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瑩,曲文玉
沈陽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1
人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中醫(yī)藥輔助治療
邱玉瑩,曲文玉
沈陽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1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醫(yī)療法;中醫(yī)病機;輔助生殖技術
近年中醫(yī)藥治療已廣泛應用到人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中,筆者從輔助生殖技術(ART)患者的病機,辨證分型,用藥原則和治療經驗方面綜述了中醫(yī)藥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認為中醫(yī)學與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相結合可有效提高不孕癥患者的妊娠率,并有效減少并發(fā)癥。
隨著不孕不育癥患者的增加,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不孕不育癥領域。為提高臨床妊娠率,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已在改進超排卵方案、優(yōu)化實驗室培養(yǎng)系統(tǒng)、運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大量研究報道證實,中醫(yī)藥輔助治療能有效減少臨床促性腺激素的用藥量,并能誘導排卵,改善卵泡質量,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從而提高IVF-ET妊娠成功率,同時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有效地降低西藥的毒副作用[1~3]。
中醫(y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主藏精而系胞胎。《內經》云:“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碧崾旧车母驹谟谀I。若先天腎精不足,或房事不節(jié),或反復人流損傷腎氣,腎氣損傷則腎精虧虛,不能攝精成孕。腎虛為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中醫(yī)學的腎-天癸-沖任-胞宮軸與西醫(yī)學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有著相似的生理功能。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表明,在接受以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為代表的ART治療的患者中,其中醫(yī)辨證的病機本質在于腎虛[4]。
根據ART患者腎虛的病機本質,結合臟腑、氣血、經絡的寒、熱、虛、實,臨床ART患者又有不同的分型。
欒紅兵等[5]將不孕癥患者分為4個主要證型:即腎陽虛證,腎陰虛證,肝郁氣滯證和瘀滯胞宮證,并根據證型給予不同方藥治療,認為中醫(yī)辨證治療后,可增加HCG日子宮內膜厚度,提高優(yōu)質胚胎率,增加種植率、臨床妊娠率,最終獲得良好的抱嬰回家率。邵玉等[6]將不孕癥按腎虛證、肝郁證、痰濕證、血瘀證、脾虛證5個不同證型進行分組,觀察不同中醫(yī)證型的IVF-ET臨床結局。結論是女性不孕癥患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以腎虛型為主,且腎虛型患者的臨床妊娠率明顯低于其他證型,建議在行IVF-ET前以中藥補腎助孕來提高臨床妊娠率。
3.1 中藥輔助IVF-ET的用藥原則 中醫(yī)學認為,腎氣-天癸-沖任-子宮生殖軸是月經生理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中醫(yī)治療IVF-ET患者術前當以調經和調體質為主,在取卵后到植入前的窗口期,則以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為主,植入后以助囊胚發(fā)育和安胎為要。調經、調體質之法重在補腎、健脾、疏肝,調理氣血、沖任以保證腎氣-天癸-沖任-子宮生殖軸功能正常,窗口期配以健脾益腎養(yǎng)血為主的中藥組合改善子宮內環(huán)境,而術后安胎重在補腎健脾養(yǎng)血,促進囊胚發(fā)育以助孕安胎。
3.2 各名家治療經驗 腎虛不固者,胞胎難系,不易受孕,故本病多從補腎入手。傅青主倡“保胎必先腎水”之旨,張錫純亦立足“腎虛論治不孕”。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腎氣不足,腎精不能化生氣血,使沖任二脈無法充盛,也不能為胚胎著床和發(fā)育提供物質基礎。同時腎氣虛弱無力推動血行,胞脈瘀阻,也會致胞宮失養(yǎng)。
中藥應用于ART技術中,術前的3~6月是調整女性生殖內環(huán)境和體質的重要時期,羅頌平教授認為,術前應以補腎調經、調體質為主,為下一步進行IVF-ET提供適宜的生殖內環(huán)境。在取卵后到植入前的窗口期,則以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為主,植入后以助囊胚發(fā)育和安胎為要,可以通過以補腎健脾養(yǎng)血為主的中藥組合方改善子宮內環(huán)境,促進囊胚發(fā)育,達到助孕安胎的目的。
尤昭玲教授認為,IVF-ET治療成功的首要條件是獲得盡可能多的優(yōu)質卵子,在配合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獲得理想數量的高質量卵子方面,采用護卵湯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患者[7]。旨在益腎健脾,暖巢增液,助養(yǎng)泡膜,宣通脈絡,促泡速長,順勢而出;滋補腎精,助膜長養(yǎng)。還采用“六期七步曲”[8]方案與IVF-ET常規(guī)方案相配合,最大限度地調節(jié)患者的整體健康,減輕患者在IVF-ET中的不良反應,提高生殖功能,并募集到足夠數量的優(yōu)質卵細胞,提高胚胎質量,提高子宮內膜對胚胎的容受性,從而提高臨床妊娠率和活產率。后改進為“三期三法”,三期,即卵泡募集期、取卵期和移植后期,按三期口服中藥,并配合耳穴貼療及藥膳飲食治療,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9]。
