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韜
浙江省中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
尚韜
浙江省中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目的:觀察冠心病心絞痛應用子午流注納甲法的臨床效果。方法:將62例冠心病心絞痛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0例行活血化瘀,溫陽補腎法治療,觀察組32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行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療程3月。結果:2組臨床療效,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2組證候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證候積分下降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心絞痛癥狀評分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癥狀評分下降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可改善其心絞痛癥狀評分。
冠心??;心絞痛;子午流注納甲法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發(fā)病常見于40歲以上人群,且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臨床認為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腔阻塞或者狹窄,也可是由于冠狀動脈功能性變化,造成心肌壞死或者缺血缺氧所引發(fā)的心臟病。中醫(yī)學認為冠心病屬于心痛、胸痹等范疇,多由氣滯、痰濁、寒凝所致[1]。筆者應用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收到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共62例,按數字奇偶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2歲,平均(62.39±1.06)歲;其中合并有高血壓10例,糖尿病12例,腦梗死3例,高脂血癥5例。觀察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52~71歲,平均(62.40±1.02)歲;其中合并有高血壓9例,糖尿病12例,腦梗死5例,高脂血癥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內科學》[2]中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①靜息性心絞痛,一般發(fā)作于休息時,一般疼痛持續(xù)20 min以上;②初發(fā)心絞痛,30天內發(fā)作的心絞痛,勞力性發(fā)作與自發(fā)性發(fā)作可并存,其疼痛分級為Ⅲ級之上;③惡化勞力型心絞痛,有心絞痛史,且30天內病情加重,發(fā)作頻繁,時間較長且疼痛域值降低。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yī)內科學》[3]診斷標準:主癥:憋悶、心前區(qū)疼痛、氣短;其疼痛多為刺痛、隱痛或者絞痛;疼痛部位多為胸骨后,可放射至咽喉、頸、左肩內側等,其發(fā)作反復且無規(guī)律,一般時間維持0.1~10 min,不超出30 min,服藥或者休息可緩解;常伴有氣短乏力、面色慘白、呼吸不暢、心悸怔仲、自汗等。
2.1 對照組 給予活血化瘀、溫陽補腎湯劑,按具體情況加減。處方:黨參、巴戟天、茯苓各20 g,仙茅、白術、三七、制半夏、桂枝、川芎各15 g,當歸、炙甘草各10 g,水煎,取汁200 mL,口服,早晚分服;同時在心絞痛發(fā)作時給予硝酸甘油(大連百利天華制藥有限公司)0.25~0.5 mg含服。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治療:囑咐患者平躺于病床,應用納甲法進行推算所開腧穴,(甲日丁卯之時則取神門為穴、戊日丁巳之時則取大陵為穴、辛日乙未之時則取太沖為穴、乙日丁亥之時少府為穴,庚日己卯之時取間使為穴,己日癸酉時則取太溪為穴);應用濃度為75%的酒精棉球進行消毒,將醫(yī)用的針灸針垂直刺入穴位,深度為1.3~2.6 mm左右;如果針刺腧穴為井穴,則深度為1.20 mm左右,進行均勻的捻轉,待患者出現酸麻脹感之后,留針0.5 h。
2組均觀察3月。
3.1 證候積分 主癥:胸痛、胸悶、心悸,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重度6分、中度4分、輕度2分。次癥:氣短、畏寒肢冷、頭暈目眩、腰膝酸軟、不寐、自汗,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重度3分、中度2分、輕度1分。
3.2 心絞痛證候評分 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疼痛程度、藥物用量對心絞痛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評分,為2~6分。得分越高、心絞痛證候評分越差。輕度心絞痛為1~10分、中度為11~20分、重度為21~24分。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與《中醫(yī)內科學》[3]評價,顯效:心絞痛癥狀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70%,心電圖檢查其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心電圖檢查其心電圖有所改善;無效:心絞痛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心電圖與治療前無改變,中醫(yī)證候積分未降低或降低不明顯。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組臨床療效,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 。2組治療前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證候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證候積分下降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30 30治療前12.35±1.25 12.32±1.20治療后6.95±1.53①3.25±1.11①②
4.4 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3 。2組治療前心絞痛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癥狀評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下降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評分比較() 分
表3 2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評分比較()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30 30治療前18.21±1.02 18.19±1.01治療后11.21±0.25①8.11±0.31①②
冠心病心絞痛是機體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或暫時的缺血、缺氧導致的,胸骨后部疼痛為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在臨床十分常見、且發(fā)病機率較高;對人們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臨床中對其治療主要有介入治療、內科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雖然這些治療手段對心絞痛發(fā)生機率降低效果較好,但均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中醫(yī)學認為冠心病為心痛、胸痹范疇,在《五十二病方》中《足臂十一脈灸經》曾記載:“足少陰溫……心痛,煩心”?!饵S帝內經》中也有記載胸痹疼痛部位“心病者,胸中疼痛,脅下痛、脅支滿……兩臂內痛”。而對于胸痹心痛具體的病因機制,在《黃帝內經》中也記載,并指出熱、寒、濕等邪氣以及患者情志得不到發(fā)泄,造成心脈不通;是胸痹心痛主要的病因機制。
研究表明,子午流注納甲法與機體心血管存在內在的聯系,對機體的心率有著調節(jié)作用,可使心絞痛得到緩解;子午流注納甲法屬于時間針法[5~7]。早在《內經》中便有關于時間針法的記載,其主要強調按穴位中的氣機改變對施針時間,從而產生針刺候氣逢時的概念;歷代的醫(yī)學學者不斷的對針刺進行研究與改良,從而衍生了不同理論作為基礎的時間針刺法,而目前臨床中常用的便是子午流注納甲法。本次研究應用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結果表明,2組治療前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證候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證候積分下降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心絞痛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積分均有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積分下降更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子午流注納甲法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對改善其中醫(yī)癥候積分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應用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降低證候積分,療效顯著,方便安全無不良反應。
[1]詹艷,邱春,任金梅,等.丹參注射液結合針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8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11):1854.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647-1655.
[3]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71-76.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54-57.
[5]陳英,黃春林.冠心病心律失常晝夜節(jié)律與子午流注時辰規(guī)律的聯系觀察[J].新中醫(yī),2007,39(9):59-61.
[6]廖光榮,蘭潔,張秀芳,等.午酉時穴位貼敷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5-7.
[7]蘭奎玲,王俊富.針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5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2,19(2):120.
(責任編輯:馬力)
R541.4
A
0256-7415(2016)05-0032-03
10.13457/j.cnki.jncm.2016.05.013
2015-12-22
尚韜(1988-),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急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