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視角·話語·內容: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傳播研究*
        ——以廣州為個案

        2016-02-19 14:12:58汪金剛
        關鍵詞:城市融入公共資源農民工

        ■ 陳 娟 汪金剛

        ?

        視角·話語·內容: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傳播研究*
        ——以廣州為個案

        ■ 陳娟汪金剛

        【內容摘要】農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已成為顯學。以廣州為個案,農民工城市融入歷程表明,受中央各項關于外來工的政策及本地財政相對寬松的影響,城市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已開始扭轉,但面向農民工城市融入的資源配置存在以下問題:一、能分配給農民工的公共資源短缺;二、分配給農民工的資源大量浪費。本研究認為,現(xiàn)階段城市農民工城市融入應當從組織化、媒介化的視角出發(f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在“合作、同化”的話語框架下進行城市管理者、社會組織與農民工群體之間的對話,一方面逐漸提高農民工所能獲得的公共資源,另一方面將已有的公共資源盤活,使傳播真正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生產性要素。

        【關鍵詞】農民工;城市融入;公共資源;農民工傳播

        一、文獻回顧暨問題的提出

        整體而言,中國農民工的數(shù)量還在不斷增長,其中新生代農民工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和訴求。數(shù)據(jù)顯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12528萬人,占農民工總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農村從業(yè)勞動力的比重為65.5%。①他們對于城市的渴望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80后、90后已經(jīng)占到農民工的70%以上,和老一輩相比,他們的訴求由‘進城掙錢、回鄉(xiāng)發(fā)展'轉變?yōu)椤M城就業(yè)、融入城市';由過去足額支付勞動工資,向參加社保轉變;由過去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向要求分享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和城市發(fā)展成果轉變”。②新生代農民工外出的動機和對未來的預期明顯不同于上一代打工者,他們不但希望在城市中謀生,更希望在這種經(jīng)歷中得到歷練,甚至找到新的歸宿。

        這一背景足以讓農民工的社會化研究成為顯學。當下,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問題已經(jīng)成為國家、市場和該群體個人共同的訴求,其社會治理也成為迫切的現(xiàn)實需求。問題在于,如何融入、如何治理?2010年,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完成“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的研究:長期或者全家都在城市的農民工,有70%左右愿意接受市民化。然而,由于當前的城市發(fā)展無法解決這一群體的戶籍、教育、醫(yī)療、社保等問題,一些城市及企業(yè)的管理者會在實際的農民工管理中對這一群體進行瓦解,或者說,避免其“組織化”,如“企業(yè)通過各種制度和舉措,如臨時性的宿舍居住安排、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分離工人原有的社會關系等,有意將工人的工作生活置于不穩(wěn)定的境地,限制工人的社會交往和集體團結,造就了工人的原子化狀態(tài)”③。肖云、鄧睿認為,由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遭到了“內卷化”的限制④,但我們不難看出,所謂“內卷化”的限制,其本質是當農民工在城市中遭遇制度性社會排斥、“去組織化”后作出的一種反擊。

        2011年,民政部下發(fā)《關于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社區(qū)的意見》,為農民工參與社區(qū)生活并真正融入城市提供了制度依據(jù)。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2014-2020年)》指出,在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的突出矛盾,其中之一就是,“大量農業(yè)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后……城鎮(zhèn)內部出現(xiàn)新的二元矛盾,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日益凸顯,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帶來諸多風險隱患”。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提出以下問題: 1.農民工城市融入的視角應該落在何處?這種視角對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會有什么樣的幫助?2.現(xiàn)階段城市相關管理部門對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容忍邊界在哪?⑤在此前的農民工城市融入研究中,這幾乎是一個一直被避開的主題,但這已經(jīng)成為農民工城市融入研究中繞不開的一個關鍵。之于農民工城市融入的話語,其基調和基本框架/邊界又在哪里?3.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媒介內容該做什么樣的安排?在問卷調查中,他們都絕對地支持一份屬于自己的媒體,但涉及具體內容時,他們的想法、觀點多游移不定,甚至自相矛盾,因此,我們還在農民工田野調查的原音重現(xiàn)與各種現(xiàn)行農民工管理手段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分析、歸納。

