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琳 趙云英 卜立言
摘要:以大學校園環(huán)境為背景,在對校園戶外公共座椅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與感官需求分析基礎上,應用空間關系學和環(huán)境心理學相關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結合大學校園座椅布局的特點,分析校園內人、環(huán)境和空間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總結影響大學校園戶外公共座椅的布局因素,改善座椅布局環(huán)境,提高大學校園戶外公共座椅布局的合理性,提出適合大學校園環(huán)境的戶外公共座椅布局建議。
關鍵詞:公共設施設計 戶外公共座椅布局 用戶需求 空間關系學 環(huán)境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2-0156-02
在大學校園內,戶外公共座椅是最為常見的公共設施之一,它作為人與環(huán)境之間溝通的橋梁,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不僅為在校的師生和過往的行人提供了放松休閑的場所,也是校園內的一道美麗風景。戶外公共座椅的擺放影響著環(huán)境的美觀性與使用者的舒適性,隨意擺放的公共座椅會破壞原有環(huán)境的和諧,舒適的公共座椅若至于不合理的位置也會變得無人問津。如何讓戶外公共座椅展現它的價值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1 戶外公共座椅種類及其現狀分析
1.1 戶外公共座椅現狀分析
大學校園戶外公共座椅可分為:可移動式戶外公共座椅和固定式戶外公共座椅。固定式戶外公共座椅可分為:有靠背座椅、無靠背座椅、模塊化座椅、坐墻、腳凳、涼亭等。座椅的擺放形式可以分為:圍合式、半圍合式、平行式、分散式。座椅的朝向可分為:同向、正對、交錯、相反。
以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校園為例,校內有六種公共座椅,如圖1所示。這六種座椅的種類是:石凳、涼亭、有靠背座椅、無靠背模塊化座椅和坐墻。
這六種座椅擺放位置分別是:小路邊,小型廣場四周,人工湖邊,橋邊。排列方式包括:平行式、半圍合式、分散式。座椅的使用率能夠間接地反映座椅是否舒適、座椅布局是否合理。通過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座椅使用情況的觀察,統(tǒng)計了校園內各類座椅的使用率。運用了實地觀察法統(tǒng)計了校園6種座椅的使用情況,時間為下午2:00-3:00,如表1所示。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1)湖邊涼亭的使用率最高,原因在于涼亭的座椅交錯排開,避免了陌生人視線相對,涼亭南側是一條較寬的道路,北側是人工湖,視野較為開闊;(2)湖邊石凳使用率居中,湖邊每組石凳距離較遠,保證了私密性;(3)橋邊座椅使用率居中,橋邊景色宜人,并且與路過的行人保持一段距離,彼此不干擾;(4)小路邊座椅的使用率十分低,原因是公共座椅放置在小路的一旁,狹窄的道路減去座椅使用時所占的空間,剩余道路寬度只允許單人通過,既阻礙了道路的通行也影響了公共座椅的使用;(5)小型廣場邊緣坐墻使用率低,半圍合的弧形排布導致坐墻距離過近,私密性差;(6)小型廣場邊緣座椅使用率低,原因是這條路的人流量較大,后背沒有任何遮蔽物,幾乎處于完全暴露的環(huán)境下。
1.2 用戶需求
在設計過程中要從用戶的需求出發(fā),研究用戶的功能需求與感官需求,注重以人為本設計原則。大學校園戶外公共座椅使用人群包括在校師生和少部分流動人群。開學期間在校師生為主要使用人群;寒暑假期間,大部分同學離校,附近居民占使用者比例一半以上。作為校園內的主要使用人群,究竟使用者對校園的戶外座椅有什么期待與需求。
通過對校園人群使用情況的調查,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使用場景:①親朋好友來學校參觀時,需要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去處,可以拍照留影與交談;②學習英語時,需要—個較為私密且僻靜的環(huán)境,能夠較為大聲朗讀英語、看書、做筆記;③獨處時,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周圍只有偶爾過往的行人和幽靜的環(huán)境;④校園情侶約會時,需要一個相對私密的環(huán)境;⑤見到熟人時,需要一個能親密交談的環(huán)境。⑥朋友小聚時,需要一個能容納較多的人的空間;⑦疲勞時,需要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休息。以上使用場景可以歸納出以下7種功能需求:娛樂;學習;獨處;約會;聊天;交友;休息。
感官需求主是從使用者視覺與嗅覺等出發(fā)。人們最渴望陽光、美景與新鮮的空氣,因此布局時需要考慮到座椅使用者的視野是否開闊,座椅的擺放位置距離垃圾箱等有氣味的設施距離是否合理等。
2 戶外公共座椅布局研究理論基礎
2.1 空間關系學
(1)人與人