鄧偉民等[10]指出,益氣血補肝腎法可提高IVF-ET的胚胎種植率,其中經后增殖沖劑著重于益氣血,而促黃體方著重于補肝腎。試驗組在常規(guī)控制性超促排卵基礎上,月經第4天加用經后增殖沖劑,至取卵日停服;胚胎移植后加用促黃體方,至胚胎移植后第14天停服。兩方均為每天1劑,分2次沖服。胚胎種植率和妊娠率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其中胚胎種植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陳芊等[11]研究發(fā)現,在促排卵時開始灸神闕穴,針刺穴位中極、關元、氣海、子宮、血海、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內關、合谷、太沖至移植日止,每天1次,亦可以在IVF-ET治療過程中影響HCG日雌孕激素水平,提高優(yōu)胚率,改善子宮內膜的血流狀態(tài)和內膜形態(tài),從而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提高IVF-ET成功率。
30多年來,ART不斷發(fā)展,極大地提高了不孕癥患者的生育能力。中藥的介入,更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ART技術的不足之處。中藥介入ART,具有調經、促卵泡發(fā)育及排卵、提高卵細胞質量以及提高卵子受精率、改善血供、增加孕卵著床機會、促進早期胚胎發(fā)育等作用[12~15],對治療卵巢反應不良或卵巢儲備低下的患者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并在防治ART并發(fā)癥OHSS[16]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梢哉f,中醫(yī)藥與ART相輔相成,為試管嬰兒領域開拓了新思路、新途徑,并為中醫(yī)藥的發(fā)展開拓了新的領域。
[1]仲躋高,何映.菟絲子保護人精子凍存的初步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8,37(6):100.
[2]李東,郭佳.補腎調周法改善卵巢儲備功能在輔助生殖技術中運用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1(2):131.
[3]周惠芳,蔣鳳榮,頓文亮,等.補腎助孕方對大鼠胚胎著床期子宮內膜及卵巢形態(tài)學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09,30(1):117.
[4]連方,辛明蔚.體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降調節(jié)后腎虛本質探討[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2(2):109-110.
[5]欒紅兵,吳麗敏.中醫(yī)辨證預治療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24(7):662-665.
[6]邵玉,梁欣媚,張金玉,等.不同中醫(yī)證型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比較[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1(2):189-191.
[7]申可佳,尤昭玲.中醫(yī)藥改善超排卵周期卵泡發(fā)育的研究思路[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2(4):3-5.
[8]尤昭玲,王若光,談珍瑜,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醫(yī)輔治方案的構建[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9 (5):3-5.
[9]林潔,談珍瑜,熊桀,等.尤昭玲教授對體外授精-胚胎移植中醫(yī)輔助治療的構思與實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0(9):11-13.
[10]鄧偉民,邵玉,張金玉,等.中藥益氣血補肝腎法對輔助生育胚胎種植率的影響[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5(2):106-108.
[11]陳芊,郝翠芳.針灸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5,35(4):313-317.
[12]張樹成,沈明秀,蔡連香,等.補腎調經和養(yǎng)血補腎方藥調經、促排卵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9,40(6):369-371.
[13]連方,滕依麗,張建偉,等.二至天癸顆粒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人卵泡液白血病抑制因子和卵細胞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27(11):976-979.
[14]黃冬梅,黃光英,陸付耳.補腎益氣和血方中藥對胚泡著床障礙小鼠子宮內膜表面胞飲突表達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4):230-233.
[15]楊桂云,王佩娟,賈曉斌,等.補腎活血湯對小鼠體外受精及其早期胚胎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21(7):522-524.
[16]辛明蔚.連方預防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經驗[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1(6):476-477.
(責任編輯:劉淑婷)
R271.9
A
0256-7415(2016)05-0298-02
10.13457/j.cnki.jncm.2016.05.111
2015-12-18
邱玉瑩(1982-),女,主治醫(yī)師,碩士學位,主要從事中西醫(yī)結合生殖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