        在第一輪農民工媒介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被我們抽樣的農民工并不適合做深度訪談,他們對城市融入、自身目標等多項指標的理解并不明確,表述也較為困難,隨機抽樣就很難獲得最實際的一手資料,因此,本研究主要運用滾雪球抽樣的方法尋找調查對象,對其進行深度訪談。在第一輪問卷調查中所獲取的10位農民工介紹了第二輪的深度訪談對象10人,這10人又帶來了第三輪的訪談對象14人,最終,本研究一共完成了34個農民工的深訪。農民工管理部門的訪談則通過私人關系完成,共訪問宣傳部、公安局治安支隊、民政局等部門的科級以上官員8名。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訪問方法是“無結構式訪問法”,這種無控制或半控制的訪問有利于我們在研究中打破固有的思維和研究框架,獲得豐富的研究資料,從而奠定了本文的實證基礎。當然,這一研究方法的弊端是導致我們所能獲得的訪談對象比較集中,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的普遍性,因此,在研究設計中,第一輪的10位訪談對象互相不認識。

        二、農民工城市融入研究視角:組織化、媒介化

        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中國農民工“組織化”研究時間非常短,集中出現(xiàn)于2006年之后。最初的研究著眼于“組織化”的理論探討,主要探討點集中在以組織化這種形式來維護農民工群體權益的同時,通過組織化這種形式來加強社會調控、減少社會沖突、緩解社會矛盾;2008年之后,由于大量企業(yè)出現(xiàn)“用工荒”問題,“組織化”以解決農民工權利、政治參與等問題逐漸被提上日程,但其目的依然是農民工為城市服務;2010年左右,農民工的社會融入研究顯現(xiàn),隨后,農民工的相關政策大量出臺,農民工“社區(qū)化”⑥被提出;2011年中,農民工的“組織化”抗爭問題浮出水面,媒體上出現(xiàn)了大量此類報道;2012年,在農民工的組織化研究中突出了其利益表達功能,“囿于現(xiàn)行國家相關政策和體制的制約,維權NGO無法實現(xiàn)農民工利益表達的組織化,難以提升農民工利益表達渠道的效率,不能引起農民工利益表達制度的普遍性變革”⑦。這一年開始,農民工研究的立場開始向農民工本位傾斜;2013年起,公民權視野下的“身份——政治”認知模式開始出現(xiàn),如高傳智在增權(或譯“賦權”)理論視角下,提出新生代農民工怎樣運用自媒體增(賦)權,涉及農民工利用新媒體的組織化⑧。也就是這一年,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地區(qū)的農民工NGO組織嶄露頭角,并通過QQ群、微信群傳播,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2014年之后,一些農民工組織化的案例出現(xiàn)于該主題的各種研究中⑨,利用網(wǎng)絡傳播對其進行“賦權”已成為基本認知。

        早在二十多年前,西方大量針對新移民社會化的傳播研究已表明:新移民的社會化應通過有組織的新移民與土著之間正式或非正式(面對面)的互動展開,輔之以一些傳統(tǒng)的紙質文件,如備忘錄和培訓材料。⑩新移民的城市化與組織化關系也密切相關: 1.與新移民城市化相關的話語必須在發(fā)展個人能力的同時強調現(xiàn)存的組織模式;2.當需要建構個人-組織之間的關系時,非正式的面對面的溝通非常重要;3.在城市化的話語中,應當有一些與組織化相關的正面引導。?而伴隨著傳播技術的提升,城市融入研究的視角也發(fā)生了一些相應變化。目前,先進的傳播與信息技術已成為組織內新移民尋求社會融入信息的第二大工具,僅次于面對面?zhèn)鞑ァ?

