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糖 編輯/梁璐
王祝 老字號的幸福守候
文/米糖 編輯/梁璐
在那些老北京饕客的心中,百年老店惠豐堂無疑是傳統(tǒng)味道的象征、舊日時光的惠存;而對于第五代傳人王祝來說,惠豐堂的意義不僅僅是自己的歸宿,更是凝聚了幾代魯菜人的心血與堅守。他熟悉傳統(tǒng)魯菜烹調(diào)的各種掌故與細節(jié),在他身上,能夠感受到早已融到骨子里的魯菜魂。有他的堅持,亦是魯菜的一種幸福。
中國雖有八大菜系之分,但北方人對魯菜的偏愛,只需從家家戶戶飯桌上的菜肴就能知曉。作為老北京的王祝,更是與魯菜的淵源頗深。他的父親曾是元老級魯味飯莊、唯一現(xiàn)存的京城八大堂——惠豐堂的當家大廚,他的母親亦是惠豐堂白案前心靈手巧的面點師。所以,自幼王祝對魯菜便有著超乎常人的認知,看父親做菜,遍嘗各式各樣的魯味,也讓他練就了極為敏銳的味蕾。1979年6月,18歲的王祝畢業(yè)后進入惠豐堂,作為第四代傳人王永貴的開門弟子,開始了自己的魯菜廚師生涯。
提起當學徒的日子,王祝說:“那個時候不單是學廚藝,更加是磨煉事無巨細的耐心?!彼貞?,那時候他每天6點30分天色剛蒙蒙亮的時候就要起床趕去廚房,與同期師弟一起掏爐灰、砸煙煤、給灶臺攏火,最后為師傅燒水、沏茶,當這一切都完成妥當,才算拉開一天的工作序幕。到了晚上,大廚們下班,王祝還要留下將后廚打掃一番。如此朝六晚九地堅持了一年,王祝終于漸漸明白了母親曾說的那句:“若能堅持在后廚工作一個夏天,那你就能吃得了這行飯。”
廚師是勤行,不僅活兒多,而且瑣碎。最開始的一年,王祝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攏火、開牲(宰雞宰鴨、劈豬頭)、涮家伙,想上灶,還早著呢。其中,涮家伙就是洗盤碗、蹭勺,而在王祝眼中,蹭勺可是他開始接觸魯菜烹飪的第一步。那時廚師們?yōu)榱朔乐勾秲?,烹制完菜肴都會將煸鍋和炒勺往旁一放,由徒弟們揀起來拿細砂子仔細磨蹭,待蹭得干凈了,用水洗凈,開水煮過,上火烘干,才可再用。每當輪到王祝蹭勺,他就會抓住機會嘗一嘗鍋底上的湯汁,邊蹭邊琢磨滋味,再結(jié)合師傅烹調(diào)菜肴的過程,偷偷學藝。有一次,師傅炒醬爆肉丁,王祝嘗過之后始終對醬香與嫩滑的肉丁念念不忘,就跑到市場買了兩毛錢的肉拎回家,上灶嘗試。他爆了幾次也無法達到師傅那種“吃汁不見汁”的咸鮮口感,得機會就仔細觀察師傅是如何烹調(diào)的。正是擁有這股鉆研勤奮的勁頭,王祝逐漸摸清楚了火候的“脾氣秉性”,領(lǐng)會了菜肴烹調(diào)的節(jié)奏控制,火候該熱則熱、該涼則涼、該快則快、該慢則慢,絲毫不怠慢。
慢慢地,師傅看到王祝的勤奮與用心,將他調(diào)到最后一個灶臺上做湯,還會在伙計下班、飯?zhí)么蜢鹊臅r候,帶著他一起泡發(fā)海鮮、調(diào)配秘制醬料等。就這樣,王祝一步一步從第七灶的燉魚做湯、炒簡單菜、家常菜,奮斗到惠豐堂的頭灶。
有句老話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魯菜對制湯極為講究,一般分為清湯和奶湯兩種。其中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各具風味?;葚S堂每天灶上開火第一件事,就是吊湯。王祝的制湯技法最見功力,他制作的清湯與奶湯湯味鮮美,不薄不膩,回味悠長。他說,像許多名貴菜,譬如鮑魚、海參、燕窩等,本身營養(yǎng)價值極高,但卻沒什么味道,這就必須靠好的湯來提鮮,賦予它可口的滋味。若是沒有好湯,縱使再好的食材也烹不出鮮美。
魯菜中的大部分菜肴都會使用一些清湯,而王祝吊清湯的方法,即是將前夜備好的老湯以小火煮沸,將老雞、老鴨、肘子、蔥姜洗凈放入其中,繼續(xù)小火煮制3-4個小時,待食材的鮮味融入湯水之中撇除雜質(zhì),待用。而奶湯,還需在清湯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首先將雞腿去骨剁成泥,放入清湯之中煮3個小時,煮沸后雞泥會將湯中的油脂雜質(zhì)帶起,浮在表面上,進行撇掉;其次再以雞胸肉剁成泥,清理第二遍,最后在湯中加入適量鹽即可。這樣吊出的奶湯釅而不膩,口感極鮮。一般奶湯用于烹調(diào)奶湯魚肚、奶湯鮑魚等。王??偨Y(jié),吊湯的火候要以文火為主,看著鍋中似開非開的微瀾,才能讓魯菜講究的鮮味充分融入湯中。“惠豐堂每天都堅持吊湯,一直沒變過。”
