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本波
(吉林省通化縣四棚鄉(xiāng)中心小學)
淺探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
解本波
(吉林省通化縣四棚鄉(xiāng)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要多認少寫?!比私贪鎸嶒灲滩闹?,1~2年級安排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占小學階段識字量的50%還要多一些。足以見得低年級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學習漢字也是小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礎,識字教學應以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為主。如何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是我們教師面臨的新課題,也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趣味識字中開發(fā)學生的識字潛能。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指導識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F在我將低年級識字課教學模式總結如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布魯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聲音、顏色、動作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單純的識字會使他們感到枯燥無味,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識字情景,就能激發(fā)他們識字的興趣,使他們盡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在教學導入中要利用游戲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同時,圈括生字,并在小組中自主識字,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尋找和自由選擇識記漢字的方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干、敢創(chuàng)新的精神。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活動中運用猜字謎、編字謎,不但調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如教學“奮”字時,就有孩子說出了:大人在田上干活;“克”字就說十個兄弟在一起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再者,我還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利用電腦顯示出來,讓小朋友去猜、去讀。如“竹子下面長了毛”(筆字)等。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古今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有部分學生無法借助學過的字進行遷移學習,我們可以通過講字理、看圖畫、課件演示等方法,如學習“采”時,展示色彩鮮艷的畫面:一棵樹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靈活地采摘著樹上的果子。輔以字理與解說:“采”,樹上采果子。動感的畫面,形象的解說,艷麗的色彩吸引著學生把畫面與相關聯的漢字“采”聯系在一起。
以上述多種形式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營造一種和諧相融的學習氛圍,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激發(fā)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學生還想出了很多記憶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減、換的方法識記生字,如:“且”與“姐”“運”與“云”“楊”與“揚”……還有編兒歌、組詞造句等。對學生說出的識字方法,老師要及時地總結和歸納,這樣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不露痕跡地給學生滲透學習的方法,對他們以后的識字有很大的幫助。
1.朗讀鞏固,學生在認識完生字后,再讓他們把生字帶到課文中來鞏固識字。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鞏固生字。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教識字,集讀、寫、認、組詞、釋義、造句于一體。使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與高新技術很好地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3.換境識字,鞏固生字。換境識字就是把生字換到新的情境中來鞏固認識生字。我們在學完每篇課文里的生字后,就可以編一個有趣的或有意義的小故事,并且里面含有本課的生字,讓同學來讀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本課的生字,也通過故事教育了學生,也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4.游戲鞏固生字,例如,在學習《自選商場》時我采用游戲的形式,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先用“找朋友”的游戲來檢查學生對單個生字的認識,然后又用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個別學生的發(fā)音。鑒于孩子們對文中的物品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課文里的商品名稱,并要求孩子們借助拼音讀詞語。有了感性的認識,有了單個生字的熟悉,在拼音的輔助下,他們很快就準確地讀出了詞語。
5.通過字典鞏固生字,學生對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通過查生字的意思來組詞,鞏固所學生字。
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本無非是一個例子?!睂嵤┬抡n程的其中一點就是如何開發(fā)課程資源,活用課本。課程是學生手中的教材,又遠遠超出了這本教材。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根據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風格和特點,尋找選擇與課文相關的富有時代氣息又貼近兒童生活的兒歌、詩歌、故事、童話等,讓這些補充的資源能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起來,活動起來。讓學生能將課內與課外的知識整合起來,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學生在學完生字后讓學生寫話,并盡量用到學完的生字。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把握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活用課型模式,利用漢字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他們識字方法,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