        雖然中西方新移民的所處的社會背景有所不同,但其城市化趨勢一致。對那些努力尋求信息的人來說,使用先進的傳播和信息技術、進行以同化為目的的傳播可以有效提升其獲得信息的機會,當然,這也有利于他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同化。?結合中國農民工所處的社會背景,當下中國社會尚無可能大面積為農民工提供個性化、“面對面”的城市融入教程,這就為中國當下農民工的社會融合提供了可參考的實用視角: 1.組織化;2.傳播媒介化。

        應該說,“組織化”是近年來農民工群體維護自身利益的形式,“傳播媒介化”則是借新技術發(fā)展所衍生出的平臺,其傳播話語的落腳又在哪里?

        三、本土化傳播話語:合作、同化

        在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個體參與通常是基于很“自我”的動機,始于一個非常個人化的層次,其主要目標是改善生活境遇。?從調研結果來看,現(xiàn)階段珠三角地區(qū)外來務工人員的訴求集中尚處在“希望被接納”,遠未上升至“媒體可以為我做什么”的階段,更未至“參與城市管理”?,這與農民工社會化的累進相關。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絕大部分的第一代農民工并沒有留在城市的打算,因此,其城市化的時間很短,意識也非常不充分,對城市的理解也十分有限,這就限制了新生代在內的農民工群體所能獲取的城市化傳播話語。

        作為新移民的一部分,農民工在中國也并非一個均質性的群體,其內部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存在著農民工“半城市化”“半市民化”“半融入”“不融入”的特殊現(xiàn)象,這里既有身份無法成為城市市民,但享受城市福利,在城市工作的農村戶口人員;也有已經(jīng)獲得城市戶籍,但是在居住就業(yè)、社會行為和社會心理等層面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社會的群體,等等。此外,對農民工自身來說,他們對城市化的理解和意愿也存在著極其復雜的情感,對自身利益的訴求也非常多元。

        “你說,我們圖城市什么呢?養(yǎng)老?掙錢多?就是好玩啊!你說留在城市干嘛呢?”“我想我留在這里是因為機會比較多,什么機會???當然是掙錢的機會啦。另外啊,城里女仔就是比我們那(江西某縣城)好看?。闳プ纺切┖每吹呐辛嗣矗浚┎蛔芬部梢钥纯绰铮ㄐΓ?!”“我跟著我男朋友來了這里。他說這里好,我就跟著來了。我覺得呢,見過廣州這樣的城市,肯定沒人愿意回老家啦?。◤V州哪里好呢?)好的地方多著呢,你能想到的沒想到的,這里都有?!?在如何留、如何融入、為什么要融入城市的問題上,90后缺乏思考,80后農民工的想法則明顯成熟、實際很多。“房子肯定買不起,但在這(城中村)住著也行,你問我想不想留在這?。慨斎幌肓?。”“我在的企業(yè)不錯,很早就給我們買社保了,等干夠了30年(該受訪者固執(zhí)地認為滿30年才能領到社保發(fā)放的退休金),我就可以領退休工資了?!薄胺孔淤I不起也沒什么,我們現(xiàn)在租房子也可以,孩子一個十歲一個七歲,在老家讀書呢。(寒暑假來玩么?)來啊,每次來我們都要花不少錢。等他們考上大學,上了大學就可以一起呆在廣州了。(成績很好吧?)還不錯,我媽是小學老師,一直教著呢?!薄拔覜]參加過罷工,但我見過,如果可以加工資,我也愿意去?!迸c芝加哥學派當年所關注的城市新移民完全不一樣,當前農民工這種身心不一、內部分化、城鎮(zhèn)化主觀意愿極其復雜的狀態(tài)與該群體的城市管理部門一起,共同決定了目前其社會融入的話語基調。