人類關系的距離并不是精確的,但是也并不是隨意的。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曾提出過四類距離:親密距離(0~0.5m);私人距離(0.5~1.2m);社交距離(1.2~4m);公共距離(4m以上)。
不同關系的人之間需要保持不同的距離,這樣才會覺得輕松自如。校園內常出現的人際關系有同學關系、師生關系、親友關系等,他們想要的是一個能夠提供休息、交流或獨處的空間,因此為滿足不同使用者心理需求,需要設置多種座椅距離。
(2)人與空間
①空間的凝聚力與分散力
正如N.J.晗伯瑞肯在《支撐》中所說,人本能的特性遠比刻意創(chuàng)造的個性更重要。座椅的布置只需要遵循人的本能、順應人類習慣,這便是最好的布局。
在校園環(huán)境中,要尊重使用者對于個人領域的要求。座椅的布置可以影響人們之間交流的親密程度,熟悉和想要親近的人們喜歡選擇聚合在一起的座椅,體現了空間的凝聚力。陌生人之間或者想要獨處的人會選擇彼此分散的座椅,互不干擾,通過空間的分散力保證個人私密性。
②人在空間中的安全感
校園環(huán)境的設計會透露出一種無聲的信息傳遞給使用者。人們通常喜歡在看起來很安全,有一定遮蔽物的環(huán)境下休息。直接將座椅布置在空曠的場地會讓使用者感到不安。因此公共座椅布置的位置盡量選擇有適當遮蔽物的空間。
③人在空間的存在感
在座椅布局時應盡量與校園內較大的設施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使用者產生壓抑感。座椅的布置需要考慮到人在環(huán)境中的存在感,直接將戶外公共座椅放置在高大的建筑物附近,會使人產生渺小、無力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座椅與大型設施之間需要添加一些植物、雕塑等高度適中的設計元素,緩和座椅與背景環(huán)境尺寸上的較大差異。
2.2 環(huán)境心理學
(1)自然環(huán)境
座椅布局前需對環(huán)境未來發(fā)展有所預知,把變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人們需要預知這些變化的因素,其中包括夏季和冬季的溫度變化范圍、年平均降水量、主風向、噪音指數等。人們傾向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使用公共座椅,因此在掌握校園環(huán)境的自然氣候后,還需要布置其他公共設施來完善整個場地的環(huán)境。
(2)人文環(huán)境
校園公共空間的座椅布局不但需要注意空間利用的合理性、自然景觀的生態(tài)性,而且需要重視校園的文化內涵。按照學校學科的不同,大學之間風格有較大差異,加上每個大學獨有的文化背景,造就了每個大學獨一無二的人文環(huán)境。每一個校園都有其各自的名稱與印象,印象受到自然、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固有的色彩。結合校園環(huán)境的座椅布置才不會破壞校園的整體性與統(tǒng)一性。
3 布局建議
3.1 根據空間關系學提出的布局建議
座椅布局要考慮人不同的需求,來調整座椅之間的距離。根據空間凝聚力與分散力布置座椅的朝向。需要把人聚集在一起時選擇圍合式、半圍合式、平行式,座椅相對。需要獨立空間時,可選擇分散式放置或者圍合式、半圍合式、平行式,相反或者同向,避免視線相對。人在公共空間中需要安全感與存在感,座椅布置需要遮蔽物,但是也要注意遮蔽物的尺寸,建筑是遮蔽物,但是尺度過大的建筑會給人壓迫感,為了緩解尺寸的較大差距需要在座椅與建筑之間布置具有緩沖作用的植物。根據7種功能需求的布局建議如表2所示。
3.2 根據環(huán)境心理學提出的布局建議
在布局時,需結合不同季節(jié)的特性選擇座椅的位置,包括天氣對人使用時的影響以及季節(jié)變化在視覺上的影響。戶外公共座椅最需要考慮就是陽光、雨水、風和氣味。例如,為了降低座椅周圍的溫度,座椅附近要設置遮蔽陽光的設施。并且座椅避免處于低洼地勢,保證附近以及坐面上的干爽,同時還應避開風口位置。在視覺方面,需要考慮座椅搭配不同季節(jié)的色彩時是否依舊協(xié)調、美觀。
校園內的公共座椅布置要與學校周圍環(huán)境相融合,結合學校獨有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與校園的歷史相伴,形成所在大學的獨特風景。以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為例,作為一所以航空航天為特色的大學,校園內整體的風格可圍繞“航天”主題,校園公共設施選擇藍色作為主色調,座椅的色彩可以選擇藍色,輔以白色、黃色等。座椅布置環(huán)境可以設計成停機坪等與航空相關的造型,如果座椅的造型類似機翼這種能容納2人以上的長形座椅,可增加每個座椅之間的距離,避免使用者覺得過于擁擠。
4 總結
戶外公共座椅是大學校園內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為了能夠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關注點不能只是公共座椅的設計,座椅的布局也起著決定性作用。舒適的座椅搭配上合理的布局才是最佳的布局方案。本文從空間關系學與環(huán)境心理學出發(fā),結合校園用戶需求,歸納出校園公共座椅布局建議,有助于校園公共設施合理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