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 薛建新
民族醫(yī)學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
張錦 薛建新
從民族醫(y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出發(f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歸納法對在校生有關體質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體質測試結果、學校的體育發(fā)展基礎、體育教學內容、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學生考核與評價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學校對于《標準》測試的結果缺乏及時有效的反饋;現(xiàn)有的體育場館設施建設還有待提高;學生科學健身的實踐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學評價的量化標準還需不斷完善提高,為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和各大院校體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
民族醫(yī)學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現(xiàn)狀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128
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是國家重點培養(yǎng)的人才,其體質健康狀況和水平是實現(xiàn)人才強國目標所必須特別關注的問題。但是近年來大學生的體質卻出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我校在2013年對新生進行了入學身體素質測試,測試結果并不理想。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總結出,由于中學階段體育教育的缺陷造成入學新生存在著身體素質基礎較差、技能水平低下、鍛煉意識淡薄、吃不得苦、意志不夠堅強等方面的問題;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較喜歡體育活動,但還是不能全面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無法指導自我開展積極健康的活動,這一點在女生中尤為突出,這些問題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高層次,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大學生仍屬需要引導的群體,其辦學理念和教育現(xiàn)狀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認知與行為,因此,加強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刻不容緩[1]。本文以右江民族醫(yī)學院2013、2014級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民族醫(yī)學院校已實施的體育教學改革,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與分析,試圖找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教育因素,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和各大院校體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
1.1 研究對象
以右江民族醫(yī)學院2013級、2014級在校本科生的體質健康教育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內容的需要,廣泛查閱與學生體育健康相關的書籍和文獻資料,了解本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和動態(tài),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學術背景和科學理論依據(jù)。
1.2.2 訪談法
通過走訪相關專家,對有關問卷的設計及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與體育骨干、學生代表進行交流座談。
1.2.3 問卷調查法
對我校2013、2014級學生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398份,回收率99.5%,其中有效問卷393份,有效率98.7%。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和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對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處理,制成圖表。
1.2.5 歸納法
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方法,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進行梳理與提煉,得出本文結論。
2.1 體質測試結果分析
表1 2014年民族醫(yī)學院校本科生《標準》測試成績統(tǒng)計
2014年,國家教育部結合新時期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和學校體育工作實際,對現(xiàn)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了修訂,印發(fā)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標準》作為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校2014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總數(shù)為5818人,其中除去因傷病等身體原因申請免測體質測試的學生45人,2014年實際本科生總數(shù)為5773人。按照新《標準》的規(guī)定,體質測試要根據(jù)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具體表現(xiàn)在,得分在90分以上的為優(yōu)秀,得分在80~89.9分的為良好,得分在60~79.9分的為及格,60 分以下視為不及格。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我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大部分處在及格這一等級,占到總人數(shù)的74.36%,良好的人數(shù)占21.43%,還有3.5%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為不及格,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為優(yōu)秀(0.71%),雖然我校的《標準》測試成績總及格率高達96.5%,但在實踐操作中也顯現(xiàn)出測試結果并沒有及時有效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與反饋,學生對于自身體質與健康狀況不甚了解,也就使我校學生大部分體質健康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2 我校的體育發(fā)展基礎