        雖然中央已出臺多種文件,并努力推進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學者也發(fā)出了“大城市人口合理調控應該以‘來者不拒,適者生存'為基本原則”?的呼聲,但受城市公共服務資源的限制,我們依然能清晰地觸摸到他們對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容忍邊界:雖然個別官員姿態(tài)開明,現(xiàn)階段的農民工管理方式和手段仍以“穩(wěn)定”為主。這一方面是因為目前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與短缺的管理者數(shù)量無法匹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管理者們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想法并不清楚。當然,這還跟政府的社會管理部門相對弱勢的地位有關,對某區(qū)宣傳部官員的訪談就呈現(xiàn)了這種思維:“你們調研農民工干嘛呀?我告訴你們,社會分為三個群體,精英、中層和底層。你們應該多關注下精英,他們才能為我們社會創(chuàng)造最多的財富!”但提及通過新媒體為農民工“賦權”的想法時,官員們的想法基本一致:“賦什么權?他們有權就造反了!”這也呼應了前文所提及的城市及企業(yè)的管理者對農民工的“去組織化”管理。

        “在許多集體維權案例中,工人對爭取眼前利益更感興趣,對長遠的組織建設卻缺乏熱情?!?當農民工群體的利益分化及其對城市的理解、愿望捆綁上管理者對這一群體的主流認知,就決定了農民工組織化傳播的話語基調只能以合作、同化為主。一旦走向對抗,基本只會引發(fā)“雙敗”?。因此,同樣是外來者的社會融入,中西方、甚至中國不同地區(qū)的途徑可能都不一樣。

        四、傳播內容:從公共資源的讓渡到對話

        農民工的城市融合大體可分為三個過程:一是進城就業(yè),二是定居在城市,三是角色轉型和社會融合。前兩個過程可以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第三步則需借力公共服務和相關的政策制度。對于不同的城市來說,規(guī)模越大,能為戶籍居民提供的公共資源越多,也會更傾向于戶籍居民,在幫助農民工進行角色轉型和社會融合上就做得更為消極。廣州針對農民工的公共資源提供明顯要低于戶籍居民,但受中央各項關于外來工的政策及本地財政相對寬松的影響,城市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已經(jīng)開始扭轉。然而,城市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與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仍無法匹配。另外,因農民工群體的消息獲知能力有限,部分針對或傾向于農民工群體的公共資源還存在大量的浪費現(xiàn)象,這與主辦方事前的動員、告知有關。

        針對《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綜合試點方案》,廣州市財政局局長袁錦霞表示,需要財政投入的肯定會投入?!拔覀儸F(xiàn)在對外來務工群體的教育、衛(wèi)生、醫(yī)療已經(jīng)投入了很多,教育、衛(wèi)生等預算已經(jīng)包括外來務工人口了,但還會再增加?!?但這些信息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沒有被農民工接收或感知到。“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人類一直在改進對周圍事物的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同時又設法提高自身傳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不斷更新信息傳播的技術和方法論的思考,使傳播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生產性要素?!?為何在農民工身上,會發(fā)生對信息的麻木、質疑、乃至抗拒呢?

        “姐,像你這樣的人少啊,有幾個廣州本地人會和我們聊天?還告訴我們這個那個的信息?(我也不是廣州人……)這些人啊,就是命好,出生在這里,所以就有房子(也有很多廣州人住在很破很舊的房子里,甚至買不起房子啊?)孩子就能上大學(不會啊,好多廣州人都沒讀過大學)賺的錢就比我們多?!薄爸罏樯段覀冏〕侵写迕??便宜唄!那些人(屋主)自己不住,就建來租給我們,一個月好幾萬房租呢?。ㄓ心敲炊??你一個月租金一千多,這樓里哪有幾十套房子呀?)反正我跟你說啊,這些人就是有錢!只有我們才會住那么臟那么臭的地方。(這里的條件好還是你們村的條件好?)這里好點?!薄澳切┽槍ν鈦砉さ幕顒影?,我覺得都是在做秀。做給我們看唄,看了好好工作,安分守己。”