王祝說,成為一名好的魯菜廚師至少需要磨煉30年,“魯菜的技法繁多,火候、上漿掛糊、下料的順序,都需要慢慢來掌握,逐個尋找靈感,待你領(lǐng)悟到極致,六七年的時間已經(jīng)過去,等你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又過去了許多年?!迸胝{(diào)魯菜特別需要廚師對火候掌控準確。做滑肉片,油溫低了,肉片上的面糊掛不住,就像人的皮膚在太陽下暴曬,水分自然很快就會流失,從而就缺失了鮮嫩的口感;但是油溫過高,面糊瞬間就凝固住了,水分亦蒸發(fā)了,肉也老了。所以要選擇最合適的油溫,糊不掉,還能鎖住水分。掌握其中玄機需要動腦子,并在操作中反復領(lǐng)會。
干炸丸子,更加是考驗廚師對油溫控制的魯味名菜。它要以不同油溫反復炸制3次:剛開始,丸子下鍋需要高一點的油溫,讓外皮遇熱挺住,定型約3分鐘;再調(diào)至中火約炸2分鐘,待丸子內(nèi)心變熟;最后以更熱的油進行復炸,約2分鐘。只有油溫控制得恰到好處,外皮才能酥脆適口,內(nèi)餡和豆腐嫩軟可口。咬上一口,嘎嘣脆。若是以低油溫炸丸子,并一口氣炸至最后一步,丸子的外皮就會糊掉。所以王祝幽默地將干炸丸子稱為“矛盾的混合體”。除了烹飪技法外,王祝說干炸丸子最正宗的選材,應該是那塊肥瘦參半的血脖肉,以其為餡,炸制后的焦香才最誘人。但現(xiàn)在許多地方為了節(jié)約成本,都選用“前尖”、“后尖”來代替了。肉餡的肥瘦比例也有要求,即冬天為4:6,夏天為3:7。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忽視,那就是淀粉在全部原料中始終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以幫助定型,不放肉餡會散掉,放多了丸子的口感就會軟塌塌的。
作為魯菜特有的技法,惠豐堂的糟是祖?zhèn)飨聛淼拿胤?。直到今日,王祝依舊遵循著惠豐堂的古法,延續(xù)釀制著這份獨家糟香味?!坝浀卯敵鯉煾刀际浅猛砩舷掳嘀?,帶我一起偷偷制作糟汁。在紹興黃酒中,加入釀酒的酒糟、糖桂花、鹽和白砂糖,密封于黃酒壇內(nèi),夏季泡3天,冬日泡6天。如此得來的糟香味會淋漓盡致地融于酒體中,待用細布過濾一夜,酒糟和雜質(zhì)細數(shù)分離在紗布上,糟則如茶水一般,清澈透明。”用糟一般都是在菜肴快出鍋的時候放入,為的是在一瞬間以猛火讓菜肴充滿糟香氣息。比如在制作糟溜魚片時,需先將魚去骨、去皮、切片,以凈肉腌制一下,而后用淀粉、蛋清、鹽為其上漿掛糊,在三成熱的油溫之中過一下,最后入糟澆汁。魚肉軟嫩滑口,帶著濃郁糟香。切記油溫不可過高,否則魚肉便會失去口感。
鹵湯是制作的魯菜必備品,同樣需要每天以老湯為底,加入豬骨、老雞、八角、桂皮、蔥姜熬制3個小時。王祝說,鹵湯中的老湯,帶著濃郁的鹵香味道,新湯與之比較,則完全沒了存在感。所以夏天的時候,他每天都會加熱老湯,撇干凈里面的油,以保證新鮮度?;葚S堂的名菜——燒燴爪尖里的豬蹄就是先用鹵湯鹵熟,再以極好的刀工脫骨,這里講究豬蹄無骨而形不散。之后將豬蹄肉切塊,先炸,后加雞湯再燴,口味極為咸鮮醇香。
惠豐堂屬于魯菜中的膠東菜系,擅長烹調(diào)海鮮,因此,王祝也格外懂得做海參。制作蔥燒海參,蔥要選山東章丘的最好,將其切成2厘米的蔥段,放入鍋中油炸,炸出來的蔥油與蔥段放在一旁待用;再向鍋中加入適量奶湯、醬油,度一下海參,將其腥味逼出;而后將蔥油、蔥段、姜、醬油、奶湯放入鍋中,煨海參入味,出鍋后淋上蔥油即可。“當然,海參的泡發(fā)需格外耐心,因為從開始到泡發(fā)完成至少要5天。也正是因為復雜,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選用現(xiàn)成發(fā)好的海參?!蓖踝2粺o遺憾地說。如果按照老的傳統(tǒng),海參需要在極為干凈的清水中泡上一宿,泡海參的盆也必須干凈,無油無鹽。因為遇到油、鹽,海參就會化掉。隔天,干海參變得稍微柔軟,就換新的清水(最好是純凈水)放在爐上加熱,等到清水要開但還沒開的程度,便端下來,待清水冷掉后繼續(xù)加熱,如此連續(xù)2天,每天至少重復4次。做足以上功夫之后海參會變得較軟,開膛去掉內(nèi)臟,接著洗凈,再加入清水,重復加熱放涼的步驟,直至海參發(fā)開了,泡脹了。最后,將海參埋入冰塊之中,遇冷的海參會更為脹發(fā),此時,海參就算發(fā)好了。王祝聊起傳統(tǒng)泡發(fā)海參時,仿佛就像看到了那個曾經(jīng)守在灶旁等著端海參盆的自己,專注且耐心。
從廚35年的王祝,至今依舊堅守著祖輩傳承下來的魯菜手藝。在他看來,好的魯菜廚師需要一些天賦,但做到融會貫通、如影隨形,則需要不停歇地研究和領(lǐng)悟。對于食客來說,王祝的這種堅持,更是一種幸運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