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平 毛春暉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級也是如此。所謂的班級文化,是指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象,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風格。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自我調節(jié)、約束功能和激勵功能。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幫助學生造就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班級文化也有助于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班級形象,為學校文化建設奠定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緊緊圍繞育人的總體目標,緊扣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那么,如何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呢?
一、建設豐富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即顯性文化或硬文化,它是用來衡量一個班級文化最基本的尺度。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蔽镔|文化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激活學生的思維,融洽師生的情感有巨大的積極的作用,建設時力求突出特色,體現教育性、開放性和安全性。
保持清潔整齊的教室衛(wèi)生。干凈的環(huán)境能使人心情舒暢,身心健康。班主任要教育學生不亂扔垃圾,并整齊擺放個人物品及班級公共物品,要求全員參與和重視,使每個學生都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做到“教室是我家,衛(wèi)生靠大家”。
教室布置要科學合理。教室環(huán)境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疲勞,陶冶身心,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如,教室正面要懸掛一枚時鐘,可時刻提醒學生珍惜時間,安排好學習事宜,但所掛時鐘不能發(fā)出大的聲音,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室兩側墻壁要張貼字畫、名言警句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身心。后墻的黑板可設計為學科知識點、時政新聞,也可以是學生的各類作品,內容要經常更新,便于發(fā)揮它耳濡目染的作用。還要設計宣傳欄和表揚欄,隨時表揚班級的先進事跡,張貼優(yōu)秀學生名單和照片,促進學生互勉互勵,拼搏競爭。教室的空角,把它安排成“才藝臺”“科技角”“圖書角”等,傳遞正能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作用。此外,教室內也可以養(yǎng)殖適宜的花卉,同時把養(yǎng)殖工作全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澆水修枝,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使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能傳情,給學生帶來希望和活力。
班級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獨特新穎。根據時代發(fā)展要求,努力通過賦予新內容,創(chuàng)設新載體,使學生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吻合。并注重體現學校特點、班級特色,突出個性化,力求做到區(qū)域規(guī)劃合理、板塊設計美觀大方、色彩搭配協調。內容選擇要旨在傳遞信息,營造氛圍,鼓舞精神。
二、提升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是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學生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tài),是班級文化中的軟文化或者隱性文化。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chuàng)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心理關系。班級中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師生關系最為復雜,最能影響班級氛圍。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新型的平等、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批評時要注意語言分寸,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同時可以和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班級大事共同探討定奪,體現民主化。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讓他們?yōu)閷崿F共同目標協同合作,培養(yǎng)強烈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形成良好班風。其次,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競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使集體生活更有樂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在活動中,可不斷發(fā)現人才,培養(yǎng)人才,實現班級的奮斗目標,促進班級的人際交往,使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如運動會、科技節(jié)、文藝演出、軍訓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既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展示才藝,又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頑強拼搏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其次,可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活動。主題班會是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故事演講、專題討論、茶話會、參觀訪問、報告會等,可為學生搭建表現自我、展示自信的平臺,進而營造活躍和諧的氛圍,奠定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也可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成長的樂趣,從而使每個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再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邁向社會??梢詭椭蠢显豪先舜驋咝l(wèi)生,為他們獻上自己編排的文藝節(jié)目,也可以進行社會調研,參加夏令營活動等。因為社會是一個大舞臺,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是學生應該經歷的成長過程,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培養(yǎng)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學到更多課本里學不到的東西。
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班主任必須和全班同學共同努力,從點點滴滴做起,常抓不懈,真正發(fā)揮其巨大的無形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