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藍天
點亮夢想
——景洪市民族中學工會工作小記
文 藍天
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區(qū)瀾滄江北岸,有一所面向全市招收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學生的寄宿制中學,這就是景洪市民族中學。
景洪世居著傣、哈尼、基諾、布朗、瑤、壯、回等13個少數(shù)民族,民族中學既是各族學生成長的搖籃,又是民族團結的窗口。
學校工會圍繞本校發(fā)展規(guī)劃,以提升教學質量為中心,團結動員全體教職工凝心聚力促發(fā)展,大愛無言鑄師魂,為邊疆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
李志剛(右)向記者介紹情況。
青春做伴的校園
2015年10月28日,景洪天高云淡,記者來到新建的景洪市民族中學,一股青春陽光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學校的操場上,穿著白色校服的一班學生正在跑步,紅撲撲的臉上掛著汗珠。畢竟是熱帶地區(qū),10月下旬的景洪,室外的曝曬讓人確實有些難受,學校的體育課也多了一些人性化的安排,所以在教學樓一樓的陰涼處,另一個班的學生正在做操,盡管統(tǒng)一了校服,但膚色各異正是民族中學學生獨有的特色,仿佛正在綻放的色彩繽紛的花朵。
由上海人設計的這棟教學樓,建有地下停車場,5樓以上是行政辦公區(qū),不作學生活動場所,給人更安全的感覺。
校門入口處有一則喜報:“蘭蕙飄香,群芳吐艷,七月流丹,驚喜再現(xiàn),201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又傳捷報,唐文婕同學以859分的成績排名全州第二,全市第一,本校上800分人數(shù)居全州第一。”
遠處有兩棟學生宿舍,民族中學校長李志剛指著介紹說:“我們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秩序意識,所以女生晾在陽臺上的衣服明顯整齊有序,而男生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惫唬且粯拥男7?,女生晾的文靜,男生晾的調皮。
李志剛首先帶記者來到學生食堂,墻上貼著“倒掉的是飯菜,流走的是汗水”、“米粒雖小君莫扔,勤儉節(jié)約留美名”等標語,清一色的不銹鋼餐具中,一些飯菜已準備妥當,肉類和蔬菜的品種都很豐富。記者特意看了一下“每日食譜”,炒絲瓜0.5元,木耳炒肉2元,價格最高的炸雞腿4元。食堂建有嚴格的食品采購、烹調加工、餐具衛(wèi)生消毒、從業(yè)人員健康檢查等制度,確保學生的膳食安全。校內還有超市,所有商品都以低于市價優(yōu)惠學生。
教室外的墻上,“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反悔讀書遲”、“學為師之骨,德為師之魂”等勵志標語為1659名學生和119名教職工營造出勤奮學習、辛勤耕耘的校園氛圍。
5樓的“模范職工之家”,工會購置了跑步機、動感單車、美腰機和戶外健身器材,充實了健身活動室,并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多個業(yè)余健身活動小組。教職工課間休息時,可以來到5樓的休息室里,那里為他們準備了水果、糕點、咖啡、燕麥片和普洱茶……
學校就是一家人
為解決教職工的住房問題,景洪市民族中學曾與水墨丹青房地產公司早有協(xié)議,可是眼看期限已到,協(xié)議卻未能履行。為了維護教職工正當權益,2015年,校長李志剛、黨支部書記白金平和工會主席陳景京一起,先后3次與房地產公司進行協(xié)商,積極主動為教職工說話,打消教職工的思想顧慮。
李志剛上任前,每年的教學質量綜合獎分配方案,由學校行政制定,校級領導可以領到3萬多元,可是一些最辛苦的教師有人只領到幾百元,甚至倒貼錢的都有,教職工意見很大。
李志剛上任后,重新制定了分配方案,先在大屏幕上滾動播出,并最終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按照這個方案,校級領導拿一萬多元,“還沒有班主任拿的多?!?/p>
不止是分配方案,學校其他決策的制定,工會都全程參與,而且須教代會代表審議通過方能實行,確保教職工享有自己的民主權利。
工會主席陳景京雖然享受學校給領導的待遇,但壓力也不小,她除了料理工會事務,還得帶班。
別人的孩子以讀民族中學為榮,但教職工自己的娃娃也會面臨讀書的難題,比如幼兒園和小學。每年,陳景京都要對全校教職工子女的讀書情況進行摸底,然后與學校行政逐一安排到相應的學校讀書。2013年起以來,已幫助25家教職工解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
上課既是腦力勞動,還要比拼體力,所以保證老師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成為必須。為了不讓老師往返奔波,每個老師在學校都有一間午休的宿舍和一張床,確保中午時間的休息。
