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雷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24
?
近五年來中國埃及學研究綜述(2010—2014)
李雷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24
摘要:埃及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時間,我國埃及學起步較晚,但在近幾十年間發(fā)展迅速。近五年來,我國埃及學學者在古埃及語言文字與文獻學、埃及考古學、古埃及社會歷史、埃及學學科動態(tài)等研究方面發(fā)表了一批論文和專著,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促進了我國埃及學的發(fā)展和繁榮。
關鍵詞:古代埃及;埃及學;中國;研究綜述
埃及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古代埃及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性學科,埃及學創(chuàng)立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清朝末期,以金石學家端方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開始接觸埃及學,在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夏鼐考取了庚子賠款提供的出國獎學金,赴倫敦大學學院攻讀埃及學博士,成為中國首位埃及學博士。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我國埃及學真正起步還不到四十年。雖然我國埃及學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但經(jīng)過老一輩學者們的努力,我國的埃及學研究得到了迅速成長。本文擬就我國近五年來在埃及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作一闡述。
一對古埃及語言文字與文獻學的研究
對古埃及文獻的閱讀和研究,依賴于扎實的古埃及語言釋讀能力。我國在埃及學學科建立之初由于資料的空白、人才的匱乏以及語言上的障礙,學者無法獨立對古埃及文字進行識讀和翻譯,只能借助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這極不利于我國埃及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幾十年來,我國埃及學界努力培養(yǎng)了一批能釋讀古埃及文字的人才。
我國研究埃及學的學者們近五年來翻譯并注釋了大量古埃及文獻。已公開發(fā)表的譯注主要包括:《阿吞頌詩》譯注[1];《羅塞塔石碑》譯注[2];《阿蒙尼姆哈伯銘文》譯注[3];《梅藤自傳體銘文》譯注[4];《伊南尼自傳銘文》譯注[5];《塔努塔蒙夢碑銘文》譯注[6];《雅赫摩斯自傳銘文》譯注[7]等。這些譯注的發(fā)表,表明我國埃及學的研究進入到了一個更高更深的層次。
除了對古埃及文獻進行譯注以外,古埃及文獻學也是研究古埃及語言文字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王海利在著作《失落的瑪阿特:古代埃及文獻<能言善辯的農(nóng)民>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一版)中以《能言善辯的農(nóng)民》這篇文獻作為切入點,系統(tǒng)而深入闡釋了古代埃及的文學技巧、宗教和倫理觀念,法律和司法思想,填補了《能言善辯的農(nóng)民》這一文獻研究在我國的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郭丹彤的兩篇論文,分別論述了埃及不同歷史時期的兩個重要文獻及其學術價值。《帕勒莫石碑及其學術價值》一文認為,古埃及最早的王室年鑒帕勒莫石碑關于埃及前五個王朝的記述并不是客觀的歷史記錄,因此它并不能被用來重建埃及早期歷史,石碑真正的學術價值在于它反映了古埃及早期的王權思想[8]?!秷D特摩斯三世年鑒中的物品及其學術價值》為研究埃及和西亞的關系找到了新的切入點。作者眼光獨到地通過分析物品清單中物品不同的分類名稱,揭示了埃及與物品來源國之間三種不同的關系[9]。郭丹彤還在《古代埃及文獻中的沙蘇人》一文中以文獻為材料分析出沙蘇人的社會屬性以及沙蘇人同以色列人的關系,為研究古埃及歷史和以色列歷史乃至于整個近東地區(qū)的上古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10]。
二對埃及考古學的研究
考古學是埃及學的支柱,為埃及學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物材料。盡管我國埃及學自建立以來并沒有正式地派遣過考古隊遠赴埃及進行實地考古,但基于對埃及考古重要性的認識,近五年來,我國學者也非常關注埃及考古的進程與發(fā)展。
