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惠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奇幻森林》:英雄不問出處
馬千惠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250000)
2016年4月15日,由迪士尼出品的真人動畫電影《奇幻森林》于北美和大陸同步上映,好評如潮。即使3月4日同樣由迪士尼出品的3D動畫《瘋狂動物城》在收獲了口碑與票房之后,《奇幻森林》仍獲得全球范圍內(nèi)的贊譽,實屬不易。該片由《鋼鐵俠》的銀幕之父——喬恩·費儒執(zhí)導,10歲小演員尼爾·塞西領銜主演。影片中唯一的真人小主角——毛克利的英雄冒險經(jīng)歷既驚險刺激又意味深長,加之生動逼真的CJ特效,票房飄紅可想而知。在本文中,筆者將從英雄冒險歷程的角度,理清影片《奇幻森林》中蘊含的冒險精神的文化內(nèi)核以及深刻的動物意象,從而進一步解讀影片中的英雄文化側(cè)影。
《奇幻森林》;英雄;冒險;迷失
截止到2016年5月28日,《奇幻森林》收獲全球票房8.6億美元,其中海外票房6.5億美元。(數(shù)據(jù)來源BOX Office Mojo網(wǎng)站)影片的成功離不開其蘊含的深刻的冒險文化內(nèi)質(zhì)。少年英雄毛克利于森林中每一階段的冒險都是一次心靈的成長,經(jīng)過誘惑、磨難,從心智不完善的孩子蛻變?yōu)橛率?,這是每一個英雄的必經(jīng)之路。對于他們來說,結(jié)果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歷險之后強大內(nèi)心的重構(gòu)與平靜。
作者簡介:馬千惠(1992—),女,山東煙臺人,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系電影學專業(yè)碩士,研究方向:電影學。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這一哲學命題,自古就是人類想要探求、解決卻無處尋找答案的形而上的問題,而這一命題在英雄的世界里更被無限放大。《奇幻森林》中的主角毛克利由于從小于狼群中長大,所以對自己的身份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從存在的維度看,毛克利是人類,具有人的形態(tài)和思維方式;從生存維度看,毛克利卻有著狼的生活方式。人性與獸性的矛盾使其沒有歸屬感,他不知道應該究竟以何種方式存在。直到毛克利憑借人的方式拯救了被動物們視為創(chuàng)造了森林的大象,他才意識到,身為人類或許是上天的饋贈,但堅持信念,用自己的方式做最好的自己,才不會迷失。盡管毛克利在森林中始終無法擺脫人類的身份,但他作為人類,以人類的方式生活同樣能與森林、與動物們和諧共處。
值得欣慰的是,影片并未太多地糾結(jié)于毛克利對自我身份的認同這一相對來說有些狹隘的命題,也并未將這一命題作為毛克利拯救森林的原始動力,而是落腳在無論以何種身份,都能在冒險中找到自身存在價值的主題。
“每晚在夢中,我們?nèi)耘f會碰到亙古存在的危難、怪獸、試煉、秘密救援者以及向?qū)宋?。他們的形象不僅能使我們反思自己當前的整體處境,也能成為我們解救自己的線索?!保?]每一次冒險仿佛一場奇異的夢境,主人公穿梭于夢境,與夢境中的角色較量,他們中有正義的化身,也有邪惡的衍生。在與同伴的互助合作及與反派的斗智斗勇中,毛克利完成了對自身存在價值的肯定。
(一)巨蟒卡奧——冒險中的誘惑
蛇女從來就是神話傳說中的經(jīng)典女性意向。例如,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娘娘即蛇身人面,補天救世,摶土造人;《圣經(jīng)》中誘惑亞當夏娃吃掉智慧果實的,也是由魔鬼化身的蛇。由此可見,亦正亦邪的蛇形象早已成為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美麗與危險的化身。
由斯嘉麗·約翰遜配音的巨蟒卡奧是個充滿魔性誘惑嗓音的巨蟒。如同森林中精通魔法的女巫,卡奧洞察一切秘密,當然包括毛克利的秘密。真相的獲得并非那么容易,卡奧通過催眠讓毛克利陷入無意識狀態(tài),險些將毛克利吞噬??▕W的存在無疑是毛克利試煉旅途中的一道門檻,這與影片中狼媽媽阿克拉的母性形象形成對比。從毛克利和女性角色的關系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毛克利的成長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從“對女性(狼媽媽)的依賴,到和女性(巨蟒)的對抗,最后對女性(叢林)的征服”這一過程。
(二)棕熊巴魯——啟蒙的智者
英雄的冒險旅程通常包括“隔離—啟蒙—回歸”3個領域。如果說巴希拉是迫使毛克利進入隔離狀態(tài)的存在,那棕熊巴魯就是啟蒙毛克利反思生存意義的智者形象。在英雄歷險的題材中,智者形象是必然存在的。例如,《功夫熊貓》3中的烏龜大師,國劇經(jīng)典《西游記》中的觀世音菩薩,他們在英雄窮途末路之時伸出援手,在其困頓潦倒之時起到點化的作用。
巴魯是一個復雜的角色,他在千鈞一發(fā)之際從巨蟒卡奧口中救下毛克利。盡管巴魯利用毛克利為其采蜂蜜,但為了毛克利,他依然不顧生死,挺身而出。巴魯啟蒙了毛克利生存的另一種意義——堅守自己,享受生活,“你在哪兒都是人類”讓毛克利如飲醍醐。巴魯?shù)某霈F(xiàn)阻礙了毛克利的冒險之旅,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巴魯為毛克利開辟了一種新的生活思維。
當?shù)弥⒖死瓲奚?,毛克利重返森林為阿克拉報仇,他從村子取走紅色之花?!爱斆死底呋鸢?,他認識和認可了自己的能力;當他堅定地扔下火把,他學會了怎么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當他智勇雙全地戰(zhàn)勝了老虎,他懂得了如何在內(nèi)心欲望和外部規(guī)則、自身能力和環(huán)境束縛間找到平衡,收放自如?!保?]影片最后極易將觀眾帶入人孩最終會憑借紅色之花和智慧統(tǒng)治森林的錯誤導向。直到最后,正確導向的價值觀以黑豹巴希拉的視角闡釋:“我這輩子經(jīng)歷過許多事情,但那一晚,我看到的一切永生難忘,我看見一個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破天荒地把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團結(jié)了起來。”影片最終落腳到人與動物共同抗敵的命題。且這一結(jié)論由黑豹之口傳達,是動物們接受毛克利的最好證明。至此,毛克利也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
總之,筆者認為這是一段神奇的英雄冒險之旅。它時時刻刻抓住觀眾的每一根神經(jīng),讓觀眾無意識中與毛克利一同冒險,從而達到視覺和心理上的真實。從敘事的表層結(jié)構(gòu)看,毛克利經(jīng)歷了艱辛、引誘、欺騙和友誼,找到了人與動物相處的契合點;從影片的意義結(jié)構(gòu)看,毛克利在經(jīng)歷了冒險之后完成了對自我身份的認同。
[1] 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M].金城出版社,2012:25-26.
[2] 木由.淺析少年成長與女性關系問題——從蛇意象說起[DB/ OL].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62629/.10.06.2016,2016-04-22.
[3]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 武漢出版社,2014:12-14.
J905
A
1674-8883(2016)12-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