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平
(湖北大學文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巴西對外漢語教材研究
——以《當代中文》(葡語版)第一冊為例
洪雪平
(湖北大學文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目前,適合巴西本土學生的對外漢語教材很少,嚴重影響巴西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本文將對非常流行的巴西對外漢語教材《當代中文》第一冊進行考察,分析該教材在課文結構、內容等方面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教材編寫的建議,以供參考。
巴西漢語教材;當代中文
《當代中文》(葡語版)一整套教材包括《課本》、《漢字本》和《練習冊》。這三本的整體結構基本相同,都是分為前言、目錄、正文、附錄四部分?!懂敶形摹房偣灿?2課,每課都包含兩篇課文,課文皆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初級階段語音教學的部分集中在教材的前6課,不過只有“第0課”是專門系統(tǒng)介紹語音的,先單獨用一課的內容對語音知識進行全面描述,然后其他5課的語音練習是在課文對話和交際中實現(xiàn)的。從第一課“您貴姓”開始,學生最先接觸的是常用的人稱代詞“您、你、我、他、她”和疑問語氣詞“呢、嗎”,學習用疑問句詢問姓名、國籍等個人基本情況,其中第6課是復習課,第21課“熊貓”和第22課“在婚禮上”不在課文的正文部分,而是在附錄中作為補充課文出現(xiàn)。《當代中文》的課文長度不一,課文涉及到不同的話題,都是圍繞學生日常生活相關話題展開的,話題包括學習、家庭、旅游、交通、休閑等,課文內容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了編者在實現(xiàn)《當代中文》實用性價值方面的努力。
2.1 課文結構和內容方面
《當代中文》作為一套廣泛應用的綜合性教材,優(yōu)點很多,本文不再贅述,著重想提出一些不足之處,以供參考。首先,本文想指出該套教材在詞語注釋方面的一些問題?!懂敶形摹飞~注釋模式如下①:
1熱(adj.)rèquente2天氣(n.)tiānqìtempo3預報(v.)yùbàoprever(otempo),previs?o(meteorological),boletimmeteorologico4聽(v.)tīngouvir,escutar5溫度(n.)wēndùtemperatura6度(p.c.)dùgrau(p.c.paraatemperatura,etc.)7家鄉(xiāng)(n.)jiāxiāngterranatal
上表是截取《當代中文》第13課的生詞部分,整本書生詞注釋的模式都相同,生詞注釋時,《當代中文》給出了漢字、詞性、拼音和葡語注釋,總的來說,這種注釋方法已經列出了必須要有的東西,但是葡語注釋后,如果能給出相應的釋例,即對新學的生字或生詞給出擴展的常用的例子,如上表中的“熱”、“天氣”、“預報”、“聽”,完全可以在葡語注釋后,加上常用的搭配“天氣熱”,“天氣很熱”、“天氣預報”、“聽天氣預報”。初級水平的學習者沒有漢語使用的語感,只給注釋,不給實例,學生還是不知道怎么用。如果教材可以做到從生字、生詞擴展到搭配,既增加了詞匯的實用性,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并且通過搭配練習,為掌握句式打下基礎。再如②:
25.糖醋魚(n.)tángcùyúpeixeguisadoemmolhoagridoce糖(n.)tánga?úcar醋(n.)cùvinagre魚(n.)yúpeixe(條)
以上生詞選自第5課,該課課文涉及到“糖醋魚”、“酸辣湯”、“水餃”等中國特色的食物,如果課文在生詞部分配有對應的圖片,相信學生們會馬上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并且美食圖片一定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代中文》在配插圖增強趣味性方面稍顯不足。另外,注釋生詞時,漢語和葡語之間的對譯詞經常不是一一對應的,所以經常存在語義上的偏差,或者詞性不對應,或者搭配不符合,葡萄牙語是分陰陽性的,而漢語沒有陰陽性的概念,還有語體方面的差別等,一旦葡語的翻譯不夠準確,都會造成初學者理解的偏差。如③:
10.聽說(v.)tīngshuōouvirdizer
這是第9課“我以前養(yǎng)過鳥兒”里面的生詞注釋,“聽說”一詞葡語的注釋是“ouvir dizer”,“ouvir”是個動詞,意思是“聽、聽見”,“dizer”也是個動詞,意思是“說”,“聽說”一詞在文中的含義為“聽人所說,聽到某人說”,葡語的解釋直接把兩個動詞堆砌在一起,學生根本就理解不了“聽說”的含義,加上葡語里面不會把兩個動詞原形放一起使用,初學者更加掌握不了“聽說”一詞的用法,所以這樣的生詞注釋是有問題的。還有其他生詞注釋方面的問題,在此不一一列舉。
然后,《當代中文》在課文內容設置方面,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④:
Wáng ying:wǒ xìng Wáng.Nín ne?
王 英:我 姓 王,您呢?
Bái xiǎo hóng:wǒ xìng Bái.
白 小 紅:我 姓 白。
Wáng ying:Nínshì pútáoyárén ma?
王 英:您是 葡萄牙人 嗎?
上例選自第1課,《當代中文》雖然翻譯成葡語的版本,可是其針對性還是不夠,要想使教材本土化,必須貼近巴西學生的生活,課文里面應該問“您是巴西人嗎?”,巴西學生如果學到這樣的句子,不僅覺得該教材親切,更可以立馬學以致用,問身邊的同學,進行口語練習。課文中還存在其他問題,如⑤:
Gāo yīfēi:zǎofàn chī le ma?
高一飛:早 飯 吃 了 嗎?
Bǎo luó:hái méiyǒu ne.
