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瓊中縣實驗學校 姜世權
讓文明之花開滿校園
——瓊中縣實驗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紀實
□海南省瓊中縣實驗學校 姜世權
2016年4月11日晚,“未成年人道德講壇”活動走進我校,全國著名教育演講家子月老師為全校師生和部分家長做了一場《做文明海南人》的專題演講。在近2個小時的演講中,子月老師用生動感人的真實案例、深入淺出的人生道理和恰到好處的現場互動,從“做文明孩子”、“做文明學生”、“做文明公民”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感念師長恩情,幫助學生樹立公德意識,從而使他們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努力爭“做文明海南人”。這是一場真情涌動、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演講,整個演講現場一直洋溢著濃厚的感人氣氛。在月色輝映下的學校操場上,全校800多名學生舉起雙手齊聲高呼“爸爸、媽媽,我愛您!”“老師,您辛苦了!”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呼喊讓許多現場的老師和家長忍不住熱淚盈眶。很多學生還紛紛走上講臺,和子月老師進行互動,對著臺下的老師、家長和同學,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暢談今后如何做一個文明海南人。最后,全場齊唱《文明在哪里》,動聽悅耳的旋律帶著孩子們追求文明的美好愿望,久久回蕩在校園上空。
整個演講會期間,無一人中途離場。互動的良好氛圍,有效喚醒了學生的良知,凈化了學生的心靈。老師們都深有感觸地說:“對孩子們進行這種形式的教育非常好,比起我們每天苦口婆心地在孩子們耳邊講規(guī)則、提要求,效果好得多!”許多家長也深受感動,紛紛表示:“這樣的演講會確實感人,孩子們能受到這樣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舉雙手贊成!希望學校今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p>
就連未能親臨演講會現場的學校家長委員會主任黃潔華女士,在當晚孩子回家后,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在家長微信群里這樣與大家分享:“今晚孩子興高采烈告訴我‘媽媽,今天子月奶奶到學校,給我們講了做一個文明海南人,教了我們好多喲,聽得我眼淚都流下來了?!腋嬖V他:孩子,這是感動的淚!非常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文明、安全教育課,讓孩子們受益匪淺,非常有意義。謝謝!”
短暫的演講會雖然結束了,但它卻如同一顆投向平靜湖面的石子,蕩起了陣陣漣漪。校園里,亂丟垃圾的現象少了,校園變得干凈整潔了;追趕打鬧的人少了,很多學生懂得謙恭禮讓了;穿奇裝怪服的沒有了,學生的儀容儀表更加規(guī)范了;隨意破壞公物的人少了,不少學生樂于助人了。尤其是,以前在校園里,師生相見,很少有人主動跟老師打招呼的,現在隨處都能聽到學生熱情的話語:“老師好!”“叔叔好!”“阿姨好!”……很多外來的客人都不由稱贊:“實驗學校的孩子們真懂禮貌!”當然,我們深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絕不是一次教育活動就能夠一勞永逸的。但是,我們相信,本次在我校成功開展的《做文明海南人》專題演講活動,無論是對學生的未來成長,還是對學校德育活動的今后開展,都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當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不良的網絡信息以及復雜的社會因素,都會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思想形成和品格塑造產生影響。作為擔負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重任的學校和教師,必須擁有“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情懷,堅持從細節(jié)入手,從小處著眼,堅持不懈地抓好學校德育工作。
為此,我校在實施德育新課程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育一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的教育目標,針對本校實際,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陣地,以灌輸為途徑”的德育舊觀念,努力建構“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陣地,以活動為途徑”的德育新理念,力求通過行為規(guī)范教育、學科課程德育、實踐體驗活動、社會環(huán)境育人等多個德育平臺,積極實施德育新課程,讓學校德育“活”起來。
首先,我校加強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校長親自主抓德育,并專門設立分管德育的副校長,下設由少先隊、學生會、校團委、心理輔導室等機構組成的德育處。同時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考評細則,明確德育工作重點和各個領導崗位職責,從而調動德育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各級組織的骨干作用。
其次,堅持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常態(tài)化,注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每學期開學初,各班都要在德育處的指導下,認真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班級量化評比細則》,確保學生言行舉止規(guī)范,儀容儀表規(guī)范,課內課外和兩操升旗規(guī)范。同時,德育處建立了班級常規(guī)檢查考核制度,充分發(fā)揮紀律組、少先隊、學生會和校團委的作用,從“衛(wèi)生、紀律、課堂、兩操、路隊、就餐、就寢”等方面,實行每日常規(guī)檢查,并及時在《常規(guī)檢查公示專欄》中公示,每周一評比,每月一表彰,很好地培養(yǎng)了師生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逐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三,學校德育活動力求多樣化。充分利用班會、隊會、國旗下的講話等途徑,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機,如傳統(tǒng)節(jié)日、特殊慶?;蚣o念日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法制、環(huán)保、安全、心理健康、孝親敬老、感恩教育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做到重點清、要求高、措施實、效果好。同時還開展了開學軍訓、消防疏散演練、消防知識講座、青春期心理健康講座、法制教育講座等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校德育工作內涵。
