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影
(廣西師范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電視新聞節(jié)目需要“互聯網+”的原因探究
韓洪影
(廣西師范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各行各業(yè)都在進行“互聯網+”的同時,電視新聞節(jié)目也開始了深層次的探究。新聞節(jié)目需要“互聯網+”的原因有受眾接受習慣的需求、媒介融合的需要以及互聯網思維的推動。本文將對比展開說明。
電視新聞;“互聯網+”;互聯網;媒介
電視新聞生產與互聯網的融合很早就開始了,從媒體網站到微博、微信,再到新聞客戶端,都是電視與互聯網的融合。這些融合都是“+互聯網”的過程,并沒有體現出以受眾(用戶)為中心,所以電視新聞要實現長足發(fā)展,就要轉變以前的本位主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互聯網+”。在“互聯網+”的生產方式下,電視新聞也將變?yōu)橐环N全媒體視頻產品,越來越符合受眾的需要。
在當前的新聞市場中,評價電視新聞節(jié)目好壞的標準,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收視率。對于觀眾來說,節(jié)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成為選擇新聞節(jié)目的首要條件。
(一)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
電視新聞節(jié)目為了保證收視率,就要從受眾的心理上進行分析,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分析,發(fā)現影響電視受眾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受眾的需要,這是受眾心理活動和行為的來源。受眾對電視新聞的需要是對生存生理信息的心理需求、對安全信息的心理需求、基于認知的心理需求、追求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等。正因為有需求,所以才不斷地追求。
其次是對新鮮性的需求。對于新鮮性的追求在“互聯網+”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里,不僅僅體現在新聞內容的新鮮,還體現在制作、互動的新鮮性,改變過去單一的傳遞。新鮮性是新聞的血液,新鮮性滿足了受眾對新聞節(jié)目的好奇心理,只有把握新鮮性,找到其新聞價值,才會贏得更多受眾的喜愛,從而保證收視率。
(二)適應了受眾接收時間的碎片化
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在受眾時間的選擇上大打折扣,受眾只能“中規(guī)中矩”被動地接受時間安排,這也是傳統(tǒng)電視新聞逐漸失去受眾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讓受眾由被動變主動,是“互聯網+”電視新聞所呈現的不同之處。海量信息的出現讓受眾接收信息變得越來越碎片化,而傳統(tǒng)的受眾也由“碎片化”的大眾形成“碎片化”的小眾,“互聯網+”電視新聞適應了受眾多元化、碎片化的特點,讓受眾有選擇新聞節(jié)目的權利,不再是被動的接收。由于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觀看新聞的時間不再像原來一樣的固定,變得隨意性,一個節(jié)目可能分多次看,一次看幾分鐘,由于信息的海量化發(fā)展使人們無暇對信息花過多時間進行選擇和思考,人們更趨向于簡短的新聞表達。受眾注意力的碎片化促進了新聞信息的碎片化傳播,傳統(tǒng)電視新聞很難滿足受眾的這一要求,那么通過“互聯網+”的技術,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受眾輕輕松松就得到了滿足,受眾由被動變主動,按自己的時間隨時隨地選擇觀看電視新聞?!盎ヂ摼W+”電視新聞節(jié)目讓受眾對于電視新聞的選擇空前自由化,受眾不僅可以選擇看到、聽到的內容,還可以選擇何時、何地接收信息。
(三)人文關懷的體現
電視新聞的表現形式越來越體現出人文關懷?!盎ヂ摼W+”電視新聞節(jié)目具備文字、音頻、視頻、圖表、動畫等豐富的表現形式,更好的實現了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電視新聞節(jié)目打破了傳統(tǒng)的我播你看的單一方式,受眾可以選擇觀看自己需要的電視新聞。其次是聲音、畫面的貼切?!盎ヂ摼W+”電視新聞越來越體現出人文關懷,凸顯人文精神。
2010年國務院提出“三網融合”,2014年《關于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的提出,媒體融合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層次,推動了我國媒體融合的發(fā)展。2015年“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又將媒體融合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盎ヂ摼W+電視新聞”是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融合、互動的創(chuàng)舉。電視新聞通過與網絡視頻、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電子IT技術進行融合、互動,從而促進電視新聞的發(fā)展?!盎ヂ摼W+”與電視新聞媒體的融合代表了一種新的傳播形態(tài),將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互融,從而改變原有的傳播形態(tài),給傳統(tǒng)的媒體帶來鮮活的生命力,從而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產力,構建電視新聞的廣泛傳播體系。
電視新聞作為一個傳統(tǒng)產業(yè),固守原有的思維定式只會失去越來越多的受眾,只有依靠互聯網思維才可以與時俱進。電視新聞想要長足發(fā)展就必須要“互聯網+”,那么“+”之前就要有互聯網思維?;ヂ摼W思維在電視新聞中的思維就是:注重用戶體驗的創(chuàng)新、確保信息的對稱、媒介競爭中尋求合作,總之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要義。建立互聯網思維我們可以參照“長尾定律”和“二八定律”?;ヂ摼W思維,就是將剩余80%的市場做好?;ヂ摼W思維有三層含義:一是顛覆性創(chuàng)新;二是開放中博弈;三是合作中共贏。[1]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思維中的關鍵是創(chuàng)新,去做80%長尾中的大眾的創(chuàng)新,通過不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的局面。
將互聯網思維這種觀念植入每一位電視人腦中,體現在每一期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盎ヂ摼W+”傳統(tǒng)電視新聞重生的機會,唯有遵循互聯網規(guī)律、運用互聯網思維去做節(jié)目,實現技術與思維的接壤,才能實現真正的媒介融合,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融媒體。“互聯網+”與電視新聞媒體融合,是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實踐的成果,它代表著一種先進生產力,推動了電視新聞媒體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為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 譚天.互聯網思維深受推崇背后[J].人民論壇,2014(16):32-34.
[2] 盧鑫,張騰.互聯網思維視角下大學生消費行為研究——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6(05):46-48.
G222
A
1674-8883(2016)19-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