        在城市管理者與農民工的基本溝通中,這種信息“熵”無處不在。之于城市管理者,他們?yōu)檗r民工所提供的公共資源,是一種基于對“他者”的理解,這些安排清晰地呈現(xiàn)出他們對這個群體缺乏認知。必須指出,這些服務大多依托街道展開,專業(yè)素養(yǎng)的缺乏決定了這些工作人員所能提供的社會融入服務有限,這不僅僅針對外來工,在組織非外來工群體的一些社會活動時也如此。而針對農民工提供的服務受到質疑的原因在于:這個群體更需要他們的幫助,其他群體則不把這類活動視作參與、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之于農民工,受自身信息搜索、整合能力的限制,他們對各類社會服務缺乏基本的辨識能力,對提供給自己的公共資源反應遲鈍,甚至覺得不可思議;之于部分本該充當城市管理者與農民工橋梁的社會組織,或擁有激情但受限于專業(yè)訓練,或把社會組織當做一門生意,或自身行政色彩太濃,或過于激進,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盡如意。因此,社會亟待提供以農民工為中心,而不是以理論概念為中心的農民工城市融入服務,內容落腳點并非當前學術圈熱議的農民工話語權,而是基本對話。只有在管理者、農民工和社會組織之間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進行充分對話,才能將現(xiàn)有的各類針對農民工的公共資源盤活,減少目前普遍存在的資源的浪費,從而使得傳播真正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生產性要素。

        當然,本研究并非否定農民工的話語權,而是認為,在當前城市管理者的認知框架內,將更多的公共資源讓渡給農民工群體,比單純強調話語權更重要。對城市管理者而言,需大力提升公共服務的專業(yè)性,確保信息傳播的通暢和有效,一方面讓農民工看到他們?yōu)檫@個群體融入社區(qū)和城市所提供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減少針對農民工群體社會融入所提供的各種社會資源浪費。以社區(qū)為平臺、提供實用信息的微信公眾號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發(fā)布各種實用信息,并搜集農民工群體關于城市融入的基本需求,與農民工群體進行面對面的互動,進行基本的城市角色訓練。這樣,才能在農民工、社會組織和城市管理者之間形成可流動的對話,完成城市融入的有效溝通。

        五、結語:作為社會發(fā)展生產性要素的傳播

        新生代農民工的融入與定居,可以解決當前城市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大量治安問題。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農民工群體住得越久,他們與本地居民之間持續(xù)交往的預期就越高,就會增進雙方的和平共處。如果農民工群體一直被城市排斥,游離于城市邊緣,他們會把自己與本地居民的每一次遇見視作最后一次交往,背叛就會被視為最優(yōu)選擇——廣州城里常見的搶劫、暴力,往往源于行動者認為自己可以“干一票就走”,“誰知道是我干的呢”。

        這種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所接納。因此,從“無視”到“有條件接納”,雖步伐緩慢,但始終在前進。廣州地區(qū)的田野調查顯示,公共資源的分配不均依然是影響農民工角色轉型和城市融合的重要體制性因素,但城市管理者已與農民工一起,在推進農民工城市融入上尋找各種機會??傮w而言,這個趨勢不可逆轉,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公共資源的配置,但目前面向農民工城市融入的資源配置依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資源短缺;二是資源浪費,兩者并行不悖。因此,本研究認為,現(xiàn)階段的農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必須從組織化、媒介化出發(f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在“合作、同化”的話語框架下完成城市管理者、社會組織與農民工群體之間的對話,一方面逐漸增加農民工所能獲得的公共資源;另一方面將已有的公共資源盤活,使傳播真正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生產性要素。

        注釋:

        ① 《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 551585.html,2014年6月9日。

        ② 劉昊、昌道勵:《深圳新生代外來工揾工日記:從進城掙錢到融入城市》,《南方日報》,2014年6月6日。

        ③? 汪建華、鄭廣懷、孟泉等:《在制度化與激進化之間: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組織化趨勢》,《二十一世紀》,2015年第8期。

        ④ 肖云、鄧睿:《新生代農民工城市社區(qū)融入困境分析》,《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科學版)》,2015年第1期。

        ⑤ 這個“容忍邊界”看似殘忍,卻是我們在實地調研中觸摸到的最尖銳的壁壘之一,打破這個邊界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更多時間的培育。

