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珊 連叔薏 蔡潔 謝澤娟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普外科接受治療和手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疼痛程度、住院時間、滿意度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普外科手術中給予人性化護理, 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減少患者的疼痛感,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普外科;手術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70
普外科作為醫(yī)院的重要科室, 面對患者多、病情種類復雜、需要手術情況多, 在手術中的護理對于手術的成功十分重要。因此, 人性化的護理是適應醫(yī)學及患者對于高質量的護理要求的必然選擇, 本院普外科在手術中施行人性化的護理, 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普外科接受治療和手術的患者100例, 其中行腸胃手術38例, 行甲狀腺手術27例, 行乳腺手術25例, 行闌尾炎切除術10例。其中男50例, 女50例, 平均年齡(39.47±4.37)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 對病情進行檢測、飲食上給予指導、關注患者心理變化;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人性化的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 患者進入醫(yī)院后, 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 將患者安排入病房, 并詳細的介紹病房的設施及消防通道。調節(jié)病房的溫度, 光線適合患者的康復, 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 保持空氣流通。走廊及病房的障礙應及時清除, 床腳剎車應能有效固定, 病床不能太高, 防止患者摔下;走廊及衛(wèi)生間要安裝扶手, 鋪設防滑磚, 病房的暖壺及利物盡量遠離患者, 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
1. 2. 2 根據(jù)個體差異進行護理 針對每個患者的生活習慣、個體體質差異制定不同的護理對策, 尤其對老年患者在治療中容易產生孤獨、恐懼的心理, 護士要加強陪伴, 經常巡視, 做到“以人為本, 以德施護”[1]。
1. 2. 3 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要積極利用每一次與患者溝通的機會, 針對每一例患者的不同性格給予心理輔導。進行常規(guī)的體檢并將結果告知患者, 使其有心理準備, 告知相關的知識及術前的準備, 對手術過程進行耐心講解, 使患者對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對患者的飲食給予控制與指導,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有控制作用;對于術前情緒波動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消除其緊張的情緒, 避免因恐懼影響手術效果;術前給患者換洗好干凈的病服。
1. 2. 4 術中護理 手術中護理人員動作要輕柔, 充分理解、尊重患者, 在溝通中語言盡量親切, 使患者能感受護理人員的關心。在手術中關閉患者的通訊設備, 以免影響手術的效果。
1. 2. 5 術后護理 術后保持病房的整潔, 保證通風與安靜。妥善安置患者, 對生命體征進行檢測, 時刻觀察有無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等現(xiàn)象, 做好切口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術后常見不適的防護及護理。患者術后清醒后, 護理人員做好基礎護理, 攙扶患者適當運動、深蹲, 促進康復;對患者給予精神上的鼓勵, 消除心理壓力, 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后續(xù)治療, 增加痊愈的信心;對術后出現(xiàn)的疼痛給予密切觀察, 仔細記錄疼痛出現(xiàn)的部位及持續(xù)時間, 必要時采取止痛措施。協(xié)助患者術后第一次飲水, 如無不適, 可指導患者進食流食, 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術后患者適宜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1. 2. 6 出院時指導 術后6周內不宜拿重物, 拆線后1周才可以洗澡, 如遇到不適及時與醫(yī)生進行交流, 必要時來院復診。
1. 3 護理效果評定標準[2] 患者在術前、術后以及術后無任何疼痛感, 對護理效果十分滿意確定為一級(非常滿意);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感到輕微不適, 對護理效果較為滿意確定為二級(滿意);而在術前、術中、術后感到嚴重的不適, 對護理效果十分不滿意評定為三級(不滿意)。對患者發(fā)放問卷調查, 保證回收率≥95%。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疼痛及住院時間比較 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與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 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 是以“以人為本”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從患者的切身利益出發(fā), 給予患者全方位的護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 社會的進步, 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質量越來越高, 護理的質量也是患者在選擇醫(yī)院時的直接影響因素。經過人性化護理的不斷完善, 其服務的范圍也不斷擴大, 通過給予患者心理等各方面的護理, 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3]。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疼痛程度、住院時間、滿意度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普外科手術護理中給予人性化護理, 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 縮短住院時間, 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對患者的滿意度, 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小英, 王剛.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效果評價.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36):190-191.
[2] 商高妍.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實踐探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35):244-245.
[3] 李清霞.舒適護理在外科圍手術期應用的臨床研究.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9):265-266.
[收稿日期: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