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鄭州日報,河南 鄭州 450000)
黨報人大新聞報道也可以出彩出新
李 娜
(鄭州日報,河南 鄭州 450000)
人大新聞是新聞報道中的富礦。不僅每年的全國、省、市兩會上新聞內(nèi)容豐富,各級人大常委會上也有豐饒的新聞內(nèi)容。但是人大新聞報道的程序性強、專業(yè)術語多,不少新聞報道容易“枯燥”。筆者從事人大新聞報道多年,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讓人大新聞報道也可以出彩出新。
人大新聞;創(chuàng)新;受眾;報道方式
時政新聞是黨報的“門戶”,其中人大新聞占據(jù)非常重要的部分。每年的“全國兩會”“省、市兩會”便是時政新聞報道中的“重頭戲”。在全媒體時代,黨報之前的強程序性、嚴肅性的人大新聞報道,已經(jīng)不能引起廣大受眾的閱讀興趣,那么,如何將人大新聞報道出彩出新?筆者認為,新聞依舊是“內(nèi)容為王”,但是要抓住民生熱點、把握基層動態(tài),跳出老套路,開拓新思路,才能賦予黨報人大新聞報道生命力和活力。
人大新聞宣傳工作是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人大工作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報,報道人大新聞是黨報的新聞性、時政性的重要體現(xiàn)。
(一)內(nèi)容廣泛,是新聞富礦
人大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方各面。就全國來說,我國有各級人大代表近300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yè)、各民族中。人大是國家的權(quán)力機關,具有立法、監(jiān)督、任免、決定重大事項等權(quán)力??梢?,人大新聞價值重大。
(二)政治性強,要把握好導向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處處關系著政治,如重大人事任免、立法工作等,都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人大新聞宣傳工作是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人大工作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準確性強,容易出現(xiàn)常識性“硬傷”
真實準確是新聞的生命。人大制度程序性強,對準確性要求非常高。比如“人大”和“人大常委會”“人大機關”各不相同,“任命”“決定任命”“選舉”的意義不同,人大代表提出的是“建議、批評和議案”,政協(xié)委員提出的是“提案”等。這些概念記者必須牢記于心,才能不犯常識性錯誤。
(四)程序性強,會議報道多
程序性新聞是由程序性的內(nèi)容決定的。在人大新聞報道中,法律名稱、會議名稱、領導人姓名、會議議程等內(nèi)容,決定了人大新聞報道中的程序性新聞占據(jù)一定的比例。人大新聞報道的程序性強不僅體現(xiàn)在會議新聞方面,因為內(nèi)容的原因,也決定了其程序性不可避免。比如立法、監(jiān)督、選舉等內(nèi)容,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遵守宣傳紀律,嚴格按照人大宣傳工作的口徑、提法、程序來辦理,確保對人大工作的報道不漏、不錯,確保人大新聞宣傳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符合法律規(guī)定。
作為黨的喉舌,黨報是人大新聞報道的主陣地。由于黨報的權(quán)威性,對于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人大制度、加強人民當家做主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由于傳播媒介的增多、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黨報在宣傳人大報道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局限性。
(一)形式單一,內(nèi)容嚴肅
在黨報上,關于人大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依然以程序性報道居多。比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常委會會議、人大代表視察、調(diào)研、執(zhí)法檢查等。但這些常規(guī)性的新聞報道多流于程序性,語言嚴肅,給人一種板著臉說話的感覺。
(二)由上至下,貼近性差
在全媒體時代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通過手機看新聞,看貼近性強、服務性強的新聞報道。人大新聞報道因為其程序性強,黨報又有嚴肅認真的特點,造成相當部分人大新聞報道依然是“老套路”,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三)流于形式,深度不夠
報紙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在一些民生熱點話題上難以深入研究、調(diào)查報道,很少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人大新聞報道內(nèi)容。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法制建設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面對新的傳播方式和新的形式,黨報必須用極大的熱情關注熱點,抓住民生,在報道上搶先機、爭主動、做主流,跳出老套路,賦予黨報人大新聞報道以活力和生命力。