李曉東的《古埃及紅海航路考》一文通過考據(jù)古埃及銘文中關于紅海航路的記載并結合考古發(fā)掘所展示的資料,最終證明古埃及紅海航路是一條形成于4500年前的,從噶瓦西斯旱谷海岸城市到蓬特的一條遠航航路;作者還認為紅海航路的研究對于研究古埃及文明內(nèi)在特質(zhì)與對外關系意義重大[11]。金壽福的《古代埃及方尖碑所見證的歷史》中指出隨著埃及文明衰落,方尖碑的內(nèi)涵上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由此反映了方尖碑所見證的歷史[12]。王海利在《木乃伊對研究古代埃及歷史的意義》中提出,木乃伊與古埃及歷史文獻相互映證和補充,不僅為研究古代埃及歷史提供了更多的視角,還有助于解決文獻資料不易解決的難題,因此作者建議古埃及歷史研究過程中應當充分吸收對木乃伊研究的成果[13]。郭丹彤的《古代埃及國王沙??艘皇腊屠账固箲?zhàn)爭考》一文考察了第22王朝法老沙桑克一世對巴勒斯坦的戰(zhàn)爭,通過考古資料的佐證后作者認定沙??藨?zhàn)爭對巴勒斯坦的影響微乎其微[14]。
三對古埃及社會歷史層面的研究
金壽福通過考察近年來西方學者的考古成果后認為,古埃及文明是一種原生文明,但它又受到了利凡特和努比亞兩方面的影響,使得古埃及文明在大一統(tǒng)和分而治之這兩種趨向之間逐漸趨于平衡[15]。郭丹彤考察了語言、埃及人生理特征、物質(zhì)文化等方面,認定古埃及人在人種劃分上屬于地中海人種,作者還提出古埃及文明不屬于非洲黑人文明,但它對近東和非洲地區(qū)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6]。金壽福在《古代埃及早期統(tǒng)一的國家形成過程》一文中指出,納爾邁通過武力迅速統(tǒng)一埃及并建立王權國家的這一觀點過于簡單化,古埃及統(tǒng)一實際上應該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17]。
郭子林近年來的數(shù)篇論文從不同方面對古埃及王權問題進行了論述?!豆虐<巴跏夷乖崤c王權的形成、發(fā)展》通過研究王室墓葬的演變規(guī)律來體現(xiàn)王權的形成和發(fā)展,其在方法論上有所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18]?!豆虐<皣醯膯试醿x式》指出了國王的喪葬儀式是古埃及歷史上的一種重要的社會現(xiàn)象,其本質(zhì)是統(tǒng)治階級宣傳王權觀念的一種手段[19]?!豆虐<暗娜鹿?jié)與王權》一文對古埃及重要節(jié)日之一的塞德節(jié)與王權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指出了塞德節(jié)的本質(zhì)就是法老維護國家權力和鞏固王權的工具[20]。金壽福仔細閱讀金字塔銘文后認為,盡管大量文字和圖畫都試圖表達法老具有超人的能力和意志,但事實上古埃及法老與神具有本質(zhì)區(qū)別,古埃及國王并不具備神性[21]。王亮和郭丹彤論述了古代埃及文明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成文法典和法律的匯編及其特征,認為古埃及的法具有宗教性、公正性、人文性和權利與義務的等量性等特征,進而指出神權、王權和臣民三者之間存在的權利與義務上的等量性是古代埃及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22]。郭丹彤還致力于研究古埃及的對外關系,其著作《埃及與東地中海世界的交往》運用大量原始文獻和國內(nèi)外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從物質(zhì)、宗教、文化三個方面入手,對古代埃及與東地中海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交往進行了考察,對研究古埃及對外關系以及東地中海地區(qū)其他文明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資料[23]。
古埃及的宗教在古埃及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郭子林以古埃及的新年節(jié)為例,將儀式理論的基本觀點同辯證唯物主義史學研究視角結合起來,對古埃及宗教儀式進行了探究[24]。郭丹彤在《古代埃及阿瑪納宗教與猶太—基督教存在差異》一文中羅列了大量事實依據(jù)后提出,盡管阿瑪納宗教與猶太——基督教的起源有密切關系,并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這兩個宗教在諸多方面皆存在著顯著的差異[25]。
傳統(tǒng)埃及學的縱向研究范圍,通常至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征服埃及為止,希臘化時代的埃及歷史往往被劃入希臘歷史的研究范疇,但隨著埃及學研究的深入,托勒密王朝也逐漸被列入到埃及學的研究范疇內(nèi)。我國埃及學學者緊隨國際學術界的潮流,近年來也開始將目光投向托勒密王朝時期的埃及研究。郭子林在《托勒密埃及的法律與司法實踐》一文中指出,托勒密埃及擁有兩套分別適用于埃及當?shù)厝撕屯鈦硪泼竦姆审w系,這一體系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但它仍然是國王個人意志的體現(xiàn)[26]。郭子林的另一篇論文《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對法尤姆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開發(fā)》論述了托勒密王朝在法尤姆地區(qū)進行的農(nóng)業(yè)開發(fā)工程;作者認為該工程對推動托勒密王朝成為地中海世界的強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長遠角度而言,該工程也破壞了法尤姆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27]。
