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傳統(tǒng)教育思想體制的制約,傳統(tǒng)教學只是教師對學生一種注入式知識灌輸,學生興致缺乏,課堂氛圍沉重,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起源于國外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理論所能帶來的成效讓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納和推廣。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作為我們的母語學科的語文更應該一馬當先,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這種技巧,通過師師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合作交流,共享合作成果,共同成長進步。
一、合作學習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1、提高教學效果。結(jié)合高中語文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策略,把握技巧,監(jiān)督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靜聽、分享,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快速掌握知識和技能,提升教學效率。
2、提升學生心理素質(zhì),增強團隊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合作學習中的自主思考、分工協(xié)作,溝通交流,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同時,有效地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掌握好合作技巧,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技能,以更好地應對今后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考驗。
二、合作學習組織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語文合作學習教學中,合適的組織策略要結(jié)合高中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適應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對其學習產(chǎn)生積極促進作用[1]。
1、個人思考與小組交流有效結(jié)合,共同進步的組織策略。對于探究性課文學習,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首先由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再在團隊交流中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彼此討論分享并進行反思,成果共享,達到共同進步。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進行說明。首先進行合理分組,根據(jù)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4人一組為好;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學案,讓學生通過對文章材料的閱讀,獨立思考,進而解決所設置的問題。如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通過哪些方面描寫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進行組內(nèi)溝通、探討,達成初步共識后不同小組再進行交流、分享。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扮好監(jiān)督和引導者的角色,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掌握好各組分享內(nèi)容,對各組情況進行中肯的評價。
2、三列式構建求知體系的合作學習組織策略。三列式構建求知體系即為“Know(已知的)- Want to learn(想學的)-Learned(學到的)”學習策略[2],是列出一個表格,然后根據(jù)自己了解掌握的知識列出一欄,通過思考希望自己能了解掌握的知識問題列出一欄,最后一欄是通過自己學習思考、小組溝通交流等課堂教學后共同學習學到的知識。這一合作學習策略比較簡明有效,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交流,了解認知探索過程,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jié),進而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由于這種合作學習策略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活動,教師應加大關注,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提醒、幫助和梳理思路。
3、文學興趣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文學興趣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是指學生根據(jù)指定學習范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組,自主學習、分工協(xié)作、交流探討、成果匯報的學習形式。在這種學習策略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好的閱讀習慣,深入探究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闡述不同的觀點,形成多元化文學。以四大名著等書籍中經(jīng)典篇章為例:學生根據(jù)興趣選擇小組,每組9人為佳,每個小組中的每個人都要有具體分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在某一個時間段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思考、討論分析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背景、發(fā)展關系等;再總結(jié)出主要內(nèi)容和讀后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最后教師進行評價。這種學習方法一般所需時間長,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跟進,可以先布置任務,課下進行獨立思考,利用某個早讀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課上匯報,分享成果。
高中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策略這一課題的研究,需要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協(xié)作努力。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改進合作學習策略方法,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師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設計,盡可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學生也要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好處,積極主動參與,承擔責任,全面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符玉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5(30):81.
[2]朱萬香.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探析[J].教學研究,2013,36(2):86-89.
劉凡,教師,現(xiàn)居山東曹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