(一)突出新聞性,讓人大新聞報道更有吸引力
人大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富礦,涉及面廣、關注度高。但是作為黨報,日常的主任會、常委會、人代會、調(diào)研、視察、考察、執(zhí)法檢查等工作不可缺少,作為記者,要在做好常規(guī)性報道的同時,抓新聞點、抓熱點。
例如,“人大代表視察食品安全問題”這條新聞,按照黨報以往的寫法,會關注于“5個w”,重點在于“人大代表視察”??墒菍τ谧x者來講,食品安全情況到底如何?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如果遇到食品安全事故,如何處理?記者在寫稿子的時候,除了顧及不可缺少的新聞要素外,要抓住這些新聞點,寫出更符合讀者需求的新聞。
(二)貼近民生,適當改變新聞報道的角度和語言
人代會是人大新聞報道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對于人大新聞,有7>365的說法,意思是,7天的全國人代會的新聞報道密度大于一年中的任何時候。記者作為大會的報道者,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最為新鮮的新聞資訊,并且可以和人大代表們“親密接觸”,這是一般讀者所沒有的資源。
面對人代會這樣的新聞富礦,黨報記者也要抓住民生,針對當時的社會熱點,抓住機會采訪在相關領域具有權(quán)威的人大代表,這樣的新聞才更有“高度”和“熱度”。
例如,在2016年初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慈善法》,這是我國第一部和慈善相關的法律。在全國人大代表中,有不少人從事慈善事業(yè),或是熱衷于慈善奉獻,或是立法方面的專家學者。針對這個百姓關心的話題,黨報中不僅要有百姓的聲音、中國慈善現(xiàn)狀的分析,還要采訪到相應的人大代表,從立法的過程、意義等角度分析報道。為讀者提供一個有高度、有熱點、便于理解的時政好新聞。
再如,2016年初《平凡的世界》一書又熱起來,正好在全國人代會期間,《大河報》作了一篇題為《五位豫籍人大代表的不平凡人生和感受令人回味》的文章,采訪了5位人大代表,他們談這本書、談自己的人生、談人大代表履職的經(jīng)歷,讓人印象深刻。
與此同時,在人大主任會、常委會、人代會期間,經(jīng)常會涉及環(huán)保、食品安全、交通道路建設、住房、教育、衛(wèi)生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黨報記者一定不要輕易放棄,更不能漠然處之,要從中發(fā)現(xiàn)新聞點,多角度報道,從百姓視角出發(fā),把這些新聞做實做透。
(三)用“巧勁兒”,轉(zhuǎn)“視角”,讓人大新聞報道更生命力
同樣的新聞內(nèi)容用不同的角度,就能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新聞報道。
拿人大新聞來講,宣傳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工作,便是其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作為人大代表,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聯(lián)系選民、了解民意、為民代言。如果簡單地從工作方面來講,這樣的新聞無功無過,但是如果能跟著人大代表一天,看他如何履職、如何為民代言,或許就能寫出更鮮活、更有畫面感的黨報新聞了。
專題詢問、工作評議是人大監(jiān)督的重要手段,在專題詢問或工作評議過程中,經(jīng)常會涌現(xiàn)人大代表和相關部門“紅紅臉”的情況,記者不妨抓住這些瞬間,用新聞特寫的形式,表現(xiàn)人大代表依法履職、人大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等。
(四)巧用策劃,增強人大新聞報道的力度
新聞策劃是新聞報道縱向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在人大新聞報道中,新聞策劃同樣非常重要。
例如,在人代會期間,會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新聞策劃,了解會前有哪些總結(jié)性報道,給會議增加氛圍;會中針對哪些新聞熱點進行深度報道,報道大會的盛況;會后如何進行總結(jié)報道,讓會議精神得以貫徹落實。
不僅在大會期間,就算是在閉會期間,新聞記者也要通過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素養(yǎng)挖掘具有價值的人大新聞,通過體驗描寫、現(xiàn)場報道、新聞圖片、系列報道等形式,使人大新聞報道更具可讀性。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隨著全媒體語境的不斷深入,黨報記者必須善于創(chuàng)新、敢于改革,才可以做出更鮮活的有生命力的人大新聞報道。
[1] 劉延娜.創(chuàng)新會議報道三策[J].記者搖籃,2010(12):23.
[2] 張軍.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優(yōu)勢與創(chuàng)新[J].視聽界,2010(2):93-94.
[3] 于希武.電視會議新聞報道改進探析[J].東南傳播,2007(9):110-111.
[4] 朱占春.人大制度新聞概論[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128-130.
G212
A
1674-8883(2016)21-0214-01
李娜(1983—),女,河南人,碩士,中級職稱,從事時政類記者工作,研究方向: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