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與分娩方式的相關性研究*
李昱
(河源市源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與分娩方式的臨床關聯(lián)。方法選擇本院于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足月和近足月的胎膜早破伴自然臨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按照患者宮頸評分情況把74例患者分為成熟組與不成熟組,其中分數(shù)在0-5分表示宮頸不成熟,分數(shù)為6分及以上表示宮頸成熟,兩組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37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宮頸評分和分娩方式之間所存關系。結果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9.05±1.06)h,產程(9.33±1.90)h,24例患者實施陰道分娩;不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13.29±2.43)h,產程(10.88±2.17)h,有12例患者實施陰道分娩,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產程均明顯比不成熟組短,陰道分娩例數(shù)明顯多于不成熟組,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回歸分析,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和破水臨產時間之間為負相關,宮頸越成熟,實施陰道分娩的例數(shù)越多。結論經(jīng)本次結果的分析可知,對胎膜早破患者促進其宮頸成熟,可縮短產程和臨產時間,減少剖宮產率。
關鍵詞:臨床;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宮頸評分
所謂胎膜早破是指臨產之前胎膜自然破裂,在臨床中孕周低于37周的胎膜早破叫做早產胎膜早破或者未足月胎膜早破[1]。在圍生期胎膜早破作為一種常見并發(fā)癥,不僅容易使早產率上升,增加圍生兒死亡率,同時還容易引起產褥感染與宮內感染;導致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有胎膜發(fā)育異常、創(chuàng)傷、胎兒先露部和骨盆入口之間未銜接好、宮頸內口松弛、羊膜腔壓力上升以及感染等[2-3]。目前足月胎膜早破或者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通常采取終止妊娠的方式實施治療,從大量實踐來看,胎膜早破患者宮頸成熟情況對于其分娩方式、臨產時間以及產程均存在一定的影響[4]。本次研究筆者就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額與分娩方式的臨床關聯(lián)進行研究和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本院于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足月和近足月的胎膜早破伴自然臨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是初產婦,未實施任何干預措施,均滿足胎膜早破診斷標準,即陰道流出羊水,伴不規(guī)律宮縮,陰道pH值超過6.5,經(jīng)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顯示存在羊齒狀結晶[5]。按照宮頸評分把74例患者分為兩組,即成熟與不成熟組,兩組病例數(shù)分別為37例,其中分數(shù)在0~5分之間表示宮頸不成熟,若分數(shù)超過6分則表示宮頸成熟。成熟組患者年齡在22~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4±3.21)歲,孕周為35~40周,平均孕周為(38.65±1.34)周;不成熟組患者年齡在21~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1±3.24)歲,孕周為36~41周,平均孕周為(38.67±1.32)周。通過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成熟組和不成熟組在平均年齡以及平均孕周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收集整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破水至臨產的時間、產程和分娩方式,并進行比較,分析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和分娩方式、破水至臨產時間以及產程之間的關系。
2結果
成熟組和不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產程比較如表1所示,通過表1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和產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成熟組有24例患者實施陰道分娩,13例實施剖宮產;不成熟組有12例患者實施陰道分娩,25例實施剖宮產,和不成熟組比較,成熟組陰道分娩例數(shù)明顯增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成熟組和不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
組別破水至臨產時間(h)產程(h)成熟組(n=37)9.05±1.06*9.33±1.90*不成熟組(n=37)13.29±2.4310.88±2.17
注:和不成熟組相比較,*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胎膜早破癥狀表現(xiàn)主要為陰道突然排液,所排出的量可多可少,一般為持續(xù)性,且持續(xù)時間不等,通常情況下開始的時候量多而后逐漸減少,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間接性排液。曾有研究報道指出陰道排液一般和孕婦活動以及體位變動相關[6]。在臨床中破膜以后一般于24 h內臨產,目前在胎膜早破處理上,多采取終止妊娠治療,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研究分析,在臨床處理胎膜早破時,應根據(jù)患者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其孕周明確治療方案。由于胎膜早破新生兒結局和孕周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孕周低于32周的產婦,大部分胎胚發(fā)育還不是很成熟,因此新生兒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影響威脅其生命安全,針對這種情況,對于這種類型患者在臨床中大多采取期待治療法進行治療,在未發(fā)生任何并發(fā)癥的前提下能夠保胎至34周,此時胎兒各指標均已接近于成熟,并發(fā)癥會顯著下降,可結合產婦實際情況適時終止妊娠。而對于孕周在32~34周的產婦,首先需實施羊膜腔穿刺實施羊水檢查,就胚肺成熟情況進行觀察,待其成熟后可結合產婦具體情況適時終止妊娠[7]。
