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
如今社會語言生態(tài),實在令人憂慮,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生前用八個字形容:語言失范,邏輯混亂。他躺在病榻上,對前來探望的《咬文嚼字》主編說:“(現(xiàn)在是)社會語言文字全面混亂時期,字也錯,詞也錯,語法也不通,文風也有問題?!?/p>
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的胡喬木,生前專門為當時十分流行的“最好水平”寫過一篇短文,表示對社會語言混亂的憂慮。他在文中指出:“在每天的廣播里,差不多都在‘創(chuàng)造’著最好水平,每聽到一次,我就不免難受,不免為我們的語言的前途擔心?!?/p>
幾年前,一位著名電視主持人,錯用成語“美輪美奐”形容舞蹈,“美輪美奐”忽然在媒體上迅速流行,原本形容建筑物高大宏麗的“美輪美奐”,竟被用來形容一切美的事物,包括天上飛的天鵝,地上長的花草,演員扮演的角色,畫家筆下的畫作,姥姥講的故事,乃至虛幻的世界。
成語“空穴來風“,語出《莊子》:“空門來風,桐乳致巢。”司馬彪注云:“門戶空,風喜投之;桐子似乳,著葉而生,鳥喜巢之?!彼斡裨凇讹L賦》改為:“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卑拙右自凇恫≈性娛迨住こ醪★L》中表達得更加明白:“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睆那f子、宋玉到白居易,“空穴來風”的含義十分明確:比喻自身存在著弱點,病菌、流言等才得以乘隙而入。時間過了兩千多年,突然有人把“空穴來風”作了錯誤的釋義:“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jù)?!比藗儏s以假為真,迅速流傳開來,以致編纂《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學者們也扛不住了,在詞典里對這句成語作了自相矛盾的兩種釋義。
一個詞語用錯了,不但沒有人去糾正它,反而像“流感”一樣,迅速在新聞媒體和出版物中漫延開來,“最好水平”“美輪美奐”“空穴來風”只是其中的三例。
記得四年前,我同《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問我:“在語言運用實踐中,很多方面發(fā)生了變化,比如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氣熱,該判對還是判錯?”我說:“語言當然在不斷發(fā)展,但總得有個基本規(guī)范吧,不然呂叔湘先生為何憂慮‘語言失范’?‘七月流火’出自《詩經(jīng)》,是描寫夏末秋初(先秦七月)天象的,‘火’指天上的大火星,用來形容盛夏烈日當然是用錯了的。我還是認為,文字工作者猶其是編輯,使用語言文字時要有點敬畏感,不能毫無顧忌?!焙孪壬馕业挠^點。他打了個比方:“語言是一條流動的河。既然是流動的,就不可能停留在一個地方;既然是河,河水就必須在河道里流淌,一旦沖破堤岸就成了洪水。語言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這種變化又必須是不失法度的。”說到這里,他不無感慨地說:“說到底還是責任感問題。如果新聞出版工作者不僅意識到自己是內(nèi)容的傳播者,還是文字運用的示范者,大概不至于對語言抱戲弄的態(tài)度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