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臨近,采購年貨成為很多家庭的重大活動,作為年貨采購主戰(zhàn)場的超市當然也推出了五花八門的促銷活動。在這樣的氛圍下,超市大采購往往讓人們“買買買”的欲望迅速膨脹,“不知不覺又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再常見不過。
為什么只想買點干果卻扛回了兩大箱飲料?我們常常會有這樣身不由己的購物體驗,最終這些行為都被認為是自己控制力不夠、超市的促銷太誘人等。其實顧客從進門開始,就已經被超市“算計”了。
作為常識,在平均身高的水平視距貨架上永遠擺著高利潤的商品,而在兒童水平視距上則一律擺上零食、甜品和小玩具。生活常用商品往往被擺放在店內最深處,為購買雞蛋、牛奶之類的產品能吸引你逛完整間店。
有些超市在高利潤貨架區(qū)的裝修和布置上與別處明顯不同,讓購物者在心理上就有一種“切換到高級區(qū)”的感受暗示。
同理,舒緩的音樂和明亮的裝修可以延長顧客的逗留時間。而顧客留在店內時間越長,往往就意味著更高的銷售額?!澳杲K大促”“限時搶購”等字眼配合爆炸性顏色的標簽會讓人的神經更亢奮,導致購物沖動加劇。
因此,顧客只有知道商家在如何影響你的判斷,才能排除這些干擾,作出更為理性的購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