除了上述這些在埃及學領域普遍受到關注的問題之外,一些學者也對在埃及學領域較為冷門但在其他學科比較受重視的問題進行了探析。比如在社會史領域,對女性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王海利在《古埃及女性地位考辨》中提出,盡管理論上古埃及社會的男性和女性享有平等法律地位,但古埃及女性相對于男性仍處于弱勢地位,古埃及的社會仍是男性占主導地位[28]。
四對埃及學學科動態(tài)的關注
進行學術研究,切忌閉門造車,特別是埃及學作為一門世界性的學科,學者們必須關注學術的前沿和動向。我國埃及學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的時候,也十分注意對學術界的既有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梳理并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埃及學產(chǎn)生于歐洲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被西方國家所壟斷,埃及本土的埃及學發(fā)展舉步維艱,但隨著埃及共和國的獨立,本土埃及學的研究逐漸迎來了春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埃及也開始成為世界埃及學研究的中心之一。王海利的《本土埃及學發(fā)展探析》[29]和袁指揮的《埃及的本土埃及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30]都對本土埃及學的發(fā)展歷程和現(xiàn)狀進行了系統(tǒng)而詳細的闡述,兩位作者都認為,盡管本土埃及學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面臨很多艱巨的問題,與歐美國家的研究水平也還有一定的差距;德國作為傳統(tǒng)的埃及學研究中心,其埃及學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在國際埃及學界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王海利的兩篇文章《德國埃及學研究二百年》[31]、《阿道夫·埃爾曼的埃及學研究》[32]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總結了德國的埃及學發(fā)展歷程。此外,王海利的博士后課題《法老與學者:埃及學的歷史》作為一部詳細敘述埃及學歷史的著作,其縱向上涉及幾千年的歷史;橫向上涉及國內(nèi)外的數(shù)百位埃及學家,對埃及學的發(fā)展歷史做了系統(tǒng)的總結[33],復旦大學教授張廣智評價其為“中國埃及學史的奠基之作”[34]。李曉東對埃及史前史與原史研究中的材料與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其目的是為了使埃及學學者們更加深入研究該問題時能找準位置,以期為埃及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35]。
與此同時,我國學者還翻譯了一系列介紹古埃及歷史文化的著作。如:詹森·湯普森所著《埃及史:從原初時代至當下》(郭子林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7月第1版);伊恩·肖所著《探秘古埃及》(顏海英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等。
五結語
近五年來,我國埃及學研究領域里取得了諸多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同時,我國的埃及學研究還存在這許多問題,與歐美發(fā)達國家的研究水平還存在差距。首先,我國埃及學學者的語言功力相對較差,一些學者無法直接閱讀用古埃及語書寫的原典文獻,只能借助西方學者既有的研究成果,導致我國的埃及學研究與西方國家脫節(jié);第二,埃及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加之又是冷門學科,科研人數(shù)和經(jīng)費都相對匱乏,導致我國埃及學研究還未形成系統(tǒng)的體系,特別是埃及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領域,比如涉及到人類學、年代學、生物學、醫(yī)學等學科的研究都是我國埃及學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第三,埃及學是一門賴考古學的學科,歐美發(fā)達國家每年會派遣大量專業(yè)人員赴埃及進行實地考古發(fā)掘,然而遺憾的是,我國尚未派出過考古人員赴埃及進行考古發(fā)掘,這導致我國在埃及學研究過程中對考古成果的總結和借鑒較多,對考古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較少,還導致了我國埃及學史料建設的相對滯后。因此,我國在未來若想躋身世界埃及學研究強國,學者們應當加緊突破古埃及語言功底不足的短板并致力建設一支專業(yè)的埃及考古隊伍和培養(yǎng)更多的埃及學后備人才,同時還要積極同國際埃及學界進行交流合作,擴大我們的學術視野。我們相信,在各位埃及學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埃及學研究的明天定將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郭丹彤,王亮.《阿吞頌詩》譯注[J].古代文明,2010,(3).