第四,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體系,加大社會參與學校德育的力度,努力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網絡。比如,清明節(jié),組織少先隊和共青團部分代表到烈士陵園掃墓,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抓住瓊中縣創(chuàng)建省級衛(wèi)生城市的契機,多次組織學生走街串巷,散發(fā)傳單,義務宣傳,開展講文明講衛(wèi)生教育;組織學生參觀瓊中縣消防大隊、參觀瓊中縣氣象局;邀請瓊中縣縣城派出所干警到校開展法制教育講座……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耳聞目染、親身體驗,以達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第五,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在新課程背景下,全校教師都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積極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實現德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和滲透,力爭達到“五有”目標(即滲透德育有意識、制定計劃有安排、教學設計有體現、課堂教學有落實、授課之后有效果)。
我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們堅信: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來說,人格比學問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正如愛因斯坦對教育的定義那樣:“當把學校交給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忘掉之后,剩下來的才是教育?!蹦蔷褪钦f,相比起古板的知識,孩子們在家庭的熏陶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在老師的影響下,若能擁有良好的習慣、健全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從小就筑牢一道思想道德的防火墻,這才是教育最大的勝利。
其實,只要我們對學校里的那些所謂的“雙差生”,稍加跟蹤了解、深入分析,就不難發(fā)現,他們之所以差,其根源就是在成績不如他人、備受打擊的情況下,又沒有其他正當的健康的興趣愛好,在分數的重壓之下,越來越找不到自信的理由,只能自暴自棄。說到底,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過分關注分數,夸大了學校對高分人才(未必高能)的選拔功能,迫使我們的教育忽略了個體差異,全力以赴地把千千萬萬個學生,都往通向“北大”、“清華”的獨木橋上趕,甚至是以犧牲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思想成長為代價。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對教育有兩句簡單卻非常有爭議的論斷,第一句是“好的小孩教不壞”,第二句是“壞的小孩教不好”。他的觀點是每一個孩子就像是一粒種子,種子雖小,卻一切都具備了。假如這一粒是榕樹的種子,那么就要以榕樹的特質來幫助種子的成長,但是不管多么努力照顧,也不可能使榕樹的種子長成為價格昂貴的紅豆杉。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目前的教育,似乎都是在努力著,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紅豆杉,于是耗神費力地做改變種子特質的工作,這是因為大家都是相信紅豆杉才是最有價值的緣故。其實,紅豆杉固然可以做成藝術品,平凡的榕樹又何嘗不能讓人乘涼呢?這兩者在價值上并無高下,都是有用之才。
作為學校,作為教師,一定要承認每個學生的差異和特性,要清醒地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每個學生都有不斷超越自己的潛能。我們千萬不可假借愛的名義,去做逼著“榕樹”成為“紅豆杉”的傻事。我們不能把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一味責怪、歧視、甚至打罵,最后迫使他們厭學、棄學,反過來我們又去怪罪他們不僅學習差,行為習慣也差,簡直是不可救藥的雙差生。我們要始終充滿愛心,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鼓勵他們“做最好的自己”,不和別人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有進步就值得肯定和贊賞。即使一個學生文化課成績不行,我們總能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總能在他身上發(fā)現一種或多種體育、文藝方面的特長。這樣,我們就能夠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而不至于被那些所謂的雙差生折磨得心煩意亂、痛苦不堪。記得魏書生曾說:“把學生看成魔鬼,你就活在地獄;把學生看成天使,你就活在天堂?!蔽覀冏鼋處煹?,不是要求你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清華生”“北大生”,而是要竭盡所能地去幫助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經營好自己的學習生涯,在自我探索、不斷實踐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滿自信地走在自我發(fā)展、發(fā)展自我的路上,最終不斷超越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基于這些想法,我把“做最好的自己”確立為自己的教育思想,進而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同時制定了《瓊中縣實驗學校學生綜合評價方案》一整套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學生評價體系,引領全體教師摒棄“唯以分數論英雄”的成才觀,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可能性,既重視學生當下的生命質量,又重視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學生綜合評價實施兩年來,“做最好的自己”越來越多地成為教師的教育共識,越來越多地得到家長的一致認同,并且越來越多地讓孩子們能夠抬起頭來走路。
總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央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fā)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必須充分發(fā)揮“學?!边@個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德育新思路,善于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探索和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從而不斷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持續(xù)發(fā)展,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開遍海南,開遍祖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