對于胎膜早破產婦,在選擇分娩方式時同樣需根據(jù)產婦自身實際情況明確,孕周低于25周的胎膜早破產婦,因胎兒存活率均非常低,對此在臨床中大多選擇實施陰道生產。對孕周在28~32周的患者,由于胎兒各器官發(fā)育均未成熟,因此其在宮縮壓力耐受上相對比較差,且還容易出現(xiàn)宮內缺氧現(xiàn)象,此外,處于該階段的胎兒骨質較軟,顱骨骨化不全,若實施陰道分娩,很容易使胎頭由于受到陰道擠壓而發(fā)生變形,引起小腦幕或者大腦鐮撕裂傷,繼而進一步引發(fā)顱內出血問題。對此,對于胎膜早破患者在明確分娩方式時,需綜合考慮上述這些因素,適時放寬剖宮產指征,根據(jù)患者孕周情況和身體狀況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有研究表明,孕周超過34周及以上的胎膜早破產婦,其分娩方式選擇和宮頸評分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8]。
本次研究選擇74例足月和近足月的胎膜早破伴自然臨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孕周均≥34周,根據(jù)患者宮頸評分情況分為成熟組(分數(shù)為6分及以上)和不成熟組(分數(shù)在0~5分之間),結果發(fā)現(xiàn),成熟組患者破水至臨產時間、產程均明顯短于不成熟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在分娩方式上,成熟組陰道分娩例數(shù)明顯多于不成熟組(P<0.05)。經(jīng)回歸分析,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和分娩方式、破水至臨產時間以及產程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宮頸成熟除了可降低人工引產的機會外,同時還可縮短患者臨產之前待產的時間,強化患者陰道分娩的信心,增加陰道分娩的機會;反之,若宮頸不成熟,則容易造成催產素引產的失敗,甚者還會影響不成熟胎兒,導致其受到較大損害,對此一般情況下對于宮頸不成熟患者,在選擇分娩方式時多選擇剖宮產。當宮頸逐漸成熟時,由于催產素引產成功率比較高,因此多選擇陰道分娩。本次研究宮頸成熟組實施剖宮產的患者主要因骨盆狹窄以及胎兒不正等而選擇剖宮產。 綜上所述,胎膜早破作為圍生期一種常見并發(fā)癥,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和危害均非常大,需引起高度重視。由于胎膜早破患者宮頸評分和患者分娩方式、破水至臨產時間以及產程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于這種類型的患者,在選擇分娩方式時,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于胎膜早破患者,破膜以后應囑咐其臥床休息,將床腳抬高,保持頭低臀高的狀態(tài),以免臍帶脫垂,特別是雙胎產婦以及臀位產婦。保持外陰的清潔,對于足月胎膜早破或者早產胎膜早破>12h產婦,應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對于足月或者近足月,且超過12h未臨產患者,主張引產;對于孕周小,胎兒沒有成熟且未臨產患者,可于積極監(jiān)護以及預防感染的條件下繼續(xù)妊娠,盡量獲得胎肺成熟時機,以便獲得良好圍產兒預后。
參考文獻:
[1]夏傳榮,周文湘,胡崢,等.胎膜早破與分娩方式的關系及產程觀察[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12):2316-2318,2304.
[2]符偉,劉芳,戚瑞紅,等.初產婦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頭高浮對分娩方式的影響及處理方法[J].西部醫(yī)學,2014,26(12):1667-1669.
[3]鄒麗穎,范玲,段濤,等.0.8 mm控釋地諾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宮頸成熟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7):492-496.
[4]周雅麗.欣普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者促宮頸成熟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31(20):111-112.
[5]王芳,禹曉萌.非限制性自由體位對孕足月胎膜早破孕產婦殘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49(7):776-779.
[6]梁麗笙.地諾前列酮陰道栓劑作用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引產的臨床觀察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6):1052-1053.
[7]王云霞,劉萍,賈曉婕,等.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婦殘余羊水量、分娩方式及臨產時機對母嬰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257-259.
[8]賈利平,劉玉珠.足月胎膜早破后殘余羊水量指數(shù)與分娩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3(18):2785-2786.
收稿日期(2015-10-0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1.026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115(2016)01-0070-02
作者簡介:*李昱(1975-),女,江西贛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護理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