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遼寧省錦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錦州121004)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要點
趙巖
(遼寧省錦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錦州121004)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作為一種免疫抑制類疾病,對雞免疫系統(tǒng)造成損害,直接和間接地造成養(yǎng)雞業(yè)的重大損失。本文介紹了雞IBD病的防治要點,以提高IBD病的預防和控制效果。
雞傳染性法氏囊;診斷;治療;管理制度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免疫抑制類疾病。IBD病毒有2個血清型,分別是I型和Ⅱ型,I型主要感染雞,Ⅱ型主要感染火雞,Ⅱ型對雞沒有致病性。當雞感染該病后,會造成中樞免疫系統(tǒng)和外周免疫系統(tǒng)的損害,尤其是對中樞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明顯的病變,同時會繼發(fā)大腸桿菌、包涵體肝炎等疾病的發(fā)生,對新城疫、馬立克氏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的免疫失敗。
1.1流行病學調查
1~150日齡雞都可感染,但3~6周齡幼雞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但6~8月份為高發(fā)季節(jié)。在首次發(fā)病雞群,發(fā)病率可高達80%~100%,死亡率低的可為4%~5%,高的可達30%~60%,當發(fā)生繼發(fā)感染時,死亡率會更高。當雞群感染過此病,再次感染發(fā)病,癥狀會不明顯或隱性經過。
1.2臨床和剖檢診斷
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啄肛、排白色或水樣稀便;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法氏囊病變,法氏囊充血、水腫,比正常法氏囊腫大2倍,嚴重的可出現(xiàn)“紫葡萄樣”外觀;腿肌出血,腺胃、肌胃交界處出血;脾臟腫大和出血,少數(shù)可見腎臟腫大,白色尿酸鹽沉積。
1.3實驗室檢測
根據(jù)傳染性囊病診斷技術(GB/T19167-2003),介紹了雞胚接種法、易感雛雞接種法、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免疫熒光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中和試驗。但在市、縣基層試驗條件下,最適合應用的就是采用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應用該試驗方法可以對被檢雞法氏囊進行IBD病毒鑒定,還可以對被檢雞血清進行IBD病毒抗體的定性和定量檢測。
立即使用IBD蛋黃抗體進行治療,一般注射1~2d。同時配合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如板藍根,有關研究表明,使用板藍根顆粒治療IBD病,可以顯著降低法氏囊的病變程度,防止萎縮,增強機體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抗病力,降低料重比,提高生長性能。
3.1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各地根據(jù)當?shù)豂BD流行毒株選擇使用相匹配的毒株疫苗。在免疫注射時機方面,采用實驗室檢測手段,對禽規(guī)模場(戶)進行IBD免疫抗體水平檢測,當整體免疫抗體水平低于50%時,進行IBD病首免或再次免疫接種。如果沒有實驗室進行檢測,建議:12日齡,采用低毒力活疫苗進行滴口或加倍飲水,28日齡,采用中等毒力活疫苗進行加倍滴口或飲水;種雞還要在18~20周齡和40~42周齡使用滅活苗進行免疫接種。
3.2實行全進全出
IBD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病毒可長期存在于雞舍環(huán)境中,通過雞個體之間直接接觸和通過墊料、人員衣物和鞋具、飼料、飲水、塵土等間接接觸進行傳染。建議雞養(yǎng)殖場(戶)全進全出,空欄后進行環(huán)境的全面清理和消毒,保障新補欄雞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清潔無疫。
3.3選擇正確的消毒制劑
IBD病毒對低pH值消毒劑、氯仿、乙醚等不敏感,對干燥和熱都有抵抗力。可以選擇0.5%氯化銨、2%次氯酸鈉、5%漂白粉、0.5%過氧乙酸等進行消毒處置。
3.4清楚種蛋來源
不同群的種雞免疫IBD病的時間不同,會造成雛雞母源抗體的水平不同,容易造成免疫失敗。提倡自繁自養(yǎng),或者使用同一批種雞所產的種蛋進行孵育,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雛雞母源抗體水平的整齊度,提高免疫效果。
3.5做好防鳥工作,拒絕鴨、鵝、雞混合飼養(yǎng)
有研究表明,IBD病毒也可以感染麻雀、鴨、鵝,但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這就成為雞感染該病埋下了隱患。提倡雞養(yǎng)殖場(戶)設置防鳥設施,嚴禁鴨、鵝等水禽與雞混合飼養(yǎng)。
[1]杜繼紅,等.板藍根顆粒對雞IBD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中國畜牧獸醫(yī).2014.41(6):236-239.
[2]鄺泳娟,等.雞IBD病免疫抗體水平及免疫失敗狀況分析.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2.27(2):40-41.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