        ⑥ 從文獻來看,我們認為這種“社區(qū)化”的提出接近于“組織化”。具體參見劉建娥:《鄉(xiāng)—城移民社會融入的實踐策略研究——社區(qū)融入的視角》,《社會》,2010年第1期。

        ⑦ 羅天瑩、連靜燕:《農民工利益表達中NGO的作用機制及局限性——基于賦權理論和“珠三角”的考察》,《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⑧ 高傳智:《增權理論視角下的新生代農民工自媒體傳播研究探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院報》,2013年第12期。

        ⑨ 如胡寶華:《組織建設與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王飛:《社會組織促進農民工市民化路徑探析》,《行政與法》,2015年第1期;李文祥:《本土性與專業(yè)性社會工作的整合與重塑——基于農民工城鎮(zhèn)融入實踐的研究》,《社會科學輯刊》,2015年第1期;尹丁:《促進農民工組織化進程探析——從工會改革視角出發(fā)》,《新西部:中旬·理論》,2015年第1期。

        ⑩ 相關研究可參見: Allen,N.J.,& Meyer,J.P.(1990).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Tactic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Links to Newcomers' Commitment and Role Orient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3,pp.847-858;Fedor,D.B.,Buckley,M.R.,& Davis,W.D.(1997).A Model of the Effects of Realistic Job Preview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14,pp.211-221;Jablin,F(xiàn).M.(1987).Organizational Entry,Assimilation,and Exit.In F.M.Jablin,L.L.Putnam,K.H.Roberts,& L.W.Porter(Eds.),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pp.679-740.Newbury Park,CA: Sage.

        ? J.Kevin Barge & David W.Schlueter(2004),Memorable Messages and Newcomer Socialization,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68,no.3,pp.233-256.

        ? Jennifer H.Waldeck,David R.Seibold & Andrew J.Flanagin(2004),Organizational Assimi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se,Communication Monographs,Vol.71,no.2,pp.161-183.

        ? 賀美德·魯納編著:《“自我”中國: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中個體的崛起》,許燁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4頁。

        ? 陳娟:《網(wǎng)絡時代的社區(qū)媒體:城市整合的紐帶》,《現(xiàn)代傳播》,2015年第6期。

        ? 這些訪談均來自于90后。

        ? 寧越敏等:《“積極穩(wěn)妥推進城鎮(zhèn)化,促進社會融合”筆談》,《中國城市研究》,總第6輯。

        ? 如2011年廣東增城的騷亂事件中,珠三角周邊的川籍幫派被廣泛動員起來,進行各種打砸活動,從推翻警車到搗毀店鋪。但最后,工人的利益訴求也沒有獲得相應的滿足。

        ? 《廣州150萬外來工市民化人均成本約9.9萬》,http://news2.ycwb.com/2015-02/11/content_ 8887540.html,2015年2月11日。

        ? 陳衛(wèi)星:《傳播的觀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頁。

        (作者陳娟系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汪金剛系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毓強】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大眾傳媒在中國現(xiàn)代化轉型期的社會整合功能研究”(項目編號: 11YJC860003)、2015年度廣州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城市融入公共資源農民工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構建及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fā)案量下降
        云南省積極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戶籍障礙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與對策
        青年時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1:30:30
        新媒體對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響研究
        新聞界(2016年13期)2016-12-23 14:55:28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農民的城市融入評價體系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1:04:33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无毒| av手机在线天堂网| 精品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青青草综合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久久尤物av天堂日日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aⅴ| 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麻豆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麻豆| 97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人妻av有码中文字幕|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毛片|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2| 日韩一区二区av伦理| 日本在线 | 中文|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国产一区二区丁香婷婷|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一页|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 av在线免费观看蜜桃|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亚洲九九九| 亚洲精品中字在线观看| 四川发廊丰满老熟妇| 久久天天爽夜夜摸|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午夜福利电影|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播放黄片视频| 97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香港三级日本三韩级人妇久久|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