩逐漸取代四言詩的文體發(fā)展趨勢而逐漸衰微,其作為發(fā)語詞、語助詞和通假字“再”的虛詞意義、作為“栽”、“戴”通假字表示“開拓”、“承載”、“藏”、“翻草”、“設置”、“持”的動詞意義、作為“事”的名詞意義已經(jīng)退出了現(xiàn)代漢語的舞臺。而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載”字又增添了“記載、刊登”的新意義,繼續(xù)顯示出其作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漢字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自我豐富與更新調(diào)整。(本文得到劉祖國博士的悉心指導,在此深表謝忱?。?/p>
[1]魯洪生:《詩經(jīng)學概論》,遼海出版社1998年,第14頁。
[2]楊春燕、蔣宗許:《古代漢語詞頭研究》,《中國俗文化研
究》2005年第3輯。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 崔達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