保 羅:還 沒 有 呢。
這是第11課的內容,文中高一飛問保羅“早飯吃了嗎?”,這句話是個倒裝句,而學生們還沒有學習倒裝句,這么難的句式出現(xiàn)在第一冊第11課里面是很不合理的,以學生們的水平,不能完全理解、吸收和運用,編者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更加簡單的句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再如第14課“我老家在東北”,也存在一些問題。選段如下⑥:
Lǐ xiǎo yǔ:nǐ jiā lí hǎi yuǎn ma?
李 小 雨:你 家 離 海 遠 嗎?
Bǎo luó:bú yuǎn,wǒ chángcháng qù hǎibiān.Chī wán wǎnfàn,
保 羅:不 遠,我 常常 去 海邊。吃 完 晚飯,
wǒ jiù gēn ānnà yīqǐ qù hǎi biān sàn bù
我 就 跟 安娜 一起 去 海邊 散步。
Lǐ xiǎo yǔ:nǐ nǚpéngyou yě xǐhuan qù hǎi biān
李 小 雨:你 女 朋 友 也 喜 歡 去 海 邊?
Bǎo luó:nǚpéngyou ? shuí shì wǒ nǚpéngyou?
保 羅:女 朋 友?誰 是 我 女 朋 友?
Lǐ xiǎo yǔ:ānnà bú shì nǐ de nǚpéngyou ma?
李 小 雨:安 娜 不 是 你 的 女 朋 友 嗎?
Bǎo luó:Bú shì.An nà shì wǒ de gǒu.
保 羅:不 是。安 娜 是 我 的 狗。
從該選段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文》編者在提高教材趣味性方面的嘗試和努力,可是該段內容應該只會讓巴西學生覺得無厘頭,課文內容會給他們一種呆板僵硬的感覺,而且這樣的對話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學生不能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此處的內容設置有些不合理。
2.2 文化方面
《當代中文》的文化點分布在課文、課文注釋和課后文化介紹部分,課后的文化介紹基本上是就課文中出現(xiàn)的某個文化點展開介紹,《當代中文》這點做的比較好,沒有生硬的插入文化介紹,而是以課文中某個文化點為引子,如⑦:
Bái xiǎohòng:Zhè shì Lòngshān.
白 小 紅:這 是 龍 山。
kǎmǐluò:Lòngshān? Bù zhīdao.Lòngshān dàbudà?
卡 米 洛:龍 山? 不 知 道。龍 山 大 不 大 ?
Bái xiǎohòng:Bǐjiào xiǎo.wǒ jiā zài nàr.
白 小 紅:比 較 小。我 家 在 那 兒。
kǎmǐluò:zhège míngzi zhēn yǒu yìsi! Nàr yǒu lòng ma?
卡 米 洛:這 個 名 字 真 有 意 思!那 兒 有 龍 嗎?
Bái xiǎohòng:Nàr méiyǒu lòng,zhǐ yǒu shān.
白 小 紅:那 兒 沒 有 龍,只 有 山。
這是第4課的內容,文中出現(xiàn)了“龍”這一文化點,東西方對龍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文化差異,第4課的課后部分就專門介紹了中國人對龍的看法,以及“龍”在中國文化里的意義,這樣文化元素與課文內容結合的就比較好。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例如⑧第12課,小張過生日,保羅送禮物:
Bǎoluò:zhè shì wǒ sóng gěi nǐ de yī jiàn xiǎo lǐwù
保 羅:這 是 我 送 給 你 的 一 件 小 禮 物。
nǐ shǔ lòng,sóng nǐ yī tiáo yù lóng
你 屬 龍,送 你 一 條 玉 龍。
保羅送了一條玉龍,該課的文化介紹部分提到了中國的十二生肖,巴西學生可以理解龍,但定無法理解送玉龍的意義?!坝瘛痹谥袊幕镉泻苌畹奶N意?!坝瘛辈粌H是一件裝飾品,中國人認為“玉”象征著尊貴的地位,有“金銀有價,玉無價”之說,中國文化中還把美玉與美德聯(lián)系起來,巴西人對這些肯定很陌生,文中已經出現(xiàn)了玉這一文化元素,卻又完全沒有給出任何解釋,這是不合理的。
《當代中文》很好,但是其針對性的研究還是不夠,比如應該教外國學生多少生字量?如何選擇核心生字、生詞?練習題的題量如何確定?題型如何設置?文化點如何插入?插入多少文化元素?語、文分開還是語、文同時進行?很多這樣的基本核心問題,都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研究統(tǒng)計出一定的標準以后,還要廣泛聽取海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讓教材更有實用價值;編者還要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他們更容易接受的東西,課文不能編排的太深太難。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不能急切的把語言教學與漢語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觀一齊強加給初學者,否則有著國外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生,一定無法接受。
注釋:
① 吳中偉主編.《當代中文》[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0,第117頁。
② 同上,第45頁。
③ 吳中偉主編.《當代中文》[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0,第81頁。
④ 同上,第13頁。
⑤ 吳中偉主編.《當代中文》[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0,第104頁。
⑥ 同上,第130頁。
⑦ 吳中偉主編.《當代中文》[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0,第39頁。
⑧ 吳中偉主編.《當代中文》[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0,第113頁。
[1] 吳中偉主編,當代中文[M].北京:華語教育出版社,2010.
[2] 李泉: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2004.
[3] 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
[4] 趙金銘: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3).
[5]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5.
[6] 孫晨莉:兩部幼兒對外漢語教材的對比分析—《Chinese Made Easy》和《中文》,山西青年,第57期。
[7] 朱志平等,1998-2008十年對外漢語教材述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洪雪平(1991-),女,漢,湖北武漢,全日制在讀碩士,湖北大學文學院,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H195
A
1672-5832(2016)09-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