[2]王佃玉.羅塞塔石碑譯注[J].古代文明,2011,(3).
[3]李曉東.阿蒙尼姆哈伯銘文譯注[J].古代文明,2011,(4).
[4]王亮,郭丹彤.梅藤自傳體銘文譯注[J].古代文明,2012,(1).
[5]李曉東.《伊南尼自傳銘文》譯注[J].古代文明,2012,(3).
[6]馬一舟,郭丹彤.《塔努塔蒙夢碑銘文》譯注[J].古代文明,2013,(2).
[7]李曉東.《雅赫摩斯自傳銘文》譯注[J].古代文明,2013,(3).
[8]郭丹彤.帕勒莫石碑及其學術價值[J].史學史研究,2012,(1).
[9]郭丹彤.圖特摩斯三世年鑒中的物品及其學術價值[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10]郭丹彤.古埃及文獻中的沙蘇人[J].世界民族,2014,(4).
[11]李曉東.古埃及紅海航路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12]金壽福.古埃及方尖碑所見證的歷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8-19.
[13]王海利.木乃伊對研究古代埃及歷史的意義[J].史林,2012,(6).
[14]郭丹彤.古代埃及國王沙??艘皇腊屠账固箲?zhàn)爭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15]金壽福.內(nèi)生與雜糅視野下的古埃及文明起源[J].中國社會科學,2012,(12).
[16]郭丹彤.古代埃及文明歸屬問題探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17]金壽福.古代埃及早期統(tǒng)一的國家形成過程[J].世界歷史,2010,(3).
[18]郭子林.古埃及王室墓葬與王權的形成、發(fā)展[J].世界歷史,2010,(2).
[19]郭子林.古埃及國王的喪葬儀式[J].世界宗教研究,2014,(1).
[20]郭子林.古埃及的塞德節(jié)與王權[J].世界歷史,2013,(1).
[21]金壽福.古代埃及國王不具備神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10-22.
[22]王亮,郭丹彤.試論古代埃及法的特征——以新王國時期為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6).
[23]郭丹彤.埃及與東地中海世界的交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4]郭子林.儀式理論視野下的古埃及宗教儀式探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
[25]郭丹彤.古代埃及阿瑪納宗教與猶太—基督教存在差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11-15.
[26]郭子林.托勒密埃及的法律與司法實踐[J].歷史研究,2010,(4).
[27]郭子林.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對法尤姆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開發(fā)[J].世界歷史,2011,(5).
[28]王海利.古埃及女性地位考辨[J].西亞非洲,2010,(2).
[29]王海利.本土埃及學發(fā)展探析[J].西亞非洲,2013,(4).
[30]袁指揮.埃及的本土埃及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古代文明,2014,(4).
[31]王海利.德國埃及學研究二百年[J].史學理論研究,2013,(4).
[32]王海利.阿道夫·埃爾曼的埃及學研究[J].史學史研究,2011,(4).
[33]王海利.法老與學者:埃及學的歷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4]李長林,徐良利.《法老與學者:埃及學的歷史》一書讀后[J].世界歷史,2012,(1).
[35]李曉東.埃及史前史與原史研究中的材料與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責任編校:簡子)
A Summary of the Study of
Egypt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Lustrum(2010-2014)
LI Lei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Abstract:It has been nearly 200 years since Egyptology beca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e study of Egyptology in China began late, but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past decades. In recent lustrum, Chinese Egyptologists published a series of theses and monographs on ancient Egyptian Language, philology, archaeology, ancient Egyptian society and history, dynamics of Egyptology and so on, which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study of Egyptology in China.
Key Words:ancient Egypt; Egyptology; China; review
作者簡介:李雷(1993— ),男,湖南長沙人,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碩士生。研究方向:世界上古史。
收稿日期:2015-09-24
中圖分類號:K0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6)01-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