西雙版納溫暖如春的氣候和迷人的風光,不僅吸引了南來北往的游客,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才。在景洪市民族中學,就有很多來自外省外地的年輕單身教師,學校為他們統(tǒng)一安排了住宿,4人一間。每年中秋節(jié)的時候,李志剛、白金平和陳景京首先考慮的,不是和自己的家人團聚,而是和這些離家的年輕人共度佳節(jié)。
尚長嶺、周定、李玉成等職工生病住院,姚家元、張緯緯、李艷梅等家人去世,職工生病住院或是教職工直系親人去世,陳景京都要帶上工會委員前往探訪,并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
學校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自貧困的邊遠山村,為了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校行政和工會廣泛發(fā)動教職工捐資助學,目前已捐款一萬多元,并買了棉被送給瑤族學生。
春秋兩季登革熱時,學校定期組織教職工進行體檢,對學校辦公場所經(jīng)常進行消毒,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學為師之骨
“云嶺職工跨越發(fā)展先鋒活動”和“云嶺職工人才工程”在景洪市民族中學已形成全校上下聯(lián)動、黨政工齊抓共管的局面。
工會找準自己的位置,當好參謀助手,為學校中心工作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每年,工會都要組織2次以上業(yè)務技能競賽,不斷提高教職工業(yè)務水平。2014年9月在學校舉行的“教師三項教學技能競賽”中,段存飛、楊麗獲得一等獎;隨后10月開展的“電子白板運用教學競賽”中,羅亞萍、李全獲得一等獎;11月,李泉、楊麗和段存飛通過了州上選拔賽參加省級競賽,李泉獲得云南省電子白板運用教學競賽一等獎,楊麗獲得云南省青年教師三項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段存飛獲得云南省青年教師三項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2015年3月,學校舉行了語文、數(shù)學課堂教學競賽,語文老師趙君洪、數(shù)學老師劉詩柱分獲一等獎,通過州上選拔參加省級教學競賽,趙君洪獲得了全省語文教學競賽一等獎,劉詩柱獲全省數(shù)學教學競賽二等獎。
在校內,工會還組織了教師硬筆書法競賽、“最美教師”評選、“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評選,表彰獎勵了一批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后勤工作者,這些活動的開展吸引了教職工的廣泛參與。
青出于藍勝于藍,那是多么可喜的局面!學校實施的“青藍工程”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使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早日成才。2015年,學校又有新組建的青藍結對10對。
從新職工的崗前培訓到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教學水平以及專業(yè)知識的拓展等方面,學校采取校內校外“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方式。2014年4月,民族中學派出教師分別到溫州第二實驗中學、常州北郊中學、蘇州大學共7人次;2015年4月派教師到溫州實驗中學8人次;2015年6月,學校邀請到山東附屬中學骨干教師前來示范并進行課改經(jīng)驗交流。
“國培計劃”是另一種培訓方式,學校參與的“國培計劃”,一是教師網(wǎng)上學習,二是進入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再次接受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近兩年間,學校參加“國培計劃”培訓40人次。
德為師之魂,建設一支具有優(yōu)秀師德、師風,具有模范形象的教師隊伍,是一所學校的風范所在。景洪市民族中學在“職業(yè)道德考評細則”中,對教師進行了量化考評,并將考評結果運用于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選優(yōu)、職稱晉升中,提升教師道德修養(yǎng)。
景洪市民族中學辦學教育的成功,讓它獲譽無數(shù),“全國節(jié)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云南省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單位”、“云南省文明交通示范?!?、“云南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全市青少年運動會十連冠……越來越多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學子在這里點亮夢想,踏上征程。