我校體育部為學院直接領導下的二級教學單位,始終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精神要求,根據(jù)工作需要并結合我校實際,體現(xiàn)體育與醫(yī)學相結合的教學特點,實行學校教務處與二級學院雙重管理,主要承擔公共體育課的教學、運動訓練與競賽和群體等工作任務及大學生體質測試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實現(xiàn)學校人才教育培養(yǎng)目標,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對于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因為場地設施不僅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場地設施條件的好壞、數(shù)量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2]。但由于我校地處民族地區(qū)校園面積本就狹小,加上學校招生人數(shù)的逐年增加,現(xiàn)有體育場館設施的使用已經逐漸顯露出我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窘境,在學校體育場館是否能滿足體育教學及學生體育活動需要的調查結果中也印證了這一點,63.6%的學生認為不能滿足。
2.3 體育教學內容
2013年,我?;谂R床專業(yè)認證開始大膽嘗試體育教學改革,出臺《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后簡稱《方案》),并從2013級以后開始試行?!斗桨浮穼Ⅲw育課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大學體育文化》、《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選項課》三個模塊。
表2 民族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對于體育教學改革的了解程度
表3 “理論課+選項課+體質健康課”體育課程體系設置合理性狀況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我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了解程度時,多數(shù)學生的回答值得深思,有點了解的人數(shù)占49.4%,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數(shù)比例達18.6%,說明當前我校體育教師還沒有完全將學校有關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信息傳達給學生,這應引起校領導及體育教師的重視。但學生對于我校體育課實施“理論+選項+體質健康課”的設置合理性還是較認可的,認為合理和基本合理占總人數(shù)近70%,不是很合理和完全不合理的占9.7%,這說明我校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針對體質健康教育的體育課的認知態(tài)度是積極的。
2.3.1 《大學體育文化》模塊
開設包括運動保健、運動處方、體育鍛煉方法及各項體育運動項目的發(fā)展和競賽規(guī)則介紹等理論課。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比賽的欣賞水平,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學會科學健身的方式方法。通過調查(見表4),對于學校開設《體育理論課》能否對體質健康起到教育作用時,學生的認可程度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認為沒有作用和完全沒有作用的人數(shù)占到總人數(shù)的23.2%,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3.2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模塊
主要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依據(jù),以學生練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組織學生參加測試,并按要求將測試數(shù)據(jù)上報教育部。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掌握各項身體素質的鍛煉方法和練習手段,從而提高自身體質健康水平。通過筆者與學生的交流和各班級期未反饋的意見、建議信息表明:60%左右的班級學生對于體質健康課表示贊同,認為這對目前身體素質狀況急劇下降的大學生們來講是有必要的,30%學生比較認可,但覺得有點枯燥,10%的學生覺得沒必要,主要表現(xiàn)為怕苦怕累。由于體質健康課采用學生自主鍛煉為主的方式,因此多數(shù)學生課堂鍛煉的主動性還不夠,科學健身的實踐能力還有待加強。
表4 體育“理論課”對于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作用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教師在體質健康課的教學過程中是否會穿插一些有關科學健身等方面的內容,大多數(shù)學生給予了肯定回答,認為“會”的占66.5%,說明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較好的融入理論性的指導,易于學生理解。認為“偶爾”(23.4%)和“不會”的(10.1%),就要求我們每個體育教師要做到全員機制,并充分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對于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將會產生很好的教育意義。
表5 學生選擇體育選修課的依據(jù)(多選)
表6 體育選項課的技術難度和強度
表7 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最主要因素
2.3.3 《體育專項課》模塊
此模塊以選項課的形式開展,選項課也是大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重點。學生通過網上選課系統(tǒng)進行選課,其內容涵蓋了籃球、排球、足球、武術、乒乓球、健美操、體育舞蹈等體育運動項目。目的是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相關的項目進行學習與鍛煉。從學生自主選課的依據(jù)(多選)可以看出(見表5),興趣愛好、提高運動水平、增強體質排在前三位,分別占到了57.2%、48.6%、46.3%,可見大部分學生在選課時都能有較好的出發(fā)點。有關體育選項課的技術難度和強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見表6),認為有些課有難度和能適應體育課上安排的運動量的人數(shù)最多,表現(xiàn)在每次上完體育選項課后學生精神上的感覺,近 2/3的同學感覺愉快和比較愉快。這主要得益于體育教師在實踐課中一定運動負荷和難度、強度的刺激,但由于體育運動項目本身的不同,活動量和活動強度也就不盡相同,這也就是41.4%的學生選擇選項課有難度的原因。
