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 青詞
2010款奔馳唯雅諾發(fā)動機故障燈報警
◆文/河南 青詞
一輛2010款奔馳唯雅諾商務車,搭載排量為3.0L、型號為M272的發(fā)動機,行駛120 000km,出現怠速不穩(wěn)、發(fā)動機輕微抖動、發(fā)動機故障燈報警現象。
首先連接奔馳專用診斷儀,發(fā)現在發(fā)動機控制單元中儲存有故障碼0749:左側汽缸列怠速下加濃時混合汽形成的自適應超出允許極限;0745:右側汽缸列怠速下加濃時混合汽形成的自適應超出允許極限,如圖1所示。
圖1 讀取故障碼
從故障碼推斷,很可能是混合汽偏稀導致的故障,在發(fā)動機得知混合汽偏稀的情況下進行了燃油修正,即控制增加噴油脈寬,直到加濃信號超出極限范圍,然而混合汽仍為偏稀。
緊接著查看怠速時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對燃油調整的自適應值,左右側汽缸列標準值均為-4.50~4.50,而右側汽缸加濃的實際值為6.0%,左側汽缸列同樣為6.0%,如圖2所示。
圖2 怠速時自適調整值
從左右側汽缸燃油調整的自適應值明顯超出正常范圍可以看出,發(fā)動機確實在控制著混合汽加濃,接著查看當前數據流,如圖3所示。
圖3 故障時的數據流
發(fā)現空氣流量計的數值偏小,為9.3kg/h,正常怠速情況下應為14kg/h左右,進氣量明顯偏低,懷疑有漏氣的地方。對帶有密封墊的漏氣部位進行了一一檢查,但都沒有發(fā)現問題。用化油器清洗劑向進氣歧管的兩側進行噴射,發(fā)現發(fā)動機轉速有變化,判定5缸、6缸進氣歧管漏氣,于是更換進氣歧管墊。
根據以上推理,本以為致使混合汽偏稀的故障原因終于找到了,又換了進氣歧管墊,故障肯定會被排除,然而當重新啟動車輛后,卻發(fā)現故障現象基本沒有得到改善。
難道還有其他地方漏氣嗎?于是繼續(xù)檢查與進氣歧管相連的真空管路是否存在漏氣現象,依次斷開二次空氣噴射系統(tǒng)的真空管路、控制可變進氣道長短的真空管路、控制進氣渦流翻板的真空管路、與制動真空助力器相連的真空管路,并用火花塞堵死,故障依舊,發(fā)動機依然抖動。但當拔下與碳罐電磁閥連接的管路,并用火花塞堵死時,發(fā)動機瞬間變得平穩(wěn)。
這次故障原因確定是碳罐電磁閥卡滯,一直處于打開的狀態(tài),致使混合汽過濃、發(fā)動機抖動。直接更換碳罐和碳罐電磁閥后,再次查看當前數據流(圖4),發(fā)現各項數據均恢復正常,故障徹底排除。
故障初始時,發(fā)動機抖動的原因確實為混合汽過稀,然而更換了進氣歧管墊以后,因碳罐電磁閥常開,又致使混合汽過濃,發(fā)動機仍然抖動。
一般情況下,如果碳罐電磁閥損壞后,怠速抖動,但提速時基本不會抖動,松開油門踏板時,會有喘振,而且熱車熄火后非常難啟動。之所以多走了彎路是因為在更換好進氣歧管墊后沒有路試,只看到了發(fā)動機還在抖動,但是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抖動因混合汽過稀,后者抖動因混合汽過濃,兩者現象相同,原因卻截然不同。
專家點評 —師華鈞
以上案例告訴我們,借助診斷數據分析故障還是比較高效的,然而在實際維修過程中,也要時刻保持理性的診斷頭腦,不要在長期的工作中養(yǎng)成了慣性思維,該發(fā)動機實際故障現象一個,故障點兩個。
常見的EVAP電磁閥損壞所導致的故障現象有發(fā)動機嚴重抖動、故障燈點亮、無法正常行駛,但我們要清晰的了解汽車是一臺會移動的機器,行駛的路面、空氣、油品、駕駛員、維護保養(yǎng)及外部很多因素都是不同的,當然就會產生不同的故障,不要因為有些車故障現象一樣,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同一個問題,錯誤的引導我們的診斷思路,致使小故障變成大故障,從以上診斷步驟來看,本文的原作者是有一定技術功底的,值得一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