2.4 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xiàn) “課內外一體化”、“陽光體育”的重要保障。我校組織實施的課內外一體化和陽光體育主要以三大球、健美啦啦操、田徑運動比賽為主線,以競技項目為輔,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包括體育協(xié)會和學生以興趣、愛好等因素自發(fā)、自由安排的活動兩種。對于大多數(shù)體育協(xié)會體育部會安排相關專業(yè)課教師進行課余技術指導,并組織協(xié)會成員進行學校每年多樣的體育運動競賽,在實踐磨礪中有效提高協(xié)會成員的運動技術水平、裁判水平等。
調查結果顯示,我校經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占到了多數(shù)(48.5%),偶爾和不參加活動分別占到了43.7%、7.8%。而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習緊張沒時間,占44.2%,其次是沒有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和不感興趣,分別占到29.6%、11.6%(見表7)。筆者認為這和學生所學專業(yè)有很大關系,學醫(yī)本身學業(yè)壓力大,課程繁重,學生難免感覺學習緊張,在筆者與學生的交流中也得知多數(shù)學生疲于應付考試,經?;ù罅繒r間看書復習,而一旦有空閑時間,卻不愿意去鍛煉,使得其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機會和興趣減少,熬夜、迷戀手機、電腦、網絡等已屢見不鮮,讓諸多不良行為習慣侵蝕自身的健康,這也是學校健康教育必須加以關注的地方。
2.5 考核與評價
目前,我校體育教學評價主要以考核為主,學生是主要考核對象??己藘热莅ㄈ齻€模塊,各模塊設置有相應的學分,學生通過學習并進行考核,各模塊評定合格即獲得學分。此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主要評價理念是淡化競技,重視過程。但是對于學生是否也可以成為教育評價主體的一部分,能否將學生自評與互評納入考評范圍;能否及如何將學生的各種體育協(xié)會活動、自主鍛煉等情況納入體育教學評價范疇;許多難以量化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生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意志、個性等,就顯得評價的主體、內容和標準科學化程度不夠完善。
3.1 結論
影響民族醫(yī)學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因素很多,在調查中比較突出是學校對于《標準》測試的結果缺乏及時有效的反饋;現(xiàn)有的體育場館設施和使用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室內活動場地;學生課堂自主鍛煉的主動性還不夠,科學健身的實踐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學評價的量化標準還需不斷完善、提高;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機會和興趣減少也不容忽視。
3.2 建議
3.2.1 我校應成立專門《標準》監(jiān)測教研室,不僅負責測試數(shù)據(jù)的管理與分析,還應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加強測試效果的追蹤,給予學生有建議性的信息反饋。
3.2.2 加大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投入,合理利用體育資源,努力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和學生體育鍛煉環(huán)境,促進學校體育發(fā)展。
3.3.3 要想全面把握被評價者的學習情況,學習成績的評定更需創(chuàng)新,評價主體要全面,并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通過更科學合理的評價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3.3.4 進一步加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讓更多的學生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習慣,為將來從醫(yī)奠定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麻小梅. 清華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研究[D]. 首都體育學院,2015.
[2]李海峰.從學校體育角度分析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3(24):29-30.
[2]王海英.陜西省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 職業(yè)與健康,2013,29(14):1787-1789.
[3]宋秀麗,肖林鵬.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現(xiàn)狀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2012,(5):103-106.
[4]劉星亮,陳義龍等.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03):74-78.
[5]竇健,李兵.高校體育課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 四川體育科學,2013,(01):134-137.
[6]張繼輝. 高校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2):245-247.
[7]楊銳. 關于學校體育在學生體質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與局限的研究[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03):77-78.
[8]楊貴仁. 學生體質健康泛教育論[D]. 福建師范大學,2005.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校級課題“民族醫(yī)學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研究”的子課題(項目編號:J2014-10)。
張 錦